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月30日刊發一篇報道,題為《艾滋病的起源被找到?》。摘編如下:自20世紀80年代在非洲擔任全科醫生以來,加拿大舍布魯克大學流行病學家雅克·佩平教授一直在努力尋找艾滋病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起源。此前的研究發現,黑猩猩體內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最早是在20世紀初進入喀麥隆東南部的人類體內的。SIV對黑猩猩來說可能是致命的,這點與HIV(對人類來說)完全一樣。
佩平在其2011年出版的著作《艾滋病的起源》的修訂版稱,最初的“零號病人”是1916年在喀麥隆莫隆杜附近偏遠森林里被迫捕食黑猩猩充饑的一名饑餓的一戰士兵——從而引發了“分割獵物的軍人”理論。佩平說:“一戰期間,德國在非洲有許多殖民地,協約國決定進攻這些殖民地,其中之一的喀麥隆就遭到英國、比利時和法國軍人從五個方向的進攻。”在其中一個方向的進攻路線上,1600名官兵從利奧波德維爾出發,沿剛果河及其支流桑格河前行,并徒步抵達最終目的地喀麥隆。這一路線把他們帶到了莫隆杜的偏遠小鎮。之前的研究曾猜測莫隆杜是人類最早感染HIV的地方。佩平說:“軍人們在莫隆杜駐扎了三四個月后才繼續前進。他們在莫隆杜時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敵人的子彈,而是饑餓。”后勤保障出現問題導致了大規模饑荒,迫使軍人們冒險進入森林尋找任何可以吃的動物。
佩平說:“我的假設是,一名軍人在森林打獵時感染了病毒。一只黑猩猩被射殺,在把它分割后帶回時,軍人受了傷,并感染上了病毒。最終,這名軍人在戰后回到利奧波德維爾,很可能在這里開始了病毒傳播。”佩平認為,一旦病毒在人類中有了立足點,它就會開始慢慢傳播。他估計,1916年發生的這一例人畜共患病的病例在20世紀50年代初導致了約500人感染。(據中新社 2.1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