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武(中石化華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技術服務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6)
河南油田為完成產能建設,重點開展老區精細化開發。泌陽凹陷為重點開發老區,經過多年注水、注聚開采,隨著注水注聚量增大、層位增加、面積擴大,尤其是下二門工區已出現連通串層、地層壓力紊亂,問題突出、復雜頻發,施工難度增大。已鉆井由承壓堵漏情況看,部分井經多次承壓,地層承壓能力始終較低,如下淺8C1井、下F5-232X1井、下T5-223X1井等,多次承壓堵漏后當量鉆井液密度僅為1.45~1.55 g/cm3,其原因一是上部破裂壓力低,要承壓更高難度大;二是堵漏劑粒徑、成分還需根據下二門地層裂縫和孔隙大小重新復配。且在同一比重下,部分井同時出現出水和井漏,如下T5-111X2井經承壓堵漏后比重分別在1.45 g/cm3、1.52 g/cm3鉆進期間既涌又漏。
泌陽凹陷注聚區下二門油田H2 Ⅳ油組儲層物性較好,從孔隙度和滲透率直方圖可以看到(如圖1所示),各流動單元孔隙度變化區間較小,主要分布在20%~26%之間,平均孔隙度為23.04%;各流動單元滲透率主要分布在500~2500×10-3μm2之間,平均為1170×10-3μm2。層系小層平面滲透率值變化較大,西部及北部區域滲透率高,滲透率達到2.5 μm2以上,西南方向的滲透率則逐漸降低,最低0.3 μm2左右[1]。
下二門油田H2 Ⅳ油組巖性復雜,以含礫細砂巖為主,非均質較嚴重,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長石、巖屑,膠結物以泥質為主,膠結類型以孔隙型為主,顆粒以次圓為主。
下二門油田H2 Ⅳ油組1978年9月投產以來,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開采歷史。其中水驅階段經歷了合采穩產、細分綜合調整、井網加密完善等三個階段,進行了井網一次和井網二次加密完善調整,同時實施了分采、分注等完善注采結構調整措施,至2004年注聚結束。
泌陽凹陷注水(聚)區是河南油田重點開發的老區,區塊內井網密集,井間距小,由于經過多年注水、注聚開采,已進入高含水開發后期,地層壓力紊亂。并存在以下問題:(1)注聚井多,地層壓力紊亂。由于長期注水注聚,局部區域地層產生異常高壓,超設計鉆井液密度,這是導致多口井發生大量出水復雜的主要原因;(2)膠結類型以孔隙型為主,涌漏同存,堵漏難度大。產層中既存在高壓層,又有易漏層。發生出水壓井時,極易誘發易漏層漏失,常出現開泵循環漏失,停泵出水的現象。下T5-233C1井由于壓力過大,出水量超200 m3/h,無法堵漏。下淺8C1井連續三次堵漏,耗時12.7天,仍無法有效封堵漏層;(3)存在異常高壓氣層,井控風險高。泌陽凹陷注聚區存在異常高壓氣層,壓井后上部地層發生井漏,下涌上漏,無安全密度窗口,正常施工困難,大大增加了施工的井控風險。下淺8C1井和下F5-232X1井,可燃氣體檢測最高值達到100%。

圖1 下二門H2Ⅳ油組孔隙度、滲透率直方圖
由于采用注水(聚)保持地層壓力,因此,單相滲流只在一定時間的局部區域出現,油水兩相滲流則更為普遍。利用油藏工程公式預測地層壓力的方法,而停注泄壓部分則主要是結合現場的停注規范。此方法應用起來方便快捷,缺點是與數值模擬比較起來精度要差一點。此方法根據滲流理論,在了解區塊的基本參數,基于壓力疊加原理,當注水(聚)多井投產時,地層中任一點的壓力等于每口井單獨產生時,在該點形成的油水、兩相滲流的壓力預測表達式為:

