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應用聲學研究所 羅 斌 張海生 王曉林
隨著自適應信號處理在理論上的不斷發展和實踐應用,國內外研究學者從各方面著手,對自適應算法進行系統性研究。在自適應算法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Widrow等人提出的最小均方(LMS,Least Mean Square)算法,該算法具有成熟的理論基礎、結構簡單、穩定性好,易于工程實現,在水聲信號處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本文通過對LMS算法理論推導,分析算法性能影響因子,并提出一種適用于水聲環境的變步長LMS算法,通過仿真對比,驗證了該算法的性能。
LMS算法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

圖1 LMS算法原理框圖
圖1中,輸入信號矢量x(n)可表示為[x(n) x(n-1) … x(n-L+1)]T:L為濾波器階數,T表示轉置運算。
自適應濾波器的權矢量表示為[w0(n) w1(n) … wL-1(n)]T:則輸出信號y(n)可表示為輸入信號矢量與權矢量的乘積。
而自適應系統輸出與期望信號的偏差則用ε(n)表示。根據LMS算法的思想,權系數更新表達式為:

式中,μ表示固定步長。
研究LMS算法性能一般需綜合衡量其收斂性、收斂速度、穩態誤差及計算復雜度四項指標。研究表明,該四項指標可以用下面式子表示:


③中,tr[●]是跡運算,R表示輸入數據自相關矩陣,對于自適應橫向濾波器,該式亦可表示為:步長×濾波器階數×輸入功率。
結合收斂速度和穩態誤差表示式可以看出,μ越大,算法可以獲得較快的收斂速度,但同時也會帶來較大的穩態誤差;反之,μ越小,可以獲得較小的穩態誤差,但同時也會犧牲算法收斂速度。所以使用LMS算法時,要權衡收斂速度和穩態誤差兩者之間的關系,這對步長μ的選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步長μ在LMS算法迭代過程中是一個矛盾量,它在控制LMS算法收斂速度的同時也決定了算法的穩態誤差。因此,很多學者投入大量時間研究如何權衡兩者之間的關系,提出了許多變步長LMS算法,這些算法的根本思想是在初始階段選用較大的步長,使算法可獲得較快的收斂速度,收斂到一定程度后逐漸減小步長,使算法最終能有較小的穩態誤差。
在水聲信號處理中,通常我們均假定噪聲服從高斯分布,在較為理想情況下,噪聲可看成為高斯白噪聲。
在高斯白噪聲背景下,噪聲環境完全不相關,LMS算法步長可利用相鄰時刻誤差的互相關函數控制,能有效避免不相關噪聲在步長迭代過程中的影響,因此上述算法能較好地適用于不相關噪聲環境背景。但往往水聲環境噪聲不會這么理想,總會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如典型的高斯色噪聲背景,在此種環境背景下,上述算法達不到預期效果。
下面引入一種適用于水聲環境的變步長LMS算法,該算法步長利用誤差的高階函數控制,步長計算公式可表示為:步長與誤差函數2階和4階指數函數相關。
上述算法步長利用了高斯信號的特性。只要噪聲信號服從高斯分布,步長就不受噪聲環境所干擾,從而使得步長迭代在高斯噪聲環境下具有較強魯棒性。實際的水聲噪聲環境通常均服從高斯分布,所以該方法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性和使用性。
下面通過權系數收斂曲線和輸出誤差曲線來比對分析第2章中所述的兩種變步長LMS算法性能。
為方便說明,后續表述中用“算法一”代表利用相鄰時刻誤差的互相關函數表示的變步長LMS算法,用“算法二”代表利用誤差的高階函數表示的變步長LMS算法。圖2、圖3給出了仿真結果。

圖2 高斯白噪聲環境下算法性能對比

圖3 高斯色噪聲環境下算法性能對比
從圖2和圖3可見,在高斯白噪聲環境下,由于噪聲是不相關的,算法一性能較好,而當噪聲環境為高斯色噪聲時,由于噪聲變得具有相關性,算法一性能大大降低,體現在收斂速度變慢,輸出誤差變大。但是算法二在上述兩種環境下,均表現出較高的性能。
綜上分析,本文提出的變步長LMS算法,能較好地適應于高斯噪聲環境(即水聲環境),可為水聲信號處理提供良好的理論基礎。
本文在分析LMS算法基礎上,研究了變步長LMS算法理論,并在常規變步長LMS算法基礎上,提出一種適用于水聲環境的變步長LMS算法,該算法可在通常的水聲環境下,很好地保證算法的收斂速度和穩態誤差。仿真分析研究結果驗證了該算法的正確性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