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爆炸式的信息革命和飛速的經濟增長,使企業的行為規范和生產發展環境時刻面臨著機遇和挑戰,財務會計制度已經不能全方位起到反映和監督的職能,管理手段也需要更新迭代,而管理會計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本文就兩大會計體系中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特點與變革進行初淺的探索研究。
關鍵詞:財務會計; 管理會計 ;轉型 ;預測 ;決策; 戰略
1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必然趨勢
我國經濟已經進入新的常態化階段,企業應根據自身潛力和市場需求確定適宜的發展方向。財務管理會計也應隨著需求發生轉變,找準新的發力點和戰略定位。原本主要為外部提供信息的財務會計,就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而管理會計側重于內部的規劃和管理,覆蓋面更廣,采用的手段更系統,參與企業經濟活動的全過程,從而在企業中推行的呼聲越來越迫切。在《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中,財政部重點強調:“加強管理會計的政策指導、經驗總結和應用推廣,推進管理會計在加速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國家在管理會計的推廣應用方面也加大力度,從宏觀層面審時度勢、結合實際需求,吸收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理論方法,是向更先進的管理會計升級的良好開端。
1.1管理會計的優勢
財務會計是企業全面系統地記錄和反映已完成的業務和事項,定期對外提供財務狀況和盈利分析的經濟管理活動。管理會計(成本管理會計)的職能主要是企業改善生產經營,提升效益效率,優化管理參與決策,最終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而進行的相關活動。
管理會計比財務會計更具特色:
1.1.1作用和內容不同
財務會計主要功能是對企業已發生的交易或事項進行全面的核算與監督,真實地反映財務狀況和盈利成果分析,并向上級及有關部門、外部相關利益者、團體及個人提供信息。管理會計則貫穿于企業管理的整個過程,利用管理會計特有的方法和手段,使用過去的相關資料進行解析,運用計算機軟件與互聯網技術,系統地提供財務會計信息,創建一系列內部管理制度和評價體系,進行分析、預測、控制、決策,進而籌劃未來,目標是提升經濟效益,在競爭中占據優勢,管理會計應用更廣泛,更具有前瞻性,創造價值性更高。
1.1.2核算對象和方式不同
財務會計必需遵守國家規定的《企業會計準則》和單位內部制定的相關規定,是對企業的整個的經營過程進行核算,使用的會計方法,力圖準確、完整。而管理會計可以是小組部門或車間、具體某一方面或責任人,也可以是整個生產、經營全過程,只要符合管理需求,不受準則、制度、規定的約束,可以使用會計、數學統計等方法,計算相近不要求精確,能為決策提供服務為原則。管理方式多樣化、提供的信息更具體、可操作性更強。
1.1.3編報時間和責任要求不同
財務會計報告內容必須全面、準確、完整,依照規定定期編制,并對報告披露的信息承擔法律責任。而管理會計報告不需要定期編制,報告的內容也沒有明確的要求,不具備法律責任,只是對企業發展需要負責。
1.2管理會計擁有傳統財務會計的基礎優勢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都為同一個企業負責,通過不同的信息加工、整合,將財務信息融入到業務活動當中,利用多元的技術信息進行管理過程的有效干預。
財務會計給管理會計提供基礎數據,管理會計的外延更寬泛,能拓展到生產經營領域,兩大會計體系有機結合,提供的主要信息和指標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管理會計又把財務會計的理念運用到各個價值鏈生產環節當中,以績效考核為統領,極大地提高了經濟活動效益,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
隨著規模的擴大或發展到比較先進的水平時,企業不斷革新技術,開展多元化的市場經營,管理會計專業化就顯得尤為必要。
2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途徑
企業如果能在經濟局勢變化時疾速抓住發展時機,主動出擊扭轉局面,做出調整和改變,注重對市場走勢的分析預測,低風險規劃發展,依據精準的策略,就需要強有力的后臺支撐,本人從下列五個方面對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會計體系進行探究:
2.1對財務管理全方位的轉變觀念
行為的改變來自于理念的轉變,管理者應當注重戰略規劃意識,將成本管理理念嵌入到實際工作當中。有些企業采取各種方式進行宣傳,逐步推進實踐管理會計的應用,不斷發覺挖潛創效的能力,開展全員管理會計的培訓活動,形成“人人懂會計,人人懂管理”的理念,在核算基礎上加強內部管理和跨部門之間共同協作,重視以人為本,使全員都能加入到經營決策中去,真正成為實現戰略目標的保駕護航者。這種局面的出現與管理者的重視和員工的凝聚力是密不可分的。
2.2賦予企業管理會計制度當代需求之內涵
