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淞汶
摘 要:計算機技術在新時期的背景下迅猛發展,因此,基于計算機技術的高中信息技術課也應適時發展。因此,本文將從新時期發展計算機技術的必要性出發,針對推動新時期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提出更新理念、理論結合實踐、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培養自主學習習慣、養成良好習慣五個方法。
關鍵詞:新時期計算機技術;高中生;計算機技術發展
前言:新時期是科技的時代,在新時期學好計算機技術越來越重要,從2004年至2021年,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被納入高中必修課程已經有17年了,這是一門注重實踐的學科,通過實踐,學生的觀察、想象、審美、邏輯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各個方面的能力都會得到有效地提高。
一、新時期發展計算機技術的必要性
近幾年,教育專家指出,計算機技術正以驚人的態勢影響著人們的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而在各大中小學校中開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操作規范,了解計算機性能等,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在步入社會后盡快地適應快速的生活節奏,提高他們的生存能力。作為大數據時代的主要信息載體和工具,計算機在教育教學中所承擔的任務也越來越重,因此,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也成為了各級各類學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如何上好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在國家教育部將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納入高中必修課程后,成為了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二、如何推動新時期計算機技術發展——以高中課堂為例
(一)更新教學理念
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既然被納入了必修課范圍里,那就不能再像過去一樣,把它當作是休息課、玩耍課,而是應該和其他主張素質教育的課程一樣,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學習上[1]。以第5章第一節的第一課《啟動PowerPoint》為例:本節課的內容就是讓學生了解PowerPoint,并掌握啟動方法,很多教師在上這節課時,在講完如何啟動后就讓學生自己操作,而學生具體在干什么教師也不會做過多的要求,在更新教學理念后,這些現象都要杜絕,雖然本節課課題叫《啟動PowerPoint》,但是這節課卻是《制作簡單的幻燈片》這一節的內容,因此,教師要知道,本節課需要學生掌握的遠不止是啟動,教師在介紹PowerPoint時,要有意無意地提到如何制作幻燈片,如何放映演示文稿等內容,只需要簡單點一下,就可以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基礎,這既是一個過渡,也是一個銜接,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有連貫性。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以理論指導實踐,再由實踐驗證理論,如此反復,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2]。以第5章第三節的第三課《設置動畫效果》為例:在這節課之前,學生已將掌握了如何編輯幻燈片,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因此,在本節課中教師不必再過多的進行理論講解,只需要在課前進行一個知識梳理復習,然后在上課的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將自己做的一個幻燈片放映動畫效果在全班進行展示,并與學生比賽,看看誰做的更好,以此來激勵學生的實踐興趣,在整個實踐過程中,學生用理論來支撐自己的實踐,并在實踐中再認識理論,這樣整個教學活動從學生的被動接受變成了學生主動學習,而教師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巡視課堂,對一些操作不當的學生予以指導。
(三)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
分科教學法導致各個學科之間缺乏橫向聯系,每一學科傳授的知識經驗除了在本課堂上,沒有應用的機會,所以學生學習的所有知識都是松散的,缺乏系統性,導致學生被限制在條條框框當中,創新意識被逐漸扼殺,為改變這一現狀,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加強各個學科間的聯系,比如,將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到各個學科當中,最簡單的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制作每個學科的思維導圖,這樣既是對所做學科知識的一個復習總結,又是對計算機技術的實際操作練習,以第3章第三節《圖文混排》為例:在這一節中,學生會系統地學習Word中插入菜單下的各種工具,比如圖片、形狀、符號、公式、文本框、藝術字等等的插入,教師可以在講解具體操作步驟的過程中向其他學科進行滲透,例如,在講到公式時,告訴學生“插入公式”可以運用到數學學科當中。最后,在講完整節內容后,安排一節操作課,專門用來讓學生獨自制作一個其他學科的思維導圖,這樣學生就會把計算機技術與其他學科的知識相揉合,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四)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學科,因此需要大量時間進行反復操作練習,但在實際教學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為每周一課時,每節課45分鐘,完全沒有充足的時間來給學生進行練習,為了更好的掌握,只能靠學生的課后練習,這就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有自主習慣,因此,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自主性進行培養,以第2章第二節《網上搜索》為例:本節內容相較于其他章節來說比較簡單,因為是第2章,學生剛剛接觸本學科,還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可以在本節課的課后留一個作業,即利用計算機的網上搜索功能了解計算機的發展歷史,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又不會占用學生太多時間而耽誤其他學科的學習,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五)養成良好使用習慣
科技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現在的高中生對計算機也許并不陌生,但對大多數的高中生來說,計算機只是簡單代表著游戲、電影、聊天,甚至有部分高中生沉迷網絡無法自拔,而高中正是學生建立三觀的重要時期,因此,教會學生正確使用計算機就成為了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的又一重要任務。以第7章第二節《信息安全與道德》為例:這一節內容包括計算機病毒的防治、信息安全法規、保護軟件著作權、網絡道德四課內容,在這節中唯一具有操作性的就是計算機病毒的防治,因此教師大都將重點放在了如何用殺毒軟件進行殺毒上,從而忽略了其他理論內容,但上網規范往往才是最重要的,教師的任務不僅是教會學生如何上網,還應該教會學生如何正確上網、文明上網、道德上網,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結論:綜上所述,推動新時期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經上文分析可以得出,通過更新理念、理論結合實踐、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培養自主學習習慣、養成良好習慣這六種方法可以有效推動新時期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曉春,胡子達,陸玟冰.美國高中計算機教育對我國相應教育的啟示[J].軟件導刊,2021,20(04):13-19.
[2]李昌剩.關于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與課程改革的思考[J].學周刊,2021(13):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