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第七人民醫院 晁飛燕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基于數字化的”掌上醫院”的出現顛覆了傳統就醫模式,縮短了患者就診時間,實現醫院資源合理配置,能為病患提供更精準、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務。
濟南市第七人民醫院經過數年的信息化建設,醫院常用的主業務系統,如醫保、門診、住院、電子病歷、檢查、檢驗、PACS等系統均已投入穩定運行,醫院網絡架構及機房建設能實現網絡安全和各信息系統穩定交互,醫院已具備了數字化醫院的基本特征。如何打破傳統的就醫模式,為病人就診提供便利和精準服務,融洽醫患關系,濟南市第七人民醫院決定以新一代4G網絡技術為載體,結合智能手機的移動便攜優勢,借助“濟南市第七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平臺,將就醫平臺向患者延伸,開發了掌上醫院管理系統。該系統具有高效、實時、動態的特點,為病人提供隨時隨地有效的醫療信息服務,給患者帶來全新的就醫體驗。
該“掌上醫院”信息系統基于騰訊微信平臺,嵌入濟南市第七人民醫院公眾號,適用于門診、住院及慢病遠程就診患者。為改變患者就醫習慣和行為方式,上線之初,在醫院外網網站、收費及各診療區進行公眾號二維碼的推廣和科普。當患者進入該公眾號,選擇“診療服務”菜單即可開啟全新就醫體驗。
首先在醫院HIS系統中進行科室字典、醫生字典、醫生號別、號源具體時間點等基礎信息的維護。這些字典信息將通過接口自動實時傳到掌醫平臺。方便患者在登錄系統后,可以自由選擇就診科室,并根據該科室出診醫生介紹選擇對口的醫生和就診時間點。也可根據醫生姓名直接查找并預約。基礎字典信息是掌上醫院系統得以正常使用的根基,故應當由專人定期及時準確維護。
患者進入診療服務后,點擊“預約/掛號”,即可看到醫院所有開放臨床科室及科室的出診醫生,每個醫生的號表按間隔5min設置。當病人預約成功后,便鎖定該時間點號源,別人無法再掛此號,實現病人預先分科、錯時就診,緩解門診就診壓力。具體就診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門診患者就診流程
住院患者辦理入院手續后,當護士給出欠費單時,患者不用親臨收費處,只需在手機上查詢明細并根據唯一身份識別碼“住院號”進行預交費充值即可,待出院可一起結算。各種檢驗檢查結果也可以在手機上查詢報告單。病人出院后,完整的病例報告出爐還需時日,如果患者離醫院遠,可選擇病案郵寄,由合作快遞公司負責寄出。這種方式可給本就因病致煩躁的病人及家屬帶來便捷,進一步緩和醫患之間的緊張關系。
掌醫平臺集成了AI導診,心理咨詢、圖文咨詢等遠程對話問診,專家講堂等模塊。尤其在新冠肺炎期間,開辟了線上的發熱門診、新冠肺炎癥狀自查等板塊。該平臺還成為了宣傳新冠、全民科普的重要陣地。版面設計如圖2所示。

圖2 掌醫平臺操作界面截取
“掌上醫院”自投用以來,給很多患者及家屬帶來方便,在實際開發和應用中需注意如下問題。
為保證每個檢查檢查結果及處方具有唯一指向性,每一位病人在就診過程中應全程使用唯一標識號,為簡化就診手續,一般建議門診患者使用身份證作為就診卡,無身份證患者則使用門診一卡通的磁條號。住院患者則根據住院號和住院次數唯一鎖定。
因醫院HIS系統以病人實際到診刷卡扣取掛號費并開具藥方,遠程患者則需在“掌醫”中進行患者信息添加并綁卡,醫生無法刷卡,暫時以手動方式錄入病人身份證號開具處方,后續如果與HIS接口能實現直接調用會更便捷。
與醫院其他系統的對接是否高效、準確直接影響到掌醫平臺的使用效果。如與HIS系統、LIS系統、PACS系統、ECG系統等都要進行數據交換。但這些系統往往都是不同的供應商提供,所以數據庫接口程序就會變得繁瑣。而且超聲、特檢、心電等結果均有圖片,存儲方式和格式也各有千秋,需要進行格式轉換、統一輸出。各系統數據庫關系圖如圖3所示。

圖3 掌醫數據庫與其他數據庫間的關系
報表已成為當今大數據、高層決策的重要支撐。掌醫平臺上大量的數據交換和信息往來需要定期匯總,以便給高層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給普通管理者提供數據核算。故開發滿足各類人員需求的不同查詢條件的基礎報表不可忽視。
每天出診科室、出診醫生的號源應精準維護,并完全對外開放,避免患者誤解,如有變更應提前通知,以免病人跑空,造成患者不滿。
為節約資源和空間,系統核心服務器采用虛擬化技術(VT),將計算機的各種實體資源,如服務器、網絡、內存及存儲等,予以抽象、轉換后呈現出來,打破實體結構間的不可切割的障礙。內外網之間通過網閘、防火墻、堡壘機等不同層次控制手段,實現安全訪問。
基于“互聯網+”掌上醫院平臺的應用改變了濟南市第七人民醫院原有傳統就醫模式,縮短了患者就診等待時間,改善了醫院與醫生及患者與醫生之間的緊張關系,優化了醫院內部資源配置,提高了醫院管理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升了濟南市第七人民醫院自身形象和影響力,向數字化醫院又邁出了堅實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