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云鵬
據人民日報訊 上海在城市管理中致力于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持續推進“一網統管”平臺建設,數據歸集和應用不斷強化,類似獨居老人看護這樣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見。從市到區再到街鎮,三級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打造“治理要素一張圖”,空氣質量指數、交通客流量、水質達標率等各項指標的實時變化,都在一塊大屏幕上一覽無余。目前,這一系統已整合接入了公共安全、綠化市容、衛生健康等30多個部門的100多項基礎數據,大到城市防汛監測、客流分析,小到玻璃幕墻墜落風險提示、渣土車未蓋頂預警,都能實現智能響應、迅速處置。
城市治理現代化絕不只是技術手段先進化,更需要管理模式創新、行政方式重塑、體制機制變革。如何讓城市運行更有效率、風險防范更加科學?不能依賴于部門“各掃門前雪”、基層事事逐級上報,而要靠關鍵數據的跨部門聯通共用、處置突發事件的跨層級協同。實踐中,要立足于將部門間分散的系統整合統一,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機交互型轉變,由經驗判斷型向數據分析型轉變,由被動處置型向主動發現型轉變,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深度介入打破“信息孤島”。唯有把實戰中管用、基層干部愛用、群眾感到受用作為評判標準,才能真正從海量數據資源中釋放出城市治理效能,為城市治理帶來更加持久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