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瀟
摘 要: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春秋戰國時期,氏族公社逐家解體,中國古代社會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時期的意識形態非常活躍,而儒家思想文化的興起,更是對民族文化形成、發展等產生了重要影響,雖然當前經濟全球化發展拉近了各國的距離,各國文化更是達成了繁榮的發展,基于此對儒家文化的現實性意義、價值等進行重新審視,依然能夠發現其中的精髓所在。文中用現代新觀點對儒家思想文化進行重新探析,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現代;儒家文化;新觀點;資源;理性
一、明確儒家思想文化當中所涵括的道德教育資源
在社會的實際發展中,全球化趨勢愈加明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聯日愈密切,大量國外思潮的持續涌入,各種不良思想對國人思想教育產生了嚴重沖擊,面對諸多外來文化產生的侵擾問題,處在經濟轉型發展關鍵時期中國人在價值觀念方面出現了改變,要求國人能夠基于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基于時代訴求進行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對儒家思想當中所涵括的道德教育資源進行深入挖掘,以此來豐富國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儒家文化中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說,其將國家利益置于首位,基于此的影響后世思想家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追求,其中舍生取義以及先公后私等諸多思想一直傳承至今,讓年輕一代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斷學習和努力,為了國家的現代化發展貢獻自身力量,其中涌現出很多科學家、教師等,比如袁隆平、錢學森等,也包含一線教師和醫生等諸多無名群眾,其都在為國家、集體發展貢獻自身的微薄力量,國人因為儒家思想的滲透與教育,形成了愛國主義與民族凝聚力。所以,站在現代發展的觀點上探析儒家思想當中的現代意義與價值,其不僅是國人血液當中所流淌的東西,更是民族性格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對儒家思想的現代價值進行重新審視,有助于外來不良思想的地域,更能夠對利己思想進行有效克服,強化提升國人的正確思想觀念與意識[2]。
儒家思想中非常注重人的道德建設,既重視人際交往中的道德,也要求人際交往中要遵守一定的行為準則。比如父慈子孝、長幼有序、夫妻有別等,其中都反映出人倫關系當中的基本準則,要求下對上有基本的尊重、孝敬、親近等,同時要求上對下有慈愛、寬容與友善等。這都是社會經濟發展中人們要著力強化和提升的內容,伴隨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國家物質文明也獲得了有效強化,但是精神文明方面存在的不足會對國家現代化發展產生制約影響,比如曝光出來的三鹿奶粉事件等諸多假冒、偽劣產品事件,其都是對國人倫理、道德發展水平的嚴峻考驗,要求國人基于發展的實際訴求融合和滲透儒家文化的教育,以此來強化國民的綜合素養與道德修養等。
二、理性地掌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始于農耕文明,在農業時間與發展的初期,人們在“天”方面的認知并未實現統一,其在自然力量方面的認知并不一致,其對人類的社會生產、生活等有著重要作用,更影響了國人自然觀的形成,比如天人合一、回歸自然等思想觀念。儒家文化當中的創新就是其在“天”方面的認知不再局限于宗教神學方面,是把其轉變成為與實際生命價值與意義的自然界上,導致“天”不再那么深不可測、無法掌握,其是同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等存在密切關聯的自然界,萬物生長則是自然界的基本功能,“生”所反映出來的病不只是自然界生物層面上的生,更是同人類生命密切關聯的生。儒家文化當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站在當下發展實際上來講,其是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等對自然環境的一種破壞影響,更會致使人類自食惡果[3]。各種無燃氣體被排放到大氣環境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續增加致使全球氣候的變暖,也因此導致季節性氣候的異常,砍伐森林、圍湖造田、植被破壞等致使沙塵暴天氣的持續增加,其不僅對人類自身的生存、生活環境產生了威脅影響,更要求人類及時使用合理、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理和補救。當前國家發展戰略當中要求強化過年的生態文明建設,達成健康、持續、穩定的發展,國家要的不僅是金山銀山,更是綠水青山,事實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當前,國家在治國過程中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其明確了人民群眾才是國家主人的地位,更融合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觀念,反映出儒家思想在個人和社會關系之間的逐節,其提出:天地之間人為貴、人為萬物之靈的觀念,更提出了德政、勤政的人本思想。孔子提出了重民利民富民的思想,更是君主實際通知中要遵循的基本要求,統治者就是國家最高領導人,其需要為國民作出修身養德的典范。在荀子所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把人世、人命置于首位,不能依靠拜神來達到解決問題的目標,要重視人生的現實發展,堅持樂觀而自信的態度,達成人生的現實價值與意義,對民本主義相關理論進行持續完善,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以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諸多思想論斷,彰顯君主個人價值會對民眾需要產生影響的實際情況,明確民眾、民心在國家興亡與發展當中的重要作用,要求統治者重視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推動國人的全面發展,對民眾社會生產、生活的精神、物質文明訴求進行有效滿足。
結束語:
綜上所述,儒家思想文化屬于是古代文化發展中的主流趨勢,當今提高傳統文化相關內容的繼承與弘揚,對儒家思想文化當中的現實價值進行深入挖掘,不僅能夠有效滿足人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訴求,同時更是國家文化自信方面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李富強.青年周恩來的儒家文化觀及其現代啟示[J].唐都學刊,2020,36(2):6.
[2]王世鵬,王珂.現代新儒家直覺觀念的跨文化解讀與重構[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059(001):82-88.
[3]紀佩汝,肖若彤.儒家文化與民辦高校大學生價值觀機制研究[J].青春歲月,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