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姚蘭
2020年9月,我國宣布力爭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為達成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作為“排頭兵”的汽車產業更是責無旁貸。其中,包括大眾、寶馬、戴姆勒、博世等在內的越來越多跨國企業相繼提出了各自的碳中和戰略布局及調整措施。
對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而言,共塑低碳未來是他們全球戰略的核心,集團致力于在2050年之前通過全產品生命周期的碳減排實現碳中和愿景。這意味著,大眾中國將碳中和的達標時間,比國內規劃提前了整整10年。
公司規劃中,電動化攻勢已成為大眾汽車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核心戰略。目前,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已推出兩款本土化生產的純電動ID.車型。2020年至2024年期間,大眾中國與合資企業伙伴計劃在中國電動出行領域共同投資約150億歐元,并于2025年前實現15款新能源車型的本土化生產,從而將電動車型在集團產品組合中的比例提升至35%。
然而,大眾汽車集團碳中和愿景的實現不僅局限于電動車型陣容的快速擴充,還涉及從原材料供應、到產品生產直至產品生命周期結束的全價值鏈碳中和;與此同時,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公益林項目是其全新企業社會責任舉措。項目計劃未來10年在中國開展植樹造林,助力改善相關氣候問題。
2020年,德國豪華汽車品牌寶馬集團提出到2030年的分階段減排目標,將可持續發展提升為企業戰略的核心。在規劃中,到2030年,寶馬集團供應鏈環節單車平均碳排放量較2019年將降低20%、生產環節單車平均碳排放量較2019年將減少80%、單車平均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較2019年將降低至少三分之一。為此,寶馬將繼續加大電動車型的投放,2021年集團計劃在全球銷售10萬輛純電動汽車;到2030年,寶馬集團在全球的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將超過700萬輛。
在布局產品的同時,寶馬集團也在加強充電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同時,寶馬攜手國網電動汽車服務公司,探索建設充電、光伏、儲能三合一能源站,通過太陽能為車輛充電,實現新能源汽車進一步的綠色清潔、可持續發展。目前,寶馬首座充光儲一體能源示范站已在北京建成并投入運營。
除此之外,寶馬集團將可持續發展戰略貫穿至BMW 汽車的整個生命周期。即從原材料采購、供應鏈、生產及使用,一直到最后的回收利用階段的“碳足跡”都經過認證;在生產端,到2020年底,寶馬集團在全球的所有工廠都已完全使用由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在回收利用階段,通過與專業機構合作,寶馬找到可將電池材料回收使用率提升至97%的方法,從而不必燒毀電池。因此,在理想情況下,未來寶馬集團可以實現近乎閉環的材料循環利用模式。
可持續發展被戴姆勒視作轉型的關鍵,實現零排放也是其衡量成功與否的基準。基于此,2019年5月戴姆勒提出“雄心2039”計劃。根據規劃,戴姆勒將在三個產品周期內打造一個實現“碳中和”的乘用車產品陣營,并計劃2030年要讓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或純電動汽車占到其總銷量的50%以上,到2039年將在汽車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實現完全碳中和。
戴姆勒在多線并舉的電動化之路上加速前行,不僅如此,還包括以智能互聯、自動駕駛、共享出行及電力驅動為核心的“瞰思未來”戰略也在全面加速落地。下一步,戴姆勒還將推動供應商和合作伙伴遵循其碳中和計劃,以便實現整個供應鏈的環保目標。另外,按照規劃,到2022年他們在歐洲將實現車輛生產的碳中和,而歐洲之外的國家將逐步升級,向使用環保、可再生能源轉變。
來自北歐的豪華汽車品牌制造商沃爾沃汽車,早在2017年就宣布全面電氣化戰略,并于2019年推出“2040環境計劃”,力求在2040年之前將公司發展成為全球氣候零負荷的標桿企業。這個時間節點比中國的碳中和目標提前了整整20年。
在產品方面,隨著沃爾沃汽車集團旗下首款純電動車型XC40純電版的發布,其全電氣化產品矩陣得以構建,而2020年旗艦系列“90”系車型也已實現全面電氣化,并計劃到2025年純電動車型占全球年度銷量一半,2030年后僅出售純電動車,2040年在全產業鏈上實現氣候中和。
不僅如此,2018至2025年期間,沃爾沃將每輛車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降低40%;截止2025年,與全球供應鏈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25%,且所有沃爾沃汽車新車型中所使用的塑料將有至少25%來自可再生原料。此外,沃爾沃汽車通過再生技術將回收報廢電池中的的鈷材料可100%追溯并重新再應用,以進一步降低廢舊動力電池對環境的影響,提升原材料利用率。
擁有百年歷史的通用汽車目標是到2040年在全球產品和運營中實現碳中和,通過自身節能減排以及碳補償和碳積分購買,達到零碳排放。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通用汽車還承諾加入1.5°C企業雄心計劃,與聯合國組織和商業各界共同努力,將全球溫升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上的1.5°C以內。
到2025年,通用汽車將在全球推出30款純電動車型,覆蓋廣泛的細分市場。在中國,公司未來五年內推出的新車型中超過40%將為新能源車型。到2035年,通用汽車計劃實現所有新款輕型汽車的零排放,并將實現100%可再生能源供電的全球運營,同時還將積極參與可再生能源充電網絡的建設。此外,通用汽車大力推動供應鏈的減碳行動,提升排放透明度,并增加可持續材料的使用。
為進一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嚴峻趨勢,福特汽車設定了減排的中期目標,即計劃到2050年,在其全球業務范圍內實現碳中和。為此,福特汽車將聚焦產生二氧化碳最多的三個領域,即車輛尾氣排放、供應鏈和企業及工廠設施,這三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福特總體排放的95%。
