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中國進入經濟新常態的發展階段,秦皇島這座沿海城市的發展也將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傳統智庫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顯現出一定的局限性。新型智庫在其專家背景、管理制度、籌資渠道等方面可以彌補傳統智庫的不足,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助力決策當局提高決策有效性和科學性。
一.相關知識概述
(一)“新型智庫”概念的界定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指的是突破原有智庫的制度體系、運行過程等體制障礙,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結合國情,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學決策意見、提升國家軟實力且具有自主創新的獨立型社會組織。
“新型”,是智庫的思想觀念、組織形式、運行機制、管理方式、制度規范有別于外國智庫,也有別于中國傳統智庫和現有體制內智庫,應該是創新型、開放式、現代化的辦會理念和治理模式。
(二)新型智庫與傳統智庫的區別與聯系
我國智庫存在的歷史非常悠久,絕大多數是政府主辦的智庫,其獨立性和市場化程度都很低。新型智庫與傳統的智庫相比有明顯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第一,傳統智庫主要是政府主導,而新型智庫有政府的主導,但以社會主導為主。第二,新型智庫以市場為導向,智庫的產品具有競爭性。第三,新型智庫主要是群策群力,動員社會力量來參與現實問題的研究。
二.秦皇島新型智庫建設的現狀分析
(一)秦皇島新型智庫的發展定位
科學定位現代新型智庫,對于發揮智庫在城市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新型智庫應承擔治理參與者、政策生產者、第三方裁判者的角色。
(二)秦皇島新型智庫的發展現狀
秦皇島市新型智庫于2016年開始如火如荼的建設和發展起來。秦皇島市社科聯積極延申和創新職能,搭建新的平臺和載體,大力推進新型智庫建設。充分利用《夏都論壇》《送閱件》《專家建言》等平臺,與《秦皇島日報》、市廣播電臺聯辦了理論動態、家和萬事興等欄目,及時刊發智庫專家研究成果,報送相關領導及部門縣區,得到了領導、專家及各方面肯定和好評,擴大了智庫及社科聯的影響力和貢獻率。
秦皇島域內有燕山大學、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以及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等高校,高校的科研人才和環境為新型智庫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例如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的鄉村振興中心,承擔學校橫向項目、專家工作站和產學研基地、科技特派員等管理工作,組織實施學校技術轉移、社會服務等工作。
三.新常態下秦皇島發展新型智庫的SWOT分析
(一)秦皇島發展新型智庫的優勢(Strength)
秦皇島市域內有多所高校,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在農業科學領域中有匯集了各科類的專家,可以開展與當地特色農業相結合的技術指導和政策建議。燕山大學的機械制造類專業以及旅游管理等專業都與秦皇島的特色產業緊密相關,這些固有的學術資源和人力資源是秦皇島發展新型智庫的有利保障。
(二)秦皇島建設新型智庫的劣勢(Weakness)
秦皇島的智庫多數都是成立于2010年之后,成立時間短,前期積累不足,內生增長匱乏,是否符合智庫的定義有待商榷,相關的制度還在摸索和調整過程中。秦皇島的各類智庫知名度較低,新型智庫更是缺乏社會影響力,智庫相關的人才評價體系不完善。
(三)建設秦皇島新型智庫面臨的機遇(Opportunity)
政府對智庫建設的重視程度的提升,給中國智庫發展帶來了春天,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也是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必然階段,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是我們培育高端理論研究人才、建立對外交往機制和平臺的重要手段。同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京津優質的智庫資源引入秦皇島,對本地智庫的成長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四)建設秦皇島新型智庫面臨的挑戰(Threat)
新型智庫要著力構建智庫和決策部門交流合作、溝通聯絡機制,改變黨委政府和智庫之間“兩張皮”的現象,將智庫研究成果有效地納入決策過程中,使研究方向切合決策的實際需求。第二,“旋轉門”機制是雙向的,即黨政領導人可以轉化為智庫專家,同時智庫專家也可以轉化為黨政部門的領導人,目前后者難以實現。
四.新常態下秦皇島建設新型智庫的主要思路及對策
(一)確立新型智庫的發展定位
秦皇島新型智庫的功能定位主要在以下方面有所體現:戰略政策的儲備庫、社會大眾的指南、學術殿堂、人才培養的蓄水池、對外交流的對話平臺。發展定位主要在于:提出新理論、新觀點、新見解的頭腦產業。新型智庫應對的是快速變化、轉型發展、充滿不確定風險的環境中的復雜難題,應致力于研究新辦法、尋找新方案、提出新規劃、建立新規則。
(二)建立健全新型智庫的運營機制
本著“咨政啟民”的原則,新型智庫的運營機制要圍繞政府部門的重大議題展開,故需要設立聯絡員或工作室,其主要職能是負責黨和政府需求和智庫研究咨詢工作的“對接”,“對接”內容至少包含三個方面:第一,把黨和政府實際需求及時向高端智庫通報,指導智庫開展“定制化”的研究咨詢工作;第二,組織黨和政府實際工作部門有關機構和人員與智庫開展合作研究,開啟旋轉門渠道;第三,推薦和組織智庫參與黨和政府重大政策調研、聽證、協商等活動,推進智庫參與重大決策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三)建立健全新型智庫評價制度
對新型智庫的評價要在“特色”和“新型”上狠下功夫,突出評價智庫是否找準新定位、探索新路子、建立新機制、創造新模式和努力為國家思謀新發展、為發展探索新路徑、為解決難題提出新對策,引導評價對象積極建設適應新時代、新形勢、新發展要求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
(四)建立新型智庫與傳統智庫的協同機制
當前,傳統智庫多數都屬于政府辦的智庫,新型智庫有民間智庫、有高校智庫等,各類智庫與政府部門聯系的緊密程度不同,因此了解政府的需求的程度就有差別,同時各類智庫資源千差萬別,故智庫在研究中各自為政、單兵作戰是不可取的。所以建立智庫數據開放共享機制,建立數據中心,為研究人員提供優質的研究資料和信息,加強數據積累,逐漸形成彼此的協同效應。
參考文獻:
[1]安虎森,欒秋琳.新常態下的“三農”問題[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5(6):5-12.
[2]于菲菲.新常態下農村金融發展問題研究[J].現代交際,2015(12):29.
[3]梁文鳳,王宏寶.新常態下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對策研究—以江蘇省淮安市為例[J].金融經濟,2017(18):24-26.
作者簡介:張宏衛(1979—),女,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智庫建設
基金項目:2021年度秦皇島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新常態下秦皇島建設新型智庫的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21LX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