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2020年全球最重要的公共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在科學研究方面,分離新冠病毒、破解病毒基因序列、確定平均潛伏期、確定傳播方式則成為2020年最重要的科學發現。
從2019年底到2020年初,新冠肺炎在武漢流行。在最早的三周中,從確定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到武漢封城,前后約21天的時間里,我們就取得了四大科學發現。
2019年12月30號,武漢市衛健委確定其為不明原因肺炎疫情;2020年1月7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率先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1月10號,診斷試劑被派往武漢,用于臨床診斷。從確定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到分離病毒、到診斷試劑,只用了一周多的時間,這創造了人類認識一種新傳染病的最短時間紀錄。
很多人不明白,破解病毒基因序列有什么意義?實際上,病毒基因序列是我們認識一種病原體最重要的生物特征指標——有了基因序列,就可以生產診斷試劑;有了基因序列,就可以研制預防疫苗。因此,上述四大科學發現,奠定了中國乃至世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科學基礎,也是中國科學家為世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的最重要的貢獻。
在這場必須打贏的抗疫戰斗中,中國科學家跑出了中國速度。在武漢疫情得到控制以后,我國又陸續出現了幾起聚集性的疫情,比如北京新發地市場、大連、青島、新疆喀什等地。在控制這一系列疫情的過程當中,我們采取了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根據傳染病傳播規律,在發現感染者以后,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確定密切接觸者,并對密切接觸者進行管理;采用核酸檢測的方法來確定疫情的規模,發現早期的感染者;治療病人等四個方面的主要措施。
在北京新發地市場疫情中,從第一例病例報告到確定、鎖定源頭,前后只有16個小時。隨后,北京市疾控中心和相關的部門很快對北京新發地周圍進行了調查;北京市成立了防控指揮部,對新發地進行了封閉管理。
新發地是北京一級分流批發市場,每天有幾十萬人進出,涉及到全國各地。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所謂的“流行病學調查”,就是對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進行“查上家、追下家”,誰感染了他?他又有可能傳染給誰?
北京新發地疫情從6月11號報告首例病例,到7月5號最后一例新診斷的病例報告,前后經歷了25天。新發地的疫情響應,應該說為全國乃至世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
近來,全國多地又發生了零星散發的病例。這種再次發生的疫情,病毒一定“有來頭、有源頭”。
病毒一般有幾種來源:一是從境外回國的人員當中可能有感染者,把這些感染的人管住了,就能夠控制住疫情;二是目前在醫院接受治療的病人;三是境外輸入的物品,這些物品在夏季的時候主要是冷鏈運輸的物品,進入冬季以后,所有從境外輸入的物品都有可能帶有病毒,都有可能造成人的感染;四是某些研究病毒的實驗室里面有病毒,如果實驗室安全措施不到位,造成工作人員感染,也會造成疫情的擴散。
從這幾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再次發生,要么是“人傳人”造成的,要么是“物傳人”造成的。
針對“人傳人”的情況,我們已經建立了一整套的體系,相關的一系列措施已經非常完善了;進入冬季以后,“物傳人”也是主要的風險點。所以,海關是我們把住國門的第一關,但海關也不能完全杜絕病毒的進入。為了防范這些病毒,我們還可以定期地在整個運輸鏈上進行檢測,并對從業人員進行應急疫苗接種,防止他們感染。這些措施都能夠幫助我們把疫情控制在一個最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