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

從1980年初建立職業大學至今,我國高職教育已經經歷了40多年的發展。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快速迅速發展,辦學體系不斷完善,改革不斷深入,人才培養模式特征逐步明確,整體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高職院校擴招、“雙高計劃”、“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建設等都給高校帶來更多資金撥款,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風險和挑戰。
一、內部控制建設的必要性
1.提高工作效率
內部控制通過不同部門的相互牽制,在保證資產安全的同時可以優化學校工作流程,降低由于部門職責不清造成的摩擦成本,提高辦學效率和辦學活力,同時,通過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可以固化流程,記錄留痕,便于后期的分析和管理,也能提高辦事效率。
2.完善治理結構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明確指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隨著國家財政對高職教育投入的增長,全面推進學院內部控制建設是各高校正常運行的必要保證。
二、S學院內部控制現狀
1.組織機構不完善
控制環境作為內部控制體系的首要內容,是其他內部控制要素的先決條件,對學院的內部控制的影響是基礎性、全局性的。目前,學院內部控制領導小組并未完善,組織機構不健全。內部控制,人人有責。它不是某一部門或某個人的行為,也不僅僅立健全是管理層的行為,涉及學校各個層面和環節,關系著學院全部教職員工,是單位實施全員參與和全員控制的系統工程。因此,內部控制是一項全員參與的長期工程。
2.風險評估單一
隨著高校的不斷發展,面臨的環境也更加復雜,風險也更加多樣。高校辦學經費來源渠道越來越的多元化也增加了高校的財務風險。雖然現階段S學院財務部門已對各項目開展情況進行過程自評監控與年底績效自評,但仍存在經費浪費現象;且各部門已進行風險點梳理,但其中間仍缺少有效銜接,在業務流程實際過程不能對風險點進行有效的控制。
3.控制活動聯動性差
控制活動是指為了實現控制目標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總和。高校的控制活動主要局限在一些制度的簡單指定,各項業務活動之間的關系沒有理順好,在一些環節甚至出現重復控制,各個業務之間缺乏聯動性、系統性,既影響了控制的效果,又影響了控制的效率。
4.信息系統缺少有效銜接
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信息系統已經成為各單位處理信息數據的主要工具。近年來,學院新建了固定資產系統、財務系統、收費系統科研系統、教務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等。但是這些系統存在一個最大的共性問題,就是信息無法共享,沒有建立內部控制信息系統使得單位各經濟業務實現全面覆蓋,一旦需要獲取數據,還需要重新取數或制作表格才能實現信息的傳遞,信息傳遞的過程中難免出現遺漏或者錯誤,導致信息失衡。
5.監督機制不到位
學院未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無獨立審計部門,由財務人員擔任內審人員,不但可能產生對職業道德基本原則不利影響因素,影響審計人員獨立性與客觀公正原則,同時無法實現內部監督職功能。
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議
按照財政廳的工作要求,S學院每年都由財務部門負責牽頭進行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工作,雖然基本達標,但是仍有很多問題存在。S學院的內部控制活動缺乏體系性的建設,建議構建全面而系統的內控體系:
1.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1)強化內控管理意識
控制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內部控制實施的效果。要摒棄內部控制是財務部門、紀檢部門的事這種思維方式,樹立全員參與的內控觀念,自主并推動內部控制建設,積極學習內部控制相關的理論知識。
(2)打造內控先進文化
S學院可以定期專題培訓,打造先進的內控文化。為了提升學院綜合管理水平,必須提高全員的內部控制意識,形成全員內控文化,這樣內部控制才能得以有效實施。比如請內部控制領域專家進行專題講座,通過講案例、聽講座等方式督促關注內控建設,進一步提高其內控意識,逐步將內控思想固化到每一個教職工身上。
(3)引進專業內控機構
因為內控建設的復雜性及專業性,S學院可以引進專業內部控制軟件系統公司對學院內部控制建設進行系統化梳理,開展內部控制評價,出具內控評價報告,形成內部控制評價手冊,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現在內控團隊大部分都是流程線式工作,不針對服務單位本身,形成的內部控制手冊模板化,不體現單位真正問題,而要建立系統完善的內控體系,需要專業人才長時間、系統性的穿行測試,針對每個業務、每個風險點進行梳理,因此時間長且費用昂貴,短期效果不明顯,要形成系統性的內控評價體系,離不開單位領導的支持與理解。
(4)建立內控長效機制
S學院應正式啟動內部控制建設,成立內部控制領導小組,制定、啟動相關工作機制。內部控制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工程,需要不斷推進和完善。
學院規模較大,業務量較多。要建立系統完善的內控體系,需要專業人才長時間、系統性的穿行測試。一般需要經歷幾個階段,如圖示:
2.提升風險意識
學院領導應積極組織各教學教輔、行政、后勤等部門進行業務流程的梳理,將業務活動細化為每一個具體的申請、授權、審批、復核等環節進行風險的梳理,定期進行風險評估,確定風險評估周期。為及時發現風險點,風險評估至少每年開展一次。學院也可以成立風險評估小組,全面協調統籌學院風險評估工作,識別學校面臨的風險點,加強風險管理制度建設,采取措施進行風險應對。
3.加強部門聯動
高校內部控制建設涉及的部門廣泛,且是一個團隊協作的工作,涉及的部門不僅包含財務、資產管理、基建等部門,還需要人事部門、宣傳部門以及教學等部門的參與。此種情況下,學院應該從頂層設計出發,將內控建設的要求和職責嵌入到各部門的職責和崗位要求中,讓每個內控參與部門和參與者明確自己在內部控制建設中的職責,強化其責任意識。
4.打破“信息孤島”
目前,學院各個系統之間相互獨立,基于此問題,學院可以梳理業務流程,將現有各業務系統的數據、功能、信息聚合在統一界面,門戶首頁可直接訪問各業務系統,包括固定資產系統、財務系統、收費系統科研系統、教務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等系統,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讓所有信息交互和數據交換集成,進而實現共享,提高部門之間信息傳遞的效率,從而提高學院工作的運行效率。
5.健全內控評價監督機制
內部控制評價監督是對內控設計及實施效果的有效反饋。因此要建立內控評價監督機制。學院可以構建獨立的內審管理部門,引進專業人才,保持內審獨立性,與學院紀委辦公室等相關部門聯動,并應不斷建立審計部門在高校的權威性,持續的推進、改進內控控制建設,在良好的氛圍中強化、制衡。
四、結語
總體來說,內控建設是高校居安思危、主動糾錯的重要舉措,對于學院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院校應該在全面評估內控建設基礎上,結合《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等制度的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保障資產安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提升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周瑜.對企業財務風險的評價與探討研究[J].財經界,2017(9)
[2] 呂 佩 紅.中 小 型 制 造 企 業 內 部 控 制 建 設 的 對 策 研 究[J].納稅,2019,13(06).
[3] 楊仲明.建筑工程經濟管理影響因素分析與應對策略 [J].現代經濟信息,2018(10)
[4] 張平.企業 財 務 內 部 控 制 中 存 在 的 問 題 及 對 策 [J].時 代 經 貿,2019,(14)
[5] 衛菁華.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探析[J].中國場,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