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愛興
摘 要:本文通過對網絡拍賣房產涉稅行為的分析,重點關注了稅款的征收現狀和問題所在,在分析了造成網絡拍賣房產稅款保全難的各項因素之后,從健全法律、加強協作、完善征管三個方面提出了解決思路,力爭在最大化維護國家稅收權益和當事各方合法權益的基礎上,維護公正合理的房產交易秩序。
關鍵詞:拍賣;稅款保全;征收管理
一、網絡拍賣房產稅款保全的必要性分析
(一)網絡拍賣房產涉及的稅款
1.賣方
根據現行有效的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網絡拍賣房產的賣方承擔增值稅、土地增值稅、印花稅、企業所得稅(或個人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的納稅義務。
2.買方
與此相對應的,買方承擔契稅、印花稅的納稅義務。
(二)網絡拍賣房產稅款征收現狀
在房產網絡拍賣中,買方的競拍行為與一次普通的購買行為并無異同,納稅人在承擔契稅、印花稅的納稅義務方面并無異議,同時在相關法規“先稅后證”的征管程序下也較為主動的繳納契稅和印花稅。
征收難度更大的是賣方,在多數情況下因為欠款或別的原因,房產已經被強制拍賣,幾乎不會主動配合過戶和繳納稅款,賣方的相應稅款繳納問題成為房產網絡拍賣的征管堵點。其中的增值稅又因為網絡拍賣成交價到底是含稅價還是不含稅價的區別,影響了這一稅款本身及其他稅款的計稅依據。
(三)網絡拍賣房產稅款保全的必要性分析
根據《中國法院的司法改革(2013—2018)》白皮書顯示,自2017年1月1日至今,全面實行網絡拍賣的法院達到3260個,法院覆蓋率為 92.5%,網絡拍賣數量已占整個司法拍賣的 80% 以上,這提示我們應該加強對網絡拍賣房產稅款保全問題的重視。具體而言,處理好網絡拍賣房產的稅款保全問題有以下三點好處:
1.有利于維護國家稅收利益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網絡拍賣作為一種新興的交易形式,沒有也不可能改變其交易實質,網絡拍賣房產就是一種財產轉讓行為,由此產生的符合我國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的稅款應該也必須及時入庫。
2.有利于維護正常的房產交易秩序
市場主體在交易過程中,天然有尋求更低交易成本的動機,如果網絡拍賣房產的實際負擔的稅款大大低于正常房產交易負擔的稅款,在很大程度上會扭曲正常的房產交易秩序,促使更多的交易主體選擇非正常的交易方式,反過來進一步加劇交易秩序的扭曲程度。通過理順網絡拍賣房產的稅款保全,能夠平衡各種交易方式的稅收負擔,進而達到維護正常房產交易秩序的目的。
3.有利于提升納稅人納稅意識
我國稅收法律法規對房產交易各方應繳納的稅款有明確的規定,通過理順網絡拍賣房產的稅款保全,有利于維護國家稅收權益和納稅人的合法權益,進而提升納稅人的納稅意識。
二、網絡拍賣房產稅款保全存在的問題
(一)稅款流失
實際工作中,網絡拍賣房產的各項稅款沒能及時足額入庫,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家稅收安全,不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稅收秩序。
(二)擾亂了正常的房產交易秩序
少量納稅人通過虛構交易合同、欠款憑證等,惡意運用司法程序,逃避繳納房產交易的相關稅款,擾亂了正常的房產交易秩序。
(三)網絡拍賣房產稅款保全難
由于網絡拍賣房產涉及司法機關、稅務機關、房產部門等多個部門,稅務機關參與時間晚、拍賣款處置時間早等原因,網絡拍賣房產的稅款保全難度大,成效不明顯。
三、網絡拍賣房產稅款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上位法不健全
1.相關法律法規對網絡拍賣房產交易的稅費考慮不足
雖然《最高法網絡司法拍賣規定》第三十條明確了“因網絡司法拍賣本身形成的稅費,應當依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由相應主體承擔”,同時《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被執行人財產有關稅收問題的復函》(以下簡稱國稅函〔2005〕869號)第二條也確認“無論拍賣、變賣財產的行為是納稅人的自主行為,還是人民法院實施的強制執行活動,對拍賣、變賣財產的全部收入,納稅人均應依法申報繳納稅款”,看似完備的納稅規定卻忽略了網絡拍賣這一新興形式的特殊性,正是因為被執行人無力償還債務才導致房產被拍賣的結果,而拍賣房產交易過戶產生的稅費又與拍賣行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現行法律法規中缺少對拍賣房產交易稅費的特殊關注。
