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記,黃潔梅,王 偉,孫雷鳴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學院,廣西桂林 541004)
隨著水聲通信、無線光通信、水下光通信技術的發展,水下無線光通信(Underwater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UWOC)一系列問題是研究者們關注的議題,在復雜多變的海水環境中,由于吸收、散射衰減以及海洋湍流的影響,使得UWOC系統傳輸性能不理想,在光波基本信息調制維度資源(振幅、頻率、波長、極化和時間等)均已被開發利用的情況下,面對無線光通信容量的持續擴容的需求,采用衰減小的藍綠光(450~550 nm 波段)軌道角動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為代表的新型空間信息調制維度受到了學術界廣泛的關注[1-3]。每個光子的OAM 模態值可為任意整數,且相異的OAM 模態之間相互正交,這表明不同的OAM模態在傳輸過程中不會相互產生干擾[4-6],因此OAM光可應用于無線光通信的編譯碼和復用傳輸[7-10],能夠滿足不斷增長的信息傳輸容量需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OAM 光束是拉蓋爾-高斯(Laguerre-Gaussian,LG)光束,為此選取了LG 光束作為水下信道的研究對象,采用功率譜反演法構建海洋湍流隨機相位屏模型[11-12],利用Matlab 仿真建立海洋湍流信道模型,研究分析海洋湍流信道下的LG 光束的螺旋譜分布。根據螺旋譜的分布特征分析OAM 模態的彌散程度;針對無線光通信提高通信系統的信息傳輸速率,提升信道容量的需求,選擇以OAM 為代表的光波作為空間信息調制資源提供了新的方案。本文可為無線光通信OAM 模態編譯碼,OAM 復用在選取OAM模態上提供參考。
在柱坐標下,LG光束沿著z軸方向上傳播的光場表達式為:

OAM光束的軌道角動量特性由?、p共同決定,如圖1 所示,當?≠0,p=0 時光源處的光強和相位分布,光束光強分布為1 個外環。

圖1 自由空間下LG光束(z =0 m,p =0)的光強分布和相位分布
由于海洋湍流造成OAM 態的彌散現象,當發射端發射拓撲荷值為?的OAM光時,在接收端將會接收到以?為中心向兩邊彌散的一系列OAM態,接收端的OAM光場為[13]:

由于不同的OAM 模態之間的存在正交性,可求出接收端每一個分量的相對能量值,這些不同的OAM態的相對能量強度分布即為螺旋譜分布,接收端平面的螺旋譜分布可以表示為:

式中:*表示共軛;?0為接收端可能有相對能量強度的拓撲荷值,可根據接收到的OAM 光的螺旋譜分布,分析OAM光經過海洋湍流之后的彌散程度。
采用功率譜反演法構建海洋湍流模型,基于Matlab進行海洋湍流信道下OAM 模態螺旋譜分布的仿真。
首先基于功率譜反演法生成相位屏的方法,在頻域內生成零均值、單位方差為1 的Hermitian復高斯隨機數矩陣H(kx,ky),采用符合海洋湍流Kolmogorov譜的海水相位頻譜函數FΦ(kx,ky)對H(kx,ky)進行濾波,再進行逆傅里葉變換得到海洋湍流隨機相位屏為:

通過randn()生成一個N×N、均值為0、方差為1 的高斯隨機數矩陣,然后進行快速傅里葉變換(FFT),可得到H(kx,ky)。
光束沿傳播方向垂直的切片面上的海水相位頻譜FΦ(kx,ky)可表示為:

式中:k=2π/λ為光波波束;kx、ky分別表示x,y方向上的波束;Δz為光束的傳播距離;Φ(kx,ky)為海水折射率波動譜。
常見的海水折射率波動譜是由Nikishov等[14]提出:


式中:ε為單位體積海水的動能耗散率,取值范圍為[100 μm2·s-3,0.1 m2·s-3];χT為均方海水溫度耗散率,取值范圍為[10-10K2·s-1,10-4K2·s-1];a為溫度梯度和鹽度梯度對折射率波動的空間功率譜變化大小的比值,取值范圍為[-5,0],當α=-5 時,表示湍流由溫度梯度為主導,當α =0 時,表示湍流由鹽度梯度主導;η 為Kolmogorov 微尺度,取值范圍為[6 mm,0.01 m],海水深層處的Kolmogorov 尺度η 大小接近0.01 m。參考文獻[11],其他參數設置為:δ =1.863 ×10-2,AS=1.9 ×10-4,ATS=9.41 ×10-3

