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是推動高職英語教學改革進程的必然存在,對高職英語教師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筆者基于ISmart外語智能學習平臺,開展SPOC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設計與實踐。實踐結果顯示,這種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加強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英語語言技能,多維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等方面效果顯著。
關鍵詞:ISmart平臺;SPOC;教學設計與實踐
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首次提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型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自此,教育部每年推出政策性指引文件,鼓勵傳統教育和信息化教育互補,引導教師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備課、授課和學習指導等教學活動。幾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各種智能軟件已經不同程度地搭建起了新的教與學的平臺,尤其2020年春季學期,全國各大中小學校停課不停學,積極開展線上教學,將信息化網絡教學快速推廣開來,大大推進了信息化教學改革的發展進程。
一、ISmart 平臺
ISmart平臺是專門針對外語教學者研發的一種網絡學習平臺,是信息化教學的一種信息技術手段,它使教學的所有環節數字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它是“平臺+資源+服務”三位一體整合數字化服務體系,立足學校教育,專注外語教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打造了ISmart背單詞,課堂小助手,愛閱讀等小程序,在外語教、學、練、測、評等方面整體布局、多元發展、持續創新,構建了信息化時代外語教學新生態。平臺集成各類優質的在線教育資源,助力翻轉課堂,著力解決高校外語教學的痛點和難點,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持,讓優質教學內容惠及更多院校,具有較強行業示范推廣價值。
二、SPOC教學模式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主要是針對在校學習者,教師把在線教學資源(如視頻材料或互動課件)當作任務布置給學生,然后在課堂教學中講解和回答學生的問題。SPOC是線上線下相混合的教學模式,它可將慕課的授課形式小規模地應用在某門課程實體課堂中,將慕課和傳統課堂的優點融為一體。
三、當前高職英語教學現狀
高職英語是高職院校各類專業的專業必修課,旨在通過兩學年左右大約200學時的教學時間培養學生英語基礎語言能力,并具備用英語處理未來職業發展問題的能力。教學內容以貼近職場和生活實際為基準,以筆者所在高職院校為例,學生采用2+1培養模式,即學生在校學習兩年,頂崗實習一年。因此,教學團隊將為期兩年的高職英語教學的授課內容進行了模塊化重組和整合:1.基礎階段(第一學年)主要側重日常交際訓練,為職場交際打下基礎;2.進階階段(第二學年)則是更關注求職、會議、商務談判等職業主題,側重學生崗前技能訓練。
近幾年來,高職院校招生模式大多以自主招生為主,就以筆者所在院校來說,入校學生英語成績整體偏低,英語基礎能力非常薄弱,整體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性也不高,對英語學科興趣較低,導致英語教學困難重重。2020級學生入學之初,高職英語教學團隊對筆者所在院校部分專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便了解學生英語學習的真實需求。在學習主動性方面主要涉及以下幾個問題:
四、基于iSmart 平臺的高職英語SPOC教學設計與實踐
教學團隊經過調查研究,選擇針對外語教學的ISmart作為教學平臺,它的語音跟讀學習模塊更利于提高學生的聽說技能。同時,為了驗證混合教學模式的有效性,教學團隊選擇2020級學生的其中一個班作為的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改革實驗班,另一個班作為對照班,進行教學實踐研究。教學實踐者在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分課前導學、課中做學、課后督學三個環節,融入相應評價標準,以期將線上學習和課堂教學有效銜接,增強實踐效果。筆者選取教學內容中第四個模塊—商務出行(Business Travel)主題,進行教學設計示范如下,見表1:
經過實驗班和對照班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教學團隊通過問卷、訪談和口語測試形式對教學效果進行了分析評價,通過對比,發現依托ISmart平臺開展SPOC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實驗班的高職英語教學效果明顯,具體有以下幾點優勢:
(一)學生自主學習性加強
ISmart 平臺具有易用性和趣味性的特點,給學生提供了自我思考和發揮的空間。學生可以通過平臺自主觀看教學視頻,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英語基礎和時間安排學習時長、進程快慢,學習重難點的鞏固,從而緩解課堂教學跟不上教師節奏的焦慮,自己成為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促進個性化學習,讓學生在主動中感受詞匯、內化句型、應用英語語言。
(二)線上答疑,實時跟蹤學習
高職英語課程每周2學時,傳統教學學生與教師只能每周在課堂上見一次面,由于教學任務繁重,教師很難在短暫的時間對學生一周的問題面面俱到。ISmart平臺打破了教師和學生時空的界限,實時線上溝通答疑,充分發揮了教師的解惑職責,大大加強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創新多維評價機制
依托ISmart平臺,教師不僅能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及時評價和指正,平臺還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智能檢測。其中DASHBOARD模塊可以智能評價學生每個單元的學習進程、學習時長和學習成績,通過課程完成率,測驗模塊監測學生學習效果,活動和問答模塊展示學生口語技能實踐的結果,多個模塊融為一體智能測算出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教師只需利用好平臺布置學習任務,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評價方式多元化發展。
六、結語
教學團隊依托ISmart教學平臺對筆者所在院校某個專業的一個班級開展了SPOC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實踐,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效果總結得出該方式具有明顯優勢,大大加強了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提高了英語學習效果。實踐證明ISmart平臺作為一種新型信息化教學手段,大大推進了高職院校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S].2012.
[2]寧堯.外語智能學習平臺ISmart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信息素養,2018(9):122.
[3] 蔣艷,胡加圣.基于 SPOC 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大規模教學運行機制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8(04):9-15+29.
[4]嚴俊艷,董輝.基于深度學習的大學英語“ISmart平臺+線下課堂”[J].昌吉學院學報,2019(01):91.
作者簡介:
張鐵英(1981-),女,河北秦皇島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從事英語教學和職業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2020年河北省職業院校外語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立項課,項目內容:“基于iSmart 平臺的高職英語SPOC教學模式創新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20ZYWYJG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