式中:f=O或w,采油井取“-”,注水井取“+”;Pm為n口井同時投產在M點形成的壓力(MPa);Re為供給邊緣到井區中心的平均距離(m);Rw為井底半徑;Ri為i井到M點的距離(m);Pwi為地層原始壓力(MPa);Qi為i井的產量,生產井取“+”,注水井取“-”(m3/d);μ為原油黏度(mPa·s);K為油層滲透率(μm2)。
下二門注聚區施工井中,有數口井因溢流后壓井發生不同程度井漏。根據前期施工井數據統計分析研究:漏失壓力(上部原始地層承壓能力):1.30~1.40 g/cm3,地層承壓能力較弱。漏失程度:漏速6~48 m3/h,屬于小漏-中等漏失。主要復雜井漏失情況如表1所示[2]。

表1 主要復雜井漏失情況
3.2.1 錄井資料分析
以施工井下T5-223X1的上部地層為研究對象,開展巖性特征分析,根據錄井現場采樣分析,上部地層以砂泥巖互層為主,成巖性差,砂巖主要以礫狀砂巖為主,存在多組大段砂巖層,砂樣物性好,分析為易漏失層位。
3.2.2 測井資料分析
根據對錄井巖屑的分析,判斷上部地層井漏的地質因素主要是地層松軟承壓能力差,并且砂巖層物性好的原因。滲透率是指在一定壓差下,巖石允許流體通過的能力。是表征土或巖石本身傳導液體能力的參數。其大小與孔隙度、液體滲透方向上孔隙的幾何形狀、顆粒大小以及排列方向等因素有關,而與在介質中運動的流體性質無關。利用測井方法,對油層上部井段,主要是物性良好的600 m以下的砂巖層進行物性定量分析。通過多口井鉆測錄資料綜合分析,油層上部地層漏失層主要集中在:600 m至油頂。
結合區域復雜井特點和情況分析,制定了采取“承壓防溢”為主,“堵漏治溢”為輔的技術思路。在現有堵漏劑配方上,根據高效承壓封堵理論,采用鋼性顆粒+彈性顆粒+纖維的復配方法,優選剛性顆粒濃度,并調整顆粒級配。鋼性顆粒首先在孔喉或裂縫狹窄處穩定架橋,形成承壓封堵層的骨架;纖維材料和鋼性顆粒彈性顆粒共同作用,形成致密網架結構,提高承壓堵漏層整體結構穩定性。
地層壓力預測技術及高效承壓堵漏技術在泌陽凹陷下二門工區2口井進行了現場試驗,所屬地層深度范圍1 032~1 525m。采用油藏工程方法預測壓力下T5-363、下T6-239井目的層地層壓力及平均壓力系數,擬合率在95%以上,具體如表2,表3所示。

表2 下T5-363井目的層的平均壓力及平均壓力系數

表3 下T6-239井目的層的平均壓力及平均壓力系數
油藏工程方法預測壓力符合率如表4所示。

表4 油藏工程方法預測壓力符合率
通過先期地層壓力預測技術,指導選擇合適鉆井液密度鉆開油層;優化高效承壓堵漏漿配方,采取粗中細復配,進行承壓堵漏,有針對性的提升上部薄弱地層承壓能力。通過油藏工程法地層預測技術及高效承壓堵漏技術的應用,兩口井均以1.45 g/cm3鉆開油層,直至完鉆井不涌不漏,單次平均提升當量密度0.30 g/cm3,單井鉆井周期縮短21.65%,復雜(故障)時效降低38.72%,為今后在該區塊的防漏堵漏作業提供了依據。
(1)泌陽凹陷下二門區塊多年注水(聚),地層壓力紊亂,上部地層承壓能力低,易發生井漏、出水等復雜。
(2)采用油藏工程計算方法預測地層壓力,完成了2口井的壓力預測試驗,擬合率均在95%以上。
(3)針對安全窗口密度窄,漏涌同層復雜,優選出高效承壓堵漏配方,單次承壓能力提升0.30 g/cm3,復雜(故障)時效降低38.72%,解決了下二門區塊涌漏同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