根據不同湍流強度對OAM模態的遷移程度不同,本節在Z0=100 m 進行了不同湍流強度下(1.0 ×10-15K2·m-2/3,1.0 ×10-14K2·m-2/3和1.0 ×10-13K2·m-2/3)和不同溫度鹽度導致湍流強度的比值a(-2.5,-1.5 和-0.5)取值下,? =1、2、3、4 的OAM模態在?∈[-4,9]的螺旋譜分布(見圖2)。

圖2 海洋湍流信道下LG光束的螺旋譜分布(Z0 =100 m,a =-2.5)
由圖2 可見,在沒有湍流干擾的自由空間下OAM模態螺旋譜分布沒有發生模態擴散現象,不同湍流強度下OAM 模態螺旋譜分布,當湍流強度10-15K2·m-2/3時,? =1、2、3、4 的OAM模態螺旋譜分布在湍流強度較弱的情況下,可以看出,LG 光束的螺旋譜分布受到湍流的影響較小,OAM模態螺旋譜分布均保持了較高的相對能量強度(高于0.85),當湍流強度增強到=1.0 ×10-14K2·m-2/3的情況下,? =1、2、3、4 的OAM模態螺旋譜分布受湍流擾動較大,OAM模態螺旋譜分布的能量彌散明顯增加,相對能量強度在0.64~0.69 之間,當湍流強度為=1.0 ×10-13K2·m-2/3時,? =1、2、3、4 的OAM模態螺旋譜分布的能量彌散程度更加嚴重,相對能量強度已經下降到了0.35~0.43 之間,這表明隨著的增加,OAM模態的遷移到其他態上的現象更加嚴重。
在相同的湍流強度下,隨著? 值的增大,OAM 模態螺旋譜分布的彌散程度也增大,從圖中可以得出,隨著?和的增加,發送為? 的OAM模態所占的相對能量強度逐漸降低。

圖3 海洋湍流信道下LG光束的螺旋譜分布(Z0 =100 m,a =-1.5)
如圖4 所示,當=1.0 ×10-15K2·m-2/3時,? =1、2、3、4 的相對能量強度均小于0.76,遷移到其他模態上的相對能量強度均小于0.06。當=1.0 ×10-14K2·m-2/3時,相對能量強度在0.44~0.51 之間,遷移到其他態上的相對能量強度在0.08~0.12 之間。當=1.0 ×10-13K2·m-2/3時,相對能量強度為0.15~0.22 之間。由圖2~4 可以得出,在相同的?、、不同a取值下,a=-1.5 時的OAM模態之間的強度彌散最嚴重。此時,到達接收端的OAM 模態將難以被準確識別,使得基于OAM 的UWOC 性能嚴重劣化。

圖4 海洋湍流信道下LG光束的螺旋譜分布(Z0 =100 m,a =-1.5)
如表1 所示,表征了海洋湍流信道下Z0=100 m處LG光束(? =1,2,3,4)的歸一化相對能量強度。結合圖2~4,根據表1 所顯示的數據,實驗結果表明:在海洋湍流信道下,隨著?、a和數值的增加,OAM態剩余的相對能量強度逐漸減少。

表1 LG光束的歸一化相對接收強度(Z0 =100 m)
通過仿真LG 光束在海洋湍流下傳輸距離Z0=100 m,分析了海洋湍流信道下的OAM模態螺旋譜分布特征,在不同的、a、? 對OAM模態螺旋譜分布產生的不同程度的彌散現象,LG 光束在自由空間傳輸中,OAM模態螺旋譜分布沒有發生擴展現象,當湍流強度為=1.0 ×10-15K2·m-2/3,a=-2.5 的情況下,OAM模態的螺旋譜分布受到及a的影響較小,均保持了相當好的OAM 模態特征完整性。在相同的?條件下,隨著和a的逐漸增大,OAM模態螺旋譜分布的彌散程度隨之增大,OAM模態螺旋譜分布的完整性受到了嚴重破壞并且向其他模態彌散。在相同的和a的條件下,隨著LG 光束? 的增大,OAM 模態螺旋譜分布的彌散程度越嚴重,OAM 態越不穩定,抗干擾的性能越弱。綜上所述,通過對海洋湍流信道下OAM模態螺旋譜分布的仿真,可以根據分析的結果,為UWOC系統中OAM模態編譯碼,OAM復用在選取OAM模態上提供參考。
本文基于功率譜反演法構建海洋湍流模型,進行了海洋湍流信道下OAM 模態螺旋譜分布的仿真,分析了海洋湍流對OAM 模態螺旋譜的影響,可以根據分析的結果,為水下光通信系統的進一步實驗教學設計與研究提供參考,具有較高的實驗和研究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