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嘉 馮先正


一、背景及目的
四川藏區電網基礎設施薄弱、管理滯后,藏區供電企業人力資源嚴重缺失,人才結構越發老齡化趨勢,這使得藏區供電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都難以給藏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健有力支撐。
基于此種藏區電網跨越式發展與藏區供電企業基礎設施薄弱之間矛盾沖突,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技能培訓中心(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中心(學院))在省公司統一部署和指導下開展“三定生”培養方式(即藏區“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點安置”培養項目,以下簡稱“三定生”項目)。以解決藏區人力資源供給問題,通過招收藏區本土高中畢業學員進行免費培養,畢業后再回歸定點單位安置工作。
為掌握“三定生”畢業生工作現狀、職業成長軌跡和該項目的發展趨勢,技培中心培訓管理部牽頭、電氣工程系參與開展了藏區職業教育班學生成長軌跡調研工作,了解“三定生”畢業生的成長情況。調查對象為2012屆-2017屆的“三定生”畢業生,通過與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木里)電力公司開展調查交流,了解到近些年“三定生”畢業生的職業發展情況、各單位班組的用人感受。為修訂“三定生”人才培養方案、完善“三定生”管理和招生就業政策提供客觀依據。根據此次調研,2019年嘗試修改了2個學科的人才培養方案,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只是理論的運用。因此2020年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改革性修訂,各類學科全面采用理實一體課程模式,課時根據評估情況進行增減,各類專業增加了統一取證課程;也增加了企業內部辦公pms系統,ERP系統,國網商旅系統的學習。同時,人才培養方案同時為省公司、國網公司開展藏區電網建設生產技能人員培養、人才發展規劃提供參考借鑒。
為了解已入職“三定生”在藏區電力事業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掌握在定向培養期間對改善“三定生”工作能力、工作效率、服務意識、協作能力及工作主動性,驗證人才培養方案的有效性、針對性,主要是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個人成長軌跡評估工作,深層次了解“三定生”本人自我行為能力評價,與“三定生”工作期間學員同事、直接主管、人資部等相關人員對其培養效果的評價,掌握“三定生”在工作期間的行為表現,并聽取他們對改善“三定生”行為、提高工作質量和技能的培訓建議,深入掌握“三定生”的職業發展狀況和趨勢,從而為今后“三定生”的招生、培養方案的優化、“三定生”相關政策完善提供數據支撐,推動藏區電力人才發展。
二、調研的方式
(一)、調研指標體系
考慮到藏區“三定生”畢業生分布的地域特點,本次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和電話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開展和發放了履職情況問卷調查、成長軌跡問卷調查、長期員工隊伍結構問卷調查。
“三定生”學員遍布在甘孜、阿壩、涼山等三個自治州各個縣供電公司內,而且各縣公司學員人數不多,人員分布較為零星分散,為提高效率,采用電話訪談以及公司內部電子郵件向各州電力公司人力資源部下發調查問卷,由其組織學員、學員的同事和直接主管及人資部相關人員進行填寫。
為了確保評估的針對性和廣泛性,評估問卷針對調查群體進行了分門別類設計,根據該項目學員的特點,設計了相應一級指標,比如在成長軌跡問卷中,設計了五個級指標,即為基本信息、履職經歷、教育培訓經歷、自我鑒定、對母校的意見及建議,在履職情況調查問卷中,設計了三個指標,即為基本履職情況、主要突出表現、上年度績效。
(三) 問卷調查情況
按照調研工作方案,調查問卷設計分為“學員履職情況調查問卷”、“成長軌跡調查問卷”、“長期員工隊伍結構調查問卷”三大類。
本次問卷調查涉及甘孜州、阿壩州和涼山州有“三定生”工作的各縣供電公司共計29個。對實際收到的學員履職情況、成長軌跡、長期員工隊伍結構計劃問卷數量、收到問卷數量、有效問卷數量、有效問卷情況見表1,其中未達到100%的原因是有部分調查問卷存在未填信息量較大或者空白頁現象,歸檔為無效問卷,統計問卷情況如表1所示。
下面對學員履職情況、成長軌跡、長期員工隊伍結構調查情況分別進行統計、分析,并對他們提出的主要意見和建議進行歸納和匯總。
三、“三定生”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三定生”履職情況調查結果及分析
從調研數據中得出結果如下:“三定生”的男女比例為1.91:1,平均年齡為24.1歲,藏族人數占比63.5%,團員占比88.43%。
大部分“三定生”在縣公司一線班組的技能崗位,從事電網主營業務,符合培養目標。由于藏區電網的發展,一些優秀的“三定生”進入運維檢修部、財務綜合管理、黨務管理、后勤事務等部門,從事技術或者管理工作,符合藏區電網公司管理人員缺乏的實際情況。
大部分的“三定生”的績效等級為B及以上,在崗位履職情況表現良好。直接主管認為大部分“三定生”工作積極或工作非常積極,直接主管認為“三定生”突出表現情況:大部分“三定生”工作非常優秀或工作優秀,業績受到直接主管的肯定。主管認為存在的不足有:電網專業知識技能有待提升。
(二)、“三定生”學生成長軌跡調查結果及分析
