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輝
摘? ? 要:現如今,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受到更多關注,園林綠化對改善生態環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反季節種植技術在園林綠化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應用反季節種植技術,能夠從根本上提高非季節性植物的成活率,對于實現園林綠化施工目標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應用此技術時,不僅需要準確了解植物的生長特性及種植要求,也需要完善植物栽種與養護技術,為其營造一個健康穩定的生長環境。通過探究園林綠化施工中的反季節種植技術,分析了實現反季節種植技術時的科學管理措施,以進一步提高園林綠化的技術水平。
關鍵詞:園林綠化;反季節種植;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1-0083-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688;TU986.3? ? ? ?文獻標志碼: B
反季節種植即在不適宜綠化的季節進行苗木栽植,反季節種植植物能有效實現城市生態環境的優化。當前,城市園林綠化工程逐漸受到重視,苗木栽植的適宜時間已經不能滿足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需求,因此需要進行反季節苗木種植。種植人員必須了解反季節條件下如何保證植物的生長需求,從植物生存、生長的客觀規律出發,加強計劃性和預見性,適時合理地安排好反季節種植工作,才能減少實施反季節種植的損失,確保移植樹木的成活率。
1? ?反季節種植中植物品種及株型的選擇
在非季節性的園林綠化施工中,必須注意挑選正確的植物株型。選擇苗木時,除了滿足設計要求的規格外,還應選擇生長健壯、形態良好的苗木。當反季節種植的苗木規格較大時,應在適宜的季節帶土球挖好,并適當修剪樹冠,可用木箱、砌磚、編織袋等半埋于地下,高培土并正常管理,需要種植時可確保苗木根系基本不受傷害,樹冠可以不進行修剪,保持原狀,以達到某些臨時的特殊要求。
此外,選擇植株的依據還包括城市的氣候特點,選擇適應當地土壤和氣候條件的樹種進行栽植。植物幼苗的生理特征因其類型而異,因此必須了解特殊時期種植植物的生理現象,滿足其所需的生長環境需求,確保移植過程中的水土流失不會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如選擇松樹類植物時,其樹枝和樹冠的數量應更多,移栽的成活率則更高。由于不利的氣候條件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幼苗的種植,因此對幼苗自身的要求更加嚴格,以有效提高其移栽后的存活率[1]。同時,也可以選擇一些侵入性較小、耐久性較低的植被類型,以確保其不受反季節植樹造林的影響。
2? ?運輸中的注意事項
當非季節性原木被運輸時,需要將樹枝和原木包裹起來,并在裝貨前噴入足夠的水,以避免運輸過程中的水分流失。裝卸苗木時,應輕掛樹干以避免對原木造成損傷,當木樁被掛在土塊上時,應使用網兜進行保護。就非季節性作物而言,種植條件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必須根據作物的不同生長特點,選擇適合的種植方法。如對于占據空間較大的落葉喬木,適用于在建筑區栽植,可以使用木箱圍苗法;對于大型原木,則可以選擇面積較大的土袋進行填充并噴灑一定的水分。但要注意在種植的原木間留出空位,以便于空氣進行循環。此外,在運輸木材時進行包裹,以防止在運輸過程中因車輛碰撞而使苗木發生搖晃或跌倒,因此要用細木棒和繩索捆綁在一起以防斷裂,運輸期間必須注意保持木材的濕度和足夠的空氣,并定期噴水。同時,還要控制苗木的運輸時間,盡量選擇早上或下午,以避免中午的陽光溫度過高,造成苗木干涸。在運送苗木時還要用布或草料遮蓋,不僅可以穩定苗木,還可以避免干燥,注意苗木的通風,以避免因堆積而產生的熱量導致植株分解腐爛的不良情況。
3? ?反季節種植技術的應用
3.1? ?種植時間的選擇
反季節性種植的植物,雖然沒有遵循作物的發展規律,但在實踐中為了確保苗木能夠正常存活和生長,有必要根據苗木類型科學選擇種植時間,以便最大限度提高苗木的存活率。選擇種植時間時,必須根據苗木的具體特點和實際需要,從科學的角度對種植活動進行設計。同時,需要全面了解不同類型苗木在非季節中的生長特點,從而選擇最適合作物生長的時間。例如,對于某些耐冷能力相對較弱的苗木,不宜選擇在冬季種植;對于對濕度要求相對較高的苗木,則需要考慮播種季節的溫度,不能在溫度較高的季節進行播種。因此,在進行反季節造林的過程中,需要科學安排種植時間,并根據不同的環境和氣候條件,合理安排植樹造林的順序。
3.2? ?選擇植株種類時需考慮氣候和地理條件
在進行非季節性種植時,也應根據氣候特點選擇適合的苗木種類,以提高苗木的存活率。不同類型苗木對氣候和環境條件的敏感度也因其自身的生長特點而有較大差異,其正常生長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引進非季節性作物時需要對木材種類進行科學選擇。