與此相對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一十三條明確規定“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后再依順序清償”,拍賣房產交易稅費類似于破產費用,卻沒有享受破產費用的優先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49條第二款規定“委托拍賣、組織變賣被執行人財產所發生的實際費用,從所得價款中優先扣除”,此規定仍然沒有將拍賣房產交易稅費列入優先級。
2.稅收征收管理法對網絡拍賣房產稅款保全的規定有欠缺
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第四十條規定了稅務機關可以采取的稅收保全措施、強制執行措施,但與網絡拍賣房產的交易過戶仍存在一定的不適合,導致稅務機關存在執法風險。現實中,在競拍人不承擔被執行人稅款的情況下,由于房產交易的低頻率,被執行人在稅務機關的日常管理中存在信息不完備、不對稱,被執行人的住址、聯系方式等均可能缺失,加之拍賣就是因為被執行人未履行相關義務,拍賣房產的交易稅費更鮮有被執行人配合。
3.民法與稅法在網絡拍賣房產交易稅款上的銜接不夠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七十三條對擔保物權的擔保范圍的表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四十六條對抵押擔保范圍的表述,都沒有涉及實現擔保產生的稅款保全問題,一定程度上逆向強化了人們對稅款獨立性的誤解。在《擔保法司法解釋》第74條中明確規定“抵押物折價或拍賣、變賣所得的價款,當事人沒有約定的,按下列順序清償:①實現抵押權的費用;②主債權的利息;③主債權”,此處也沒有規定抵押物拍賣、變賣的稅款保全問題。
(二)稅務機關與司法機關溝通不暢
1.司法機關對拍賣房產交易的涉稅事宜了解不夠
在日常工作中,司法機關更多關注法律法規對各類主體的授權和約束,對稅收法律法規的關注度不夠,又因稅務機關作為我國稅收秩序管理的主要行政機關,司法機關與稅務機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地位不平等。實踐中,多數法官認為稅款的征收、追繳都是稅務機關的份內事,客觀上造成了司法機關在處理相關事宜時既不想多管,也不會多管,司法機關對拍賣房產交易的涉稅事宜了解不夠,簡單機械的執行最高法網絡拍賣的相關規定。
2.司法機關與稅務機關的職責行使存在時間差異
網絡拍賣房產從進入司法程序到最終辦理過戶,需要依次經過司法機關、稅務機關、房產管理部門等,時間上有先后順序,客觀造成了稅務機關在網絡拍賣房產稅款保全問題上的無力。司法機關受理訴訟請求后,需要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審核,在沒有最終宣判之前,司法程序沒有終結,相應的涉訴房產沒有發生納稅義務,稅務機關也就不會收到納稅申報信息,而拍賣房產稅款作為一項成本在司法程序終結之前成為了一項空缺值;司法程序終結之后,稅務機關根據納稅申報信息計算拍賣房產稅款,此時全部的拍賣價款已經按照相關規定進行了分配,已無多余資金繳納稅款,這種職責行使時間的差異造成了拍賣房產稅款保全難。
3.稅務機關的稅法宣傳力度不夠
稅務機關在日常稅法宣傳中,更多關注的是固定業戶和定期申報納稅人,對房產交易等偶發性納稅行為關注度不夠,更加缺乏對交易前置信息的獲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拍賣房產的稅款保全效果。現行征收管理文件,更多的強調“先稅后證”,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的納稅人未繳納土地增值稅,土地管理部門、房產管理部門不得辦理有關的權屬變更手續,稅務機關在實際面對稅款負擔無能的情況時就讓自己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方面在被執行人的稅款不能繳納入庫時,稅務機關稅款保全難;另一方面,存在競拍人繳納買方稅款后主張合法權益的困境。
(三)部分納稅人惡意逃避房產交易相關稅款
現實中出現部分納稅人由于稅法遵從意識低,惡意逃避繳納房產交易相關稅款的行為,通過簽訂虛假合同、惡意運用司法程序獲取相關文書,借助執行裁定強制過戶,逃避了被執行方的稅款繳納義務,給國家稅收權益造成了侵害,嚴重影響了公正合理的房產交易秩序。