目前我國相當一部分企業對管理會計在運營中發揮的作用認知不足,也沒有統一規范的企業管理會計制度。企業需要探索適合自己的管理模式,掌握自身的經營狀況和業務流程,清楚實際存在的困難與處境,在保留原有制度可操作性較強的部分,預先研判可能出現的關鍵點加以控制,制定新的管理辦法,逐步優化設計出適合本企業的運行模式,強化并完善內部各系統、部門及其系統部門之間在本企業具體執行項目時,以企業發展目標為中心,緊密維系在一起,共同協作,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在執行過程中定期分析、總結、改進,重點關注可能存在的問題和缺陷的時間節點,逐步完善達到預期的管控效果。制定統一的規定和要求,但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特殊情況也需要做出柔性處理,建立具有行業、地區及本企業適用的會計管理體系。
2.3突出管理會計的優勢
國外的企業一般設立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分支機構,明確分工權限,財務會計提供對外的經濟業務核算,管理會計則實現內部管理目標,同時還要為其他部門或人員提供為完成目標任務具體的信息資料。實行全面預算,嚴格落實規范管理,提供合理的決策方案。管理會計效用的充分發揮,要以精準的會計核算為前提,應兩者兼顧,采用多種管理模式、多種手段加以管控。在考慮避免或降低財務風險時,合同簽訂前期應提出合理的建議和要求;參與主要經營之間成本分析和指導過程;招投標項目時,將招標程序及招標文件中涉及財務管理方面的內容,譬如預付款的支付、工程質保金等條款提出要求,研究項目實施的可行性。根據自身的經營目標科學規劃,深入分析資產的運作程度和效率,尤其關注關鍵指標,對增減幅度較大的指標重點盯控,從產品研發到生產制造成本,從成本預算到成本控制,及售后和客戶反饋的情況,每個環節層層把控,優化資源配置。正確進行成本計算及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費用支出,為產品的定價提供可靠的憑據。實時監控各種財產、物資的運行狀況,以及資金的收付清算,全面清查,及時核算,對過期積壓的財產物資采取相應措施,避免資源浪費或流失。同時關注財稅數字的轉型,電子發票、檔案、業務流程、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納稅優惠政策,就同一涉稅事項,與稅務部門由于理解不同而引起的稅務風險等進行管控,為企業降低總成本創新創效。
2.4培養優秀的財務管理人員
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較強的學習能力,能熟練掌握財會專業知識,正確地使用各類新型計算機軟件,是每名管理會計工作者應掌握的基本技能。大數據提供的資料,不足以替代人的主觀判斷。財務人員已成為各種數據、各項流程的中轉者,也是預先評判部分業務風險的先知者,促進管理和控制的作用。會計人員應跨越賬本主動作為,通過輪崗、轉崗等多種方式進入到業務層面,探討項目的可行性問題,預測評估公司業務發展的趨勢。提高識別、分析、判斷的能力,建立財務、審計、法律、統計、運籌學知識體系,以大數據先進的管理手段,全面提升業財融合水平,在整個管理體系中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效能。從開展業務、過程把控、未來愿景等視角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參與到經營活動當中。
2.5加強網絡信息化的建設
財務共享服務平臺與會計管理的相互結合,集中業務統一工作流程,使財務人員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收集、整理、分析數據。共享大數據的廣泛運用,在全體員工的充分參與下形成強大的信息網絡系統,更進一步加強了管理會計的應用,切實深入到日常經營生產活動當中,提供的信息更詳盡,分析會更有效,制訂的措施更得力,決策的依據更加充分。
3管理會計在轉型期間的應對措施
企業由財務會計到管理會計的轉型需要一個探索的過程,管控和激勵相結合,也能提高轉型的主動性。由淺入深不可操之過急,避免在轉型過程中脫離實際。在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中做好試點工作,并根據自身狀況,建立管理會計轉型標準,明確各種業務環節的關鍵點、和相應的風險點,提高業務標準和嚴格工作流程,經常組織培訓學習,提高全員管理意識和能力,增加各部門的溝通協調,保障管理會計的廣泛推廣和實踐。
總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變,順應潮流良性循環,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獲取更多的競爭優勢,必將成為使企業實現內部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舉措,也必然為戰略目標的實施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黎輝.《淺析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科學與財富》:
[2]陳友宏.大數據背景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相關分析[J].經貿實踐,2017(23):246-247.
[3]《會計十四五規劃》加強管理會計推廣是改革與發展的主要任務
作者簡介:
胡新榮(1976年6月-) 女 漢族 ?會計師 大學本科 單位山西三晉地方鐵路開發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