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確定綠色金融發展方向之后,我國的綠色金融產業獲得有利發展條件。我國在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之后,已經進入新常態的發展階段,新常態的本質就是傳統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新型金融發展方式的一種表現。現如今傳統的經濟方式轉變,進入改革與創新發展的新階段,需要將經濟增長點明確,為日后的經濟發展構建良好的環境條件。環保是時代發展的主旋律,綠色經濟發展集約化的目標落實,走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能夠契合在新常態背景之下,經濟轉型發展的需要,能夠給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條件。
關鍵詞:金融功能視角;綠色金融;發展探究
1、綠色金融功能的理論性研究
綜合國內外的理論研究實際,分析綠色金融功能,將資金融通、儲蓄投資轉化、資源配置以及風險管理工作做好,能展現綠色金融功能性特點,保障經濟效益以及環境效益。
資金融通的功能特點,便是企業確定綠色業務標準之后,完善金融系統并獲取相應的資金支持條件,繼續開展綠色金融相關活動,這項舉措能夠發揮綠色金融渠道價值。分析供給端的特點,與傳統的產業投資、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等常見的投資渠道有一點差異,是融通之后有閑散資金,企業仍然有權利進行這部分資金的分配,此時持續推進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給相關的環保項目投資奠定良好條件。
從需求來看,綠色投資能夠給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條件,這是因為綠色投資數量增多,能夠建立起良性的經濟發展循環模式,能促進經濟增長。綠色金融會給綠色產業,提供相應的信貸業務,能刺激綠色投資需求,保障投資的總量,實現經濟增長的目標。其次是在經濟結構之中,產業之間往往是相互影響的,發展綠色產業的過程中,必然能給其他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此時能夠間接的發展市場經濟。綠色產業飛速發展,能夠帶動上下游的行業發展需求,確定新的經濟增長點之后,能夠給經濟發展提供創新條件。
綠色金融發展階段,能夠推動技術發展,實現經濟增長的目標。雖然在綠色項目開發與研究階段,會出現投資高、風險大的特征,但是如果技術研究成功,將會對科技進步帶來重要的影響。綠色金融能夠創新金融產品,為綠色研發提供相應的支持條件,此時技術發展進步,能夠給經濟的長期增長創造有利條件。綠色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為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保障社會效益,企業也要積極探索為產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金融系統建設之后,為了給金融系統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條件,需要約定貸款的投向,并將交易成本等進行控制,此時儲蓄投資轉化的功能由此展現。在交易活動之中,金融機構動員借貸者或資金需求單位,完成資金轉化的目標,能夠實現綠色投資的目標,此時的綠色生產活動能獲得資本條件,節能減排、資源保護等目標得以完成。為有效控制交易成本,金融系統可以利用差異化的信貸政策,根據金融市場的動向,將差異化的利率浮動、準入門檻等建立,實現資金投入傾斜的目標。
資源配置的過程中,金融產業已經構建完善的金融系統,對資金流向進行調整,實現污染行業的資金撤離,后續資金能集中應用于綠色行業之中,這能夠在無形之中,為產業的升級以及轉型發展奠定良好條件,保障經濟效益。從宏觀經濟發展需要來看,相關管理部門需要將綠色金融資金配置工作做好,從上到下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產業轉型發展目標。這項工作從銀行、銀保監會來看,綠色信貸鼓勵政策合理利用,給民眾提供更多的綠色發展支持條件,此時綠色產業能夠給國民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從微觀層面上看,金融產業發展本身就有一定的經濟指標,在運營管理的過程中,需要規避各種風險問題,企業要自發性的引導產業結構調整,相對于傳統行業之中,產能過剩、高污染、高能耗等問題,在政策支持之下,綠色產業以及新興產業發展獲得諸多的支持條件,金融行業能自發的投入綠色發展道路,相關的項目建設有針對性地進行,能夠避免資金浪費的情形,還能給行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支持條件。
在金融活動之中,實現綠色金融的發展目標,需要利用多元化的融資條件,進行資金的籌措,比方說在綠色股票、債權、基金等市場化工具應用期間,綠色企業或項目投資資金的管理,金融機構要結合保險行業以及資金市場情況,將金融風險分散性的控制管理。金融活動之中,實現綠色貸款,并根據市場行情完成綠色金融產品的定價管理,不僅會影響傳統金融的發展,還會出現環境風險問題,依托宏觀政策進行保障以及管理,顯然是不能順應市場發展需要的,因此要構建多元化的資金市場,實現資本市場的全面管控,集中控制在綠色金融發展階段的各類風險問題,從源頭開始控制風險,實現風險控制目標。
2、突出金融功能實現綠色金融發展目標的相關舉措
2.1完善綠色金融標準
在新經濟體制的影響之下,將綠色金融改革與創新實驗的區域構建,根據試點地區的特質,將綠色投資管理的目標確立,完成綠色金融推廣等相關工作,地方管理標準確立之后,政府以部門以及企業單位,結合綠色金融推廣方案,將地方標準進行探索分析,一些企業已經完成綠色項目的認證,還建立了完善的評價標準,在綠色項目發展階段,開展一系列的探索分析。