四、完善網絡拍賣房產稅款保全的建議
(一)健全上位法
1.完善法律法規對拍賣房產交易稅費的規定
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對拍賣房產交易稅費優先級的規定,能夠從根源上解決網絡拍賣房產稅款保全問題,當然,法律的修改涉及的方面和層級較多,短期內不能迅速推出。在操作層面可借鑒《城市房地產抵押管理辦法》(建設部令第56號)的規定,通過最高法法釋或最高法與稅務總局聯合發文的方式予以明確。《城市房地產抵押管理辦法》第四十七條規定“處分抵押房地產所得金額,依下列順序分配:(一) 支付處分抵押房地產的費用;(二) 扣除抵押房地產應繳納的稅款;(三) 償還抵押權人債權本息及支付違約金;(四) 賠償由債務人違反合同而對抵押權人造成的損害;(五) 剩余金額交還抵押人”,這就有力的確保了房產交易的稅款保全,值得我們借鑒。
2. 完善稅收征收管理法對拍賣房產稅款保全的規定
建議在稅收征收管理法稅收優先權的表述中增加一款,拍賣房產的交易稅款在拍賣價款中享有優先權。正因為房產交易的特殊性,拍賣房產的稅款產生瞬時同步于房產過戶申報,不能簡單機械的以稅款產生時間作為是否享有優先權的判定標準,類似于拍賣費用、破產費用等,拍賣房產交易稅款是拍賣房產這一行為得以完結的必備要件,因拍賣行為而產生,也隨拍賣行為而終結,不應該將稅款與拍賣費用割裂開來。
3. 加強民法與稅法在拍賣房產稅款保全上的銜接
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對擔保物權擔保范圍的表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對抵押擔保范圍的表述中增加一項內容,將實現擔保物權的交易稅款囊括其中,在明確稅款因交易行為產生的基礎上,更好的體現拍賣房產交易稅款的產生更多是因為被執行人的違約行為,而不是一種常規的交易方式產生的稅款,更廣程度上宣傳拍賣房產稅款應作為交易費用考慮的理念。
(二)加強稅務機關與司法機關的溝通協作
1.稅務機關加大稅法宣傳力度
通過擴大房產交易等偶發性納稅行為的宣傳面,使房產交易的稅款計算方法和征收方式深入人心,一方面增強司法機關維護國家稅收權益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引導競拍人的心理預期,維護正常的房產交易秩序。通過加大稅法宣傳力度,尤其是開展對司法機關等的定向宣傳,讓現階段拍賣房產稅款保全難的現狀在更大范圍和更廣程度上得到認同,形成全社會協同治稅的合力。在競拍人的心理預期引導上,更多關注負稅人的認同感和合法權益維護感,將拍賣房產稅款作為一項競拍成本一同納入考量,而不是割裂競拍價款與稅款。
2.建立稅務機關與司法機關溝通協作機制
稅務機關先行一步,主動與司法機關進行溝通,及時獲取拍賣房產的評估信息等,暢通拍賣房產的稅款計算通道,使司法機關在司法程序終結之前能夠獲得相對準確的稅款數額,能夠在后續的拍賣價款分配中合理分配,維護好國家稅收權益和各當事方的合法權益。
3.優化拍賣房產的司法審判機制
在涉及拍賣房產的司法活動中,司法機關及時通知稅務機關,通過司法機關與稅務機關的信息聯通,優化司法審判機制。司法機關作為前端,稅務機關作為后端,前后端聯動,形成合力,力爭實現網絡拍賣房產的各方利益最優解。
(三)完善拍賣房產交易的稅款征管
1.加大對拍賣房產交易的信息獲取力度
在完善與司法機關溝通機制的基礎上,通過大數據分析和定向數據獲取,對現階段淘寶網、京東網等五個主要的網絡拍賣平臺進行信息跟蹤,提高稅務機關對拍賣房產的信息獲取力度,變稅務機關被動等待納稅人申報為稅務機關主動獲取涉稅信息,提高稅務機關的研判能力。
2.構建拍賣房產從審判、納稅到過戶的閉環管理
在優化拍賣房產司法審判機制的基礎上,構建拍賣房產從審判、納稅到過戶的閉環管理,立體化的跟蹤拍賣房產交易行為。結合稅務機關對被執行人納稅信用度、稅款負擔能力等的評估,及時與司法機關溝通拍賣房產的稅款負擔方式;結合此次的稅款繳納情況,為拍賣房產建立檔案,在拍賣房產的后續轉讓中持續跟蹤。
3.增強對逃避繳納房產稅款的管理力度
借助大數據分析,對通過單一裁定、簡易判決等方式獲得文書的房產交易行為進行重點關注,發現不合理的情況及時提請司法機關介入,在相關證據確鑿后,嚴格按照稅收征收管理法的規定處理,增強對逃避繳納房產稅款的管理力度,更好的維護房產交易秩序。
參考文獻:
[1]張學干.對最高人民法院提審德發公司案判決的法律分析[J].稅務研究,2018(06):60-64.
[2]陳子龍.由最高人民法院德發案再審判決引發的納稅義務思考[J].稅務研究,2018(04):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