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云積
我住在山東萊州小城,此乃渤海之濱。在每個季節里,不管是白日還是黑夜,我都喜歡去看大海。
現在,趕海已經不是為生計,而是休閑,單純以看海為目的。海灘上散布著趕海的人們,多以家庭為單位,孩子們年少,大海給他們提供了走近自然的良機。我看到他們的眼睛里滿含著歡樂與驚喜,日常餐桌上久吃不膩的海鮮,在這里是自己親手挖掘出來的。挖到的每一個蛤蜊,或者是淺灘上遇見的每一個四處跑動的小蟹,都會招來他們興奮的喊叫。
萊州雖是小城,但濱海,就引發了世人對這座小城的向往。如果在中華民族的海洋文化里溯源而上,萊州無疑是大海波濤托出的一顆璀璨明珠,閃著熠熠的輝光。《山左郡志》把萊州的海喻為“萬壑朝宗之墟”。萊州在時間的海洋里蕩起的波濤,與這現實中的大海波濤相呼相應。
在一個落日余暉時分,我去海廟港等歸來的漁船。漁港居城西。我到達時,碼頭上早有海鮮商販和前來采買海鮮的游人,他們與船家談論著今日的收獲,順便講定了海鮮價錢,喧鬧的場景如這碼頭外的海潮,聲聲不息不休。海面上金輝鱗動,正在歸途的漁船浮在金鱗之上,白色的風帆如天上的云朵,漁船似從仙境游弋而來。
當每一個夜晚如海潮漫卷而來,萊州小城每一處細微的空間里便會彌漫一股股豐美的海鮮味道,與從萊州灣飄過來的大海氣息交融在一起,讓你分不清這是煙火人間還是海上仙境。
如果是一個夏夜,星星出來了,淡月遙掛,炊煙銜著大海的氣息籠罩著萊州這方富足的人世間,便會心生此處何處,此生何生的感念。恍然間,唯有大海的濤聲連著日夕,與日月共長。
(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