從調研數據中得出結果如下:中級工或助理工程師占比95.25%,平均參加培訓時間為30.10天,“三定生”中大多數認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需要提升的技能、能力主要有: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大多數“三定生”對課程設置、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無異議。
(三)、實施“三定生”項目的教學管理人員調研結果及分析
“三定生”的教學實施部門在電氣工程系,通過調研電氣工程系主任、教研室主任、骨干老師、輔導員等人員,形成如下結論:
“三定生”項目畢業生達到了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既定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能勝任面向藏區電力生產一線應用型技能工作崗位。
由于“三定生”招生生源入學成績不高,現在實施的“三定生”必須通過國網公司統一招聘考試的考前集中補習工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既定人才培養方案的有效實施,削弱了最后一學期的頂崗實習效果。建議省公司根據“三定生”項目的特殊性采用認證或綜合考評等更有針對性的方式代替目前的統一招聘考試,進一步提升“三定生”人才培養質量。
現有的教材缺乏對藏區“三定生”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現有的實訓設備也與藏區的生產現場設備不一致。
盡快落實“三定生”大三學員第六學期到相關縣公司有序開展畢業定崗實習,以盡快熟悉崗位、盡快轉變角色。
在實施“三定生”學員管理全過程中,建議繼續提升綜合素質培養和“三定生”對專業知識技能鉆研的良好氛圍,加大在學員評價中對電網業務知識技能掌握程度的所占比重,以滿足藏區電力公司對“三定生”畢業生的實際需求。
(四)、藏區電力公司長期員工隊伍結構問卷調查結果及分析
從調研數據中得出結論如下:各縣公司對“三定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技能在工作實踐中的應用有著普遍的好評,同時他們與同事、客戶有共同的地域文化背景、語言交流無障礙,開展工作較外地生源有明顯優勢,對“三定生”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學組織實施等均表示非常認可。
“三定生”已從各縣公司的生力軍逐漸成長為主力軍,是各縣公司生產一線業務的本土力量、骨干力量,近幾年幾乎沒有“三定生”離職,達到了該項目的預期目標和工作成效。確保了各縣公司的業務正常開展,為服務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強人力資源保障。
未來幾年,各縣公司將陸續有年齡較大的職工退休,急需通過“三定生”培養模式繼續補充新生力量,支撐藏區電網建設。
四、2021年三定生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
根據調研報告的發現的問題與建議 ,2019年-2021年,三定生的人才培養方案內容進行了改革性變更。
(1)、最后半年提前回單位實習上崗
從2019年畢業生最后一學期實行提前到各個公司進行輪崗實習,學校老師也定期進行溝通交流給予支持,幫助學生更快的融入工作角色。
(2)、更變授課為為理實一體授課方式
從調研評估報告上來看,不管是從學生自我反饋還是人資管理者的反饋來看,已參公三定生動手能力尚且薄弱,這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從教學上,全面學科推行理實一體課程方式。讓學生前面課程聽理論知識,然后接著進行實操。根據20年調整的兩門課來看,學生反饋到對知識更容易掌控,也更容易理解知識難點,特別是學生們對自己學習的內容更加感興趣。因此,在2021年學年,全面學科更變為理實一體授課方式。
(3)對電專業的不同學科進行刪減調整
在軌跡報告中發現學員提出“電工基礎與應用”、“電力安全技術”、“電氣安裝圖識讀”、“電氣設備檢修”等課程普遍在工作中應用性較高,“高電壓技術”、“電機技術與運行”、“水輪發電機組及輔助設備”等課程在發電學員中應用程度比較低。在2021年的人才培養方案對這些課程課時都經行了增減。比如:電氣設備檢修由以前的136個課時增加到196個課時。 “電機技術與運行”由以前兩個學期的課程縮減到只上一個學期等。
(4)、教學中增加統一取證環節
相應國家應急廳要求,各個專業教學中融入本專業涉及的特種作業操作證(電氣試驗特種作業、高壓電工等)和“1+X”證書。由學校統一培訓指導,統一報考取得相關證件。
(5)、教學中增加計算機辦公軟件和企業系統的學習
從各個公司人資部反映來看,三定學員需要加強word等辦公軟件的熟練運用以及加強SG186系統、ERP系統和CAD的學習。在2021年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這些企業系統的學習全部加入到教學計劃中,提高學員的相關工作能力,畢業后可以更快的進入工作角色中。
五、結語
開展“三定生”畢業生成長軌跡調研工作,及時總結項目實施成效。針對“三定生”項目實際情況,通過優化培養方案、完善學員管理模式和招生就業政策,持續提升畢業生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逐步縮短藏區電力員工和其他供電公司員工的差距。
隨著藏區電網快速發展的迫切需求,企業對“三定生”的人才數量和質量也提出更高要求。中心(學院)將緊跟藏區電網企業的要求,不斷優化提升“三定生”項目質量,為藏區電網建設提供更多更好的生產技能后備人員,為藏區電力事業發展提供堅強人力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