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靜 謝希瑤
近日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圍繞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對做好2021年及“十四五”時期“三農”工作作出系統部署。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就如何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接受了記者采訪。
“三農”問題: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唐仁健表示,全國農業農村系統擔負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政治責任,要不斷加深政治性政策性,這是對“三農”工作根本屬性的認識。從踐行黨的宗旨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吃飯是最基本的需求。美好生活,首先必須保障老百姓每天開門的“七件事”,否則就是一句空談。從實現黨的使命看,“三農”還是全面現代化的短板,只有優先發展農業農村,才能保證“三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不掉隊。從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看,糧安天下,農穩社稷。我國是人口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從健全黨的“三農”政策看,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是我們黨一貫的農村工作準則。
2020年:“壓艙石”作用穩固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諸多挑戰。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
唐仁健表示,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決策部署,農業農村工作克服疫情沖擊和嚴重自然災害影響,圓滿完成各項任務,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提供了基礎支撐。
其中,全國再奪糧食和農業豐收。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積極應對疫情沖擊,打通堵點,扭轉早稻面積連續下滑勢頭,全年糧食產量達到6 695億kg。
生豬生產加快恢復。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恢復到2017年的91%,超過預期目標11個百分點。牛羊生產穩定,禽肉、禽蛋、牛奶產量明顯增加。
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實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累計退捕漁船11萬艘、漁民22.8萬人,退捕漁民社會保障實現應保盡保,轉產就業比例接近99%。
產業扶貧助力脫貧攻堅圓滿收官。全國累計幫扶1 900多萬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建成扶貧產業基地30多萬個,發展合作社72萬家,產業扶貧政策覆蓋98%的貧困戶。
“十四五”: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
新開局,新氣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不亞于脫貧攻堅,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舉措、匯聚更強大力量推進。
唐仁健表示,“十四五”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5年。農業農村部門要著力“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重點把握好6個關鍵詞——保供、銜接、禁漁、建設、要害、改革。
其中,保供既要保數量,也要保多樣、保質量。糧食年產量要實現穩中有增,確保穩定在6 500億kg以上。生豬保供的重點是儲備產能,確保豬肉產能穩定在5 500萬t。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保持過渡期內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推動脫貧攻堅政策平穩轉型支持鄉村振興,加快健全鄉村振興工作體系。
唐仁健表示,“十四五”時期,還要堅持不懈抓好長江十年禁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把規劃編制好,把硬件和軟件建設好;解決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問題;深化新一輪農村改革,激發農業農村發展動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