我國成立金融標準化的委員會,相關的業務管理部門以及金融機構,和市場經濟主體都要根據行業標準要求,抽調相關的人員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對組內成員進行組織協調,成立專家組并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根據傳統的機構發展模式,進行標準體系的架構,按功能劃分相應的標準,將完善的體系框架構建,為后續的跨行業、跨市場的綠色金融統籌發展奠定良好條件,此時經過研制以及組織管理,綠色金融項目發展能獲得更多的便捷條件。
建立分工責任制,在綠色金融國家以及行業標準確立之后,采用集中受理或申報等方案,將唯一歸口的管理權力以及職責確定,避免出現按部門或行業,進行單獨的項目研制、重復申報等情形,從源頭開始杜絕資源浪費現象,將監管效力不斷提升,為推動標準落地提供相應的組織與保障條件。
2.2綠色金融項目研制以及實施的秩序性
綠色金融標準確定之后,作為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需要將創新發展目標確定,規范行業發展行為,集中控制市場風險問題。需要將綠色行業基礎建設做好,按照行業標準,制定統一的項目管理模式,并尋找技術突破的相關方案。主管部門要緊抓綠色金融基礎標準,集中進行項目管理。此時綠色金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參與綠色金融活動的企業單位,也需要結合自身的業務領域以及專業特色,將滿足行業標準的發展模式構建,注重監督管理以及風險防范機制的完善。
地方實施綠色金融發展與中央部門的行政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細節性差異,因此需要控制標準錯位問題,制定相關制度的同時,也需要配合國家要求,有序推進相關工作,在實踐工作階段,對綠色金融的廣度、效率等集中進行控制,避免地方政府為追求政治業績,獲得財政信貸支持等等,而降低地方標準,出現不公平競爭的情形。需要在綠色項目研發階段,將宣傳管理工作有效落實,構建完善的激勵制度,并實現評價管理等工作,防范相應地風險問題。
2.3實現金融產品創新,優化融資環節
在綠色金融產業發展階段,做好綠色金融產品的研發處理,不僅能為項目運作奠定基礎,而且能吸進更多的經濟主體,參與綠色金融融資環節。現如今綠色金融項目運行階段,也會出現項目風險問題,需要將風險分擔管理機制構建,根據不同的商業銀行的特點,推出特色性的融合項目,項目風險要拆分處理,避免項目風險承擔由某一個主體承擔,將特色化的融資管理模式構建。在融資的過程中,不僅要將傳統的貸款以及非標投資工作做好,還需要將融資發展保障機制構建,將融資方式方法創新應用,轉變傳統的政府融資抵押的管理模式,將以往的政府抵押轉變為金融抵押,或者信用擔保的方式。
將保險機制完善構建,分階段地推進綠色金融項目,那么在設計、投資建設、融資管理等環節,投資人以及商業銀行各自的責任目標確立,投資人能獲得經營權抵押的條件。在不同階段所形成的風險問題,能夠分散給不同的投資人,避免綠色金融項目融資風險問題擴大化,實現針對性的融資模式的構建。如果在融資的過程中,有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也能根據制度要求,適當的承擔經營風險問題,保障綠色金融功能有效展現。
2.4完善綠色金融評價體系
綠色金融評價體系建設,首先要保障精準性、有效性。提升精準性地方法,就是明確綠色金融的內涵特點,不能違背綠色金融的核心要求,確保價值取向的合理性,優化管理理念。其次要保障獨立性,就是在評價體系設置的過程中,需要將評價過程的獨立性提升,不同的評價環節出現相互牽制的情形,如果評價環節沖突或重疊,則需要使用技術處理方案。其次要將易得性提升,就是在評價過程中會依據各種數據信息,要將數據信息的易得性提升,并且數據信息來源渠道也安全可靠,能全方位的獲得有效數據信息。有關于評價體系可持續性的要求,則是在不同的階段進行評價管理,要將數據信息持續性的采集,實現全過程的評價管理。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綠色金融是特色產業發展的基礎條件,能達成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突出金融功能特點,制定完善的綠色金融標準,能提升市場經濟規范性,保障企業在金融活動之中,保持公平競爭的態度。將綠色金融產品服務與創新發展目標達成,做好金融環境風險防控管理,相關的監督部門要保障工作效率,以綠色金融為基礎,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以及貿易往來,綠色金融發展目標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任朝旺,任玉娜.金融功能觀視角下的數字金融與共享旅游融合發展[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6(04):128-137.
[2]程涵.互聯網金融、銀行創新和商業銀行風險[D].山東大學,2021.
[3]殷婷婷.多維視角下的商品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研究[J].大眾投資指南,2020(16):30-31.
[4]許笛.金融功能視角下的金融體制改革邏輯[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20(02):73-74.
作者簡介:孫一鳴,女,漢族,江蘇連云港人,就讀于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金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