首先,當地的苗木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當地的氣候條件更適合當地苗木的生長特點,從而增加了苗木的產量。而選擇非本地苗木則可能因其難以適應該區域的氣候特點和環境條件,導致苗木因水土不服而死亡。其次,選擇當地苗木還可以降低造林成本,確保苗木的正常生長,進而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最后,就水生植物而言,有必要選擇播種過程中根莖和塊莖生長最快的植物類型。而在移動大型原木的過程中,應對所選苗木進行仔細監測,觀察其健康狀況,選擇最具活力的苗木,以增加其種植后順利成活的可能性。
另外,如果在露天田地里進行種植,則要盡可能選取枝葉更多且彩色的苗木,如果植物的外觀是正常的,則要注重確保這些苗木的根系未腐爛。當種植園的規格相對較大時,需要標明種植位置,種植時保持安全距離,以保證苗木能夠迅速適應新的環境條件,發揮再生利用的實際功能。
3.3? ?確保土壤中的氧氣和肥料豐富
由于反季節種植的方式不符合正常的植物生長模式,因此該技術的應用和操作面臨一定風險。與適合植物生長時期的種植技術相比,采用非季節性技術種植的植物存活率相對較低,如果不能成功地進行植物保護和相關技術管理,那么就有可能發生大規模植物死亡的情況。在城市公園重新造林時,往往需要進行大規模種植,管理不善會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采用非季節性種植技術時,必須進行科學合理的技術控制,以確保苗木的正常生長,滿足城市基礎建設的需求。
在苗木生長過程中,土壤環境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能夠對植物產生非常明顯的影響,特別是對反季節生長的苗木影響較大,因此要求在收獲前對土壤進行適當的處理,以確保苗木的存活率,通過提高土壤的厚度,保證苗木的生長需要,促進植物的健康生長。同時,對土壤進行物理處理時還要增加土壤的滲透性和排水量,以確保土壤中有足夠的氧氣,也可以采用軟土壤系統,為土壤呼吸提供足夠的氧氣。為了有效保證反季節性種植苗木的質量,還需要在播種前進行土壤試驗,并根據最終的試驗結果進行土壤消毒和肥料施撒,以確保土壤適合苗木的生長需求,為苗木的正常生長提供適合的環境條件[2]。
3.4? ?種植后的合理灌溉
合理的灌溉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成活率,確保植物的健康生長。非季節性耕作技術的不規范性特別明顯,在建設綠色植物園時采用非季節性耕作技術,也對灌溉的數量和質量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為了確保苗木在反季節種植中獲得穩定、健康的生長,灌溉次數應完全符合木材質量的要求。在反季節種植中,添加合理數量的抑制劑甲狀腺,科學控制灌溉次數和水量,在播種后2~3 h進行澆水;在移植過程中,對樹木頂部進行2次/d噴射式灌溉。
4? ?田間管理及后期養護
在完成反季節性造林工作后,技術人員還必須高度重視植株的后期養護工作,提高植株的存活率。主要圍繞3項工作進行養護,即支撐、灌溉和病蟲害防治。
首先,支撐方面,在反季節造林項目中,植物在強風和低溫條件下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要求高度重視支撐工作,主要包括支撐材料和支撐方式。同一區域可以選擇相同的支撐材料和相同的支撐形式,其支撐點要求超過樹高的50%。同時,將保護材料放在原木之間,以避免對樹皮造成損傷[3]。
其次,灌溉方面,工作人員必須定期進行符合植物特性的灌溉,周期為5 d,以充分滿足植物生長的需要。同時,也不能忽視抗寒防護,當冬季來臨時應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樹木應對寒冷,可以將其與藻類或草捆綁起來,并定期在樹冠上噴灑,為植物生長提供充足水分。
第三,病蟲害的防治方面,要在第一時間發現疾病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常見的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應在確保不造成環境污染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藥劑開展病蟲害防治。
5? ?總結
綜上所述,當前反季節種植技術已經成為城市綠化施工中普遍使用的方法,其技術的實用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均已得到實踐證明。在園林綠化施工中應用反季節種植技術,不僅解決了植物非生長季節進行綠化施工的難題,同時也加快了城市園林建設的步伐,大大提升了園林綠化施工的效果。在應用反季節種植技術時要從植物生存、生長的客觀規律出發,加強計劃性和預見性,適時合理地安排好反季節種植工作,同時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反季節種植的成功經驗,加強植株選擇和后期管護,在降低反季節種植損失的同時,確保移植樹木的成活率和正常生長。
參考文獻:
[ 1 ] 張學慶.反季節種植在園林綠化施工中的技術與管理分析[J].綠色環保建材,2020(10):197-198.
[ 2 ] 張建軍.反季節種植技術在市政園林綠化施工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20,43(10):105-106.
[ 3 ] 李彬.反季節種植技術在市政園林綠化施工中的應用[J].花卉,2019(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