應龍萍
摘 要:小規模納稅人減征增值稅的出臺,是疫情影響下通過納稅調控恢復經濟的重要舉措,可通過部分納稅人稅收金額的免收與減少,使之具備更多盈余,從而維持社會經濟發展的穩定。文章通過小規模納稅人與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之間的區別分析入手,進一步探討了具備減免稅資格的小規模納稅人范圍,而后結合免征增值稅實例分析了小規模納稅人的減稅效應,并針對不含稅價恒定且零售價下降、零售價恒定且不含稅價提升、零售價下降且不含稅價提升三種情況下的稅負變化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規模納稅人;減征增值稅;簡要法理
新冠疫情影響下,各個行業均受到波及,為加速復工復業,國務院針對個體工商戶推出了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新政,除湖北地區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免征之外,其他地區符合小規模納稅人要求的個體工商戶,所需上繳的增值稅也下調了兩個百分點,不再按之前的3%征收,而是以1%的征收率進行增值稅計算。此政策的實施,可降低小規模納稅人的納稅負擔,因此,需要明確小規模納稅人的具體定義,且要了解減小規模納稅人減增值稅的簡要法理,從而確保此項增值稅減征政策的有效落實。
1.小規模納稅人與個體工商戶及小微企業的區別
個體工商戶是指按規定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具備經營能力的工商業經營從事人員。而小微企業是指工業企業從業人員不超過300人、營業收入不超過兩千萬元、零售及餐飲企業從業人員不高于50人、營業收入低于五百萬、餐飲業中從業人員少于100人之間且營業收入未超過二千萬的企業。小規模納稅人則是指年繳增值稅低于五百萬的納稅人。目前,我國小規模納稅人總數已超過五千萬戶,幾乎增值稅納稅人總量的80%左右均屬于小規模納稅人,其中包含個體工商戶,也不乏小微企業。
2.具備減免稅資格的小規模納稅人范圍
2.1并不是所有小規模納稅人均可減免稅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中限定小規模納稅人的減免范圍為適用于3%征收率的應稅銷售額,但除此之外,增值稅計算時還要遵循其他規定,因而即便有些企業屬于小規模納稅人,其也不一定在減免增值稅的范疇之內。其一,小規模納稅人的勞務派遣服務獲得費用及價外費用既可以3%征收率進行增值稅計算,也可按照差額納稅,即全部價款+價外費用-代用工單位支付的勞務派遣員工費用(包括工資、福利、五險一金),而后所得銷售額應以5%征收率進行增值稅計算。而此部分納稅人所獲得的5%征收稅應稅銷售額不能享受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減免政策。其二,小規模納稅人即便符合3%征收率應稅銷售額的條件,若貨物銷售時為買方開具3%征收率增值稅專用發票,將不再符合減免增值稅的要求。此外,也有部分小規模納稅人可以按照一般納稅人的征收稅率,結合銷售額計算銷項稅,可于進項稅扣除之后再計算應征增值稅。
2.2并排所有具備銷售收入的企業均需繳納增值稅
根據《關于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的要求,納稅人的交通運輸、生活服務等物資收派服務費用所得收入也在增值稅免征范疇之中,此時所指的納稅人除指小規模納稅人外,一般納稅人也包含其中。同時,我國于2019年發布的《關于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規定,銷售額不高于10萬元的小規模納稅人可享受增值稅免收優惠,此規定并未對征收率做出明確規定,同時也未將執行期限限定在較短的時段內。
2.3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可減按更低標準征稅
2020年發布的《關于二手車經銷有關增值稅政策的公告》中指出,自2020年5月1日起,截止到2023年年底,二手車經銷企業在所收購二手車的銷售過程中,將之前的3%征收率減按2%征收增值稅調整為以減按0.5%進行增值稅征收。此政策出臺后,符合標準的小規模納稅人可以減按更低標準進行增值稅繳納。
由此可以看出,小規模納稅人的經營范圍、銷售額度、適用征收率、為買家開具發票的類別均會影響到其增值稅是否減免及減免額度。總體而言,免稅范圍內的經營業務、征稅范圍內、銷售額低于規定標準的經營業務均可免稅,而征稅范圍中高于規定標準的銷售額、適用3%征收率且未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可適當減免增值稅。
3.小規模納稅人減免稅效應分析
3.1免征增值稅實例分析
立足增值稅原理及制度規定的層面分析,若增值稅的征稅對象是貨物或勞務,貨物及勞務銷售商家則是納稅人,計稅依據是不含增值稅的貨物及勞務銷售額,應納稅額的計算應以計稅依據、結合適用稅率進行計算,納稅人需從購買者處收取相應稅金,需由消費者及商家共同支付增值稅。若是商家將貨物及勞務的不含稅價格與應納增值稅合并在一起得到的銷售價格便是含稅價。如某商品不含稅價為100元,以適用征收率3%計算增值稅應繳金額3元,商家可將二者合并最終確定商品價格為100+3=103元,消費者需支付103元的含稅價方可購得商品。
3.2政府免征增值稅后的稅負變化
3.2.1情況一:不含稅價恒定、零售價下降
不含稅價格不變,零售價由103元降至100時,其降幅為3÷103=2.9%,因而商品增值稅、零售價均下降3元,消費者購買支付金額可適當減少。在增值稅降低的同時,商家經營費中所包含的各項附征稅費也會隨之降低,若以7%計算城市維護建設稅、以5%計算教學費附加稅、以2%計算地方教育費附加稅,則可得出準商家少付的附征稅費總額為0.36元,此時會增大商家的利潤。相對比而言,消費者比商家獲益更高,因此,商家可采用降價方式刺激消費者購買商品,從而獲得更高收益。
3.2.2情況二:零售價恒定、不含稅價提升
若是零售價仍維持103元,但不含稅價由原來的100元提升至103元,此時,不僅商家的增值稅會減免,并且無需支付附征稅費,少繳納的3.36元即全部成為了商家的毛利,但此時消費者卻未享受到任何免稅優惠。此種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競爭對手降價促銷的情況,這會為商家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
3.2.3情況三:零售價下降、不含稅價提升
商品不含稅價提高1.5元時,此時無需繳納3元增值稅,商品零售價會由的103元降至101.5元,此時,商家與消費者共享了免征的3元增值稅,并且商家還少支付了0.36元的附征稅費。因此,商家總獲益增強了1.86元,而消費者為1.5元,仍是商家獲利更高,因此其可能采用降價措施刺激消費,從而實現收益增長。
結語:小規模納稅人減征增值稅政策的出臺,可通過增值稅免收或降低提高符合條件的企業收益,也可使購買商品的消費者受益。小規模納稅人包含個體工商戶及小微企業,并且并不是所有的小規模納稅人均可享受到減免稅費的資格,也不是所有具備銷售收入的企業均需繳納增值稅,并且還存在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可以減按更低標準征稅的情況。希望通過分析厘清小規模納稅人減征增值稅的簡要法理,能夠幫助適用此政策的企業合理進行納稅籌劃,從而實現納稅負擔有效降低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岳緒亭.關于對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受益情況的探析[J].納稅,2019,13(13):37-38.
[2]張恬.淺析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符合政策調整轉小規模納稅人的經濟考量[J].市場周刊·理論版,2018(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