福特汽車正在致力于實現其對科學碳目標倡議在范圍一、范圍二和范圍三所定義的碳排放目標。具體分別為降低其所擁有和控制的資源所產生的直接排放;降低對于其采購的電力、蒸汽、制熱和制冷過程中消耗的非直接碳排放;降低其出售的車輛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以及其它福特供應體系的碳排放。
此外,福特計劃2022年前在電動車方面投資超過115億美元,并預計在2035年前所有生產基地都將使用100%本地采購的可再生能源。在中國,福特計劃推出一系列先進的新能源汽車,繼續為消費者開創美好生活環境。
作為電動汽車先行者,特斯拉也做出了相應的戰略部署。公司將通過推出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電動車、提高零部件國產化率、完善充電網絡等措施為消費者購買、使用電動汽車提供便利,從而助力中國實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
具體來看,特斯拉將通過加強技術研發,自研關鍵技術和零部件,使軟硬件的配合更加完美,資源使用率更高,進而降低車輛能耗水平。同時,特斯拉也將致力于讓退役電池百分百的回收利用。此外,他們還堅持本地化生產,不斷提高零配件的國產化率,以減少車輛和零配件的生產運輸環節的碳排放。而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延長電池和車輛的使用壽命、降低單車能耗等也是特斯拉的研發重點。
特斯拉作為聚焦能源革新的技術開拓者和創新者,通過旗下創新性太陽能發電、電力儲能以及純電動汽車產品,向消費者提供完整的一體化垂直整合能源解決方案。另外,2020年特斯拉在華的充電網絡建設取得加速發展,這一年他們共建設和開放了超過410座超級充電站,其中超過180座為V3的超級充電站。
2021年1月,日產汽車公司表示通過在電動化和降低碳排放等方面的努力,計劃到2050年整個集團的企業運營和產品生命周期實現碳中和目標。同時,日產汽車計劃在2030年代初期,實現核心市場(日本、中國、美國和歐洲)新車型100%的電動化,成為推動電動汽車技術應用的領軍者。
日產汽車將從電動化和制造技術方面進一步創新,在以下戰略領域實現碳中和:一是,通過固態電池和相關電池技術的創新,開發具有成本競爭力和高效能的電動車型;二是,深入開發日產e-POWER動力總成,實現更高的能效;三是,開發電池生態系統,為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物提供分散式發電;同時,日產汽車將加強與能源部門的合作,支持電網脫碳;四是,從“日產智能工廠”開始,進行生產工藝創新以提高汽車裝配的生產力。
此外,日產還將努力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支持長期的碳中和目標。并基于“日產綠色計劃(Nissan Green Program)”的環保舉措,以及減少生產和經營環節的碳足跡,逐漸提高環境保護方面的目標。同時,日產汽車還將繼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眾對電動汽車的認知。
隨著全球眾多國家及企業紛紛致力于碳中和,現代汽車集團表示,針對韓國政府的2050年碳中和計劃,集團正在積極促進電動汽車、氫燃料汽車、自動駕駛、空中出行等業務,希望通過這些業務降低碳排放,盡快實現碳中和。
現代汽車集團計劃在全球市場大幅擴大電動汽車的產品陣容,目標是在2025年之前推出23款電動汽車車型,實現全球年銷量100萬輛以上。到2040年,實現全面電動化,從而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電動汽車領軍企業。而作為全球首個量產燃料電池電動車的企業,現代汽車集團一直不斷研發和創新氫燃料電池系統相關技術。到2030年,預計售出約50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和70萬套氫燃料電池。與此同時,擁有全球頂尖電動技術和首屈一指的氫燃料技術,現代汽車集團將通過電動汽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本土化,為中國市場及消費者帶來創新的未來出行體驗。
跨國零部件供應商也已經開始采取行動。全球最大的德國零部件供應商博世于去年宣布,將通過提高能源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購買更多綠色能源、參與碳補償等策略,到2020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30萬噸,實現企業整體碳中和。2020年,在集團全球400個業務所在地,所有相關工程、制造和管理設施,不再留下碳足跡,并將成為首家實現這一目標的大型工業企業。
從2020年開始,博世對于不可避免的及其他的碳排放采取補償性措施,主要通過從傳統電廠購買綠色能源,以及參與碳抵消計劃來進行。在2030年前,博世將逐步增加可再生能源在公司生產及購買電力中的份額,并投資10億歐元提升各分支機構相關能效。
早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大陸集團就決定采用汽車供應商行業中最全面的一種可持續發展路線圖,致力成為行業新標桿。從2020年起,大陸集團采購的電力將全部來自可再生資源;到2040年,大陸集團所有的生產流程都將實現碳中和;最遲到2050年,集團將全面貫徹落實碳中和目標,從而實現整個業務的碳中和。
此外,大陸集團還與合作伙伴開展氫燃料電池系統深度合作,開發高價值的新材料,新技術和產品。同時, 大陸集團在中國堅定實施對人和環境負責的穩健的經營方式,打造健全的管理系統,并在中國各工廠和基地積極布局光伏發電項目,致力中國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面向未來的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采埃孚制定了一項基于企業碳足跡(CCF)的氣候保護戰略,并承諾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其工廠的溫室氣體排放,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從而預計到2040年實現碳中和。為了這一目標,采埃孚正在擴大現有的能源效率計劃,并將更多精力放在現有的綠色能源資源上。同時,采埃孚通過其風能驅動系統生產可持續能源,也為其工廠外的氣候保護做出了重大貢獻。
全球工業生產的碳排放是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汽車工業作為現代工業的集大成者,對于實現碳中和目標理應走在前列。而在汽車的整個生產鏈條中,無論是整車廠還是零部件供應商,只有全部行動起來,汽車行業才會更好地實現碳中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