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中方首次公布在中印加勒萬河谷對峙事件中犧牲官兵的名單: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戰士肖思遠、戰士王焯冉。其中,最年輕的陳祥榕出生于2001年,王焯冉、肖思遠犧牲時也只有24歲。此外,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中央軍委授予祁發寶“衛國戍邊英雄團長”榮譽稱號,追授陳紅軍“衛國戍邊英雄”榮譽稱號,給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追記一等功。
“我們人雖少,可拼了命也不能退呀”
2020年6月,外軍(印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越線搭設帳篷。按照處理邊境事件的慣例和雙方之前達成的約定,解放軍某邊防團團長祁發寶本著談判解決問題的誠意,僅帶幾名官兵,蹚過齊腰深的河水前出交涉。
交涉過程中,對方無視我方誠意,早有預謀地潛藏、調動大量兵力,企圖憑借人多勢眾迫使我方退讓。
“他們的人陸續從山崖后冒出來,黑壓壓擠滿了河灘……”參謀陳鴻宇回憶說,“我們人雖少,可拼了命也不能退呀!”
祁發寶張開雙臂擋在外軍面前,大聲呵斥:“你們破壞共識,要承擔一切后果!”同時組織官兵占據有利地形。
官兵們組成戰斗隊形,與數倍于己的外軍對峙。對方用鋼管、棍棒、石塊發起攻擊。祁發寶成為重點攻擊目標,頭部遭到重創。
見此情景,陳紅軍帶人立即突入重圍營救團長,陳祥榕作為盾牌手戰斗在最前面,攝像取證的肖思遠也沖到前沿投入戰斗。
增援隊伍及時趕到,一舉將來犯者擊潰驅離,取得重大勝利,外軍潰不成軍、抱頭逃竄,丟下大量越線和傷亡人員,付出了慘重代價。
軍醫韓子偉記得,祁發寶被救出后,左前額骨破裂,有一道十幾厘米長的口子。包扎傷口時,“他一把扯掉頭上的繃帶,還想起身往前沖,那是他最后一絲力氣,隨后又暈倒了”。
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毫不畏懼、英勇戰斗,直至壯烈犧牲。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為救助戰友犧牲。
那天,王焯冉和戰友馬命等連夜渡河增援一線,第4次蹚河時有人被激流沖散,王焯冉和馬命拼盡全力將3名戰友推上岸,自己卻被凍得幾乎失去知覺。
突然,王焯冉一只腳被卡在了水下巨石縫中。危急時刻,他將馬命猛地推向岸邊:“你先上,如果我死了,照顧好我老娘!”馬命獲救了,王焯冉則永遠倒在了刺骨的激流中。
澄清真相,以正視聽
中方為何時隔8個月還原加勒萬河谷沖突過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表示,去年6月,印軍蓄意制造了加勒萬河谷沖突,造成雙方人員傷亡,責任完全在印方。沖突發生后,中方為維護兩國兩軍關系大局,推動局勢降溫緩和,保持了高度克制,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氣度擔當。但印方多次渲染炒作有關傷亡事件,歪曲事實真相,誤導國際輿論,污蔑中國邊防部隊官兵。中國媒體對英雄事跡進行公開報道,是客觀報道事實的媒體責任,有利于澄清真相,以正視聽,讓世人看清其中的是非曲直。
此外,此時公布中印邊境戍邊官兵傷亡情況,還有以下重要意義。
第一,表彰祁發寶團長等所有英雄,告慰四名犧牲了的烈士英靈。第二,中印軍隊已經脫離接觸,但印方一直在宣揚他們在邊境軍事挑釁中國的“勝利”,迎合、鼓勵其國內囂張的民族主義。中國公布我方的實際傷亡數字,對印方的謊言形成徹底的揭穿,讓在加勒萬河谷中損失慘重的印方很難繼續自嗨,愚弄其國內公眾。第三,這次表彰和紀念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有堅定意志和充分能力捍衛國家領土主權、殲滅一切來犯之敵的又一宣示。我們既堅決回擊印方挑釁,也為不將邊境摩擦擴大成全面沖突營造條件,給兩國積極管控邊境糾紛留足空間。
最后,中印的邊境問題很復雜,中國此時公布一些詳情,展現了這個國家處理復雜事務的戰略智慧和節奏感。我們作為大國的威嚴,以及作為鄰邦的善意,都包含其中。中國不是只顧一己之私且蠻干的力量,我們始終進退有據,因而穩健、充滿后勁。(綜合《解放軍報》《環球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