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安 張果 王瑞華 楊書才 蔣栓麗
摘 要 運用SWOT分析方法對河南省鄭州市蝴蝶蘭產業進行系統分析,明確鄭州市發展蝴蝶蘭產業的優勢、劣勢、機遇及面臨的挑戰,在此基礎上提出鄭州市蝴蝶蘭產業發展對策。
關鍵詞 蝴蝶蘭;SWOT分析方法;發展對策;河南省鄭州市
中圖分類號:S682.31文獻標志碼:A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1.018
蝴蝶蘭(Phalaenopsis spp.)在植物學分類上屬蘭科蝴蝶蘭屬[1]。我國在20世紀末引入蝴蝶蘭,經過20多年的發展,蝴蝶蘭已經成為花卉產業中的一支生力軍,在年宵花卉市場中獨占鰲頭。蝴蝶蘭產業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等特點,容易實現規模化、現代化、智能化管理,同時融合了一二三產業的特性。
河南省鄭州市蝴蝶蘭產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涌現出了一批從事蝴蝶蘭產業的科研機構和科研隊伍,鍛煉起來一批管理規范、示范帶動性強的成熟企業,市場流通體系漸趨完善,已經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1)源頭品種方面。主要有鄭州師范學院、鄭州市農林科學研究所等機構開展育種工作,建立了種質資源圃,形成了相對完整的育種體系,篩選了一批優良品系,已有4個蝴蝶蘭良種通過河南省林木審定委員會審定。2)種苗生產方面。主要有3個規模化生產的組培實驗室,年生產能力上千萬株,3.81 cm、6.35 cm規格種苗產量300余萬株,成品花產量120余萬株,產品輻射山西、陜西、河北、江蘇、山東等地。3)產品質量方面。生產技術更趨科學、設施設備更趨發達、管理更趨規范、品種搭配更趨合理,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產業發展具備強勁的發展動能。
SWOT模型分析方法最初是在1980年前后由美國名校舊金山大學國際管理和行為科學帶頭人海因茨·拿里克(Heinz Weihrich)教授率先提出來的[2]。從方法論意義而言,SWOT模型分析法是一決策過程,SWOT 模型分析法是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及威脅(Threat)綜合分析法的簡稱[3]。SWOT模型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和目的是找準優勢和劣勢,尋求機遇,規避風險,多用于企業或公司的競爭情報分析。因農業生產具有區域性,同樣與其他農業生產區域存在競爭關系,因此該方法同樣可以用于農業產業的競爭情報研究或戰略決策分析[4-9]。
1 SWOT分析
1.1 優勢(Strengths)
1.1.1 氣候資源
鄭州市位于東經112°42′~114°13′,北緯34°16′~34°58′,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鄭州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氣團交替頻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5.6 ℃;8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25.9 ℃;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2.15 ℃。無霜期209 d,全年日照時間約 1 869.7 h。
1.1.2 區位優勢
鄭州連貫南北,承東啟西,位居周邊輻射的良好區位,是南北兩大經濟區域的接合部,也是西部資源東輸、東部產業西進的承接帶,在全國經濟發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它是東西部地區實現經濟聯系和我國經濟重心戰略西移的重要連接和傳遞帶,具有較強的聚集和擴散效應,是促進物流暢通、高效運作的重要中心。鄭州既是東西部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的重要連接點,也是貫通全國物流大發展的重要通脈。現在鄭州成為全國內陸交通樞紐、通信樞紐,也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和黃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鄭州市規劃有世界一流的國際航空花卉物流港,將花卉生產和航空物流有機結合,并搭建國際花卉交易平臺,為鄭州市花卉走向世界提供便利條件。
1.1.3 交通運輸
鄭州地處中原,是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處于我國交通大十字架的中心位置。京廣、隴海鐵路在這里交會,擁有亞洲最大的鐵路編組站——鄭州北站和全國最大的鐵路零擔貨物中轉站——鄭州東站;京珠、連霍高速公路,107、310國道穿境而過,高速路網發達;鄭州國際機場是國內干線運輸機場和國家一類航空口岸。完善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為鄭州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支撐,貨物集疏的物流成本和時效成本優勢明顯。
1.1.4 科技
鄭州市作為河南省省會城市,科研院所和大中專院校眾多。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鄭州市農林科學研究所、鄭州市園林研究所、河南省林業研究院、河南農業大學、鄭州大學、鄭州師范學院等單位及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企業等有一大批從事花卉教學、研究的專業技術人員,科技基礎雄厚,一直以來為鄭州花卉產業不斷提供強大的人才和技術支撐。
1.1.5 勞動力資源
《2017年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鄭州市2019年總人口988.1萬人(包括下轄縣、區城市及農村人口),其中城鎮人口713.7萬人、鄉村人口274.4萬人。近年來,隨著鄭州市城市發展,城郊涌出大量剩余勞動力,為都市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資源保障。
1.1.6 政策
河南省和鄭州市高度重視花卉產業的良性發展,《河南省花卉產業發展規劃》中擬發展六大核心區,其中以鄭州市為中心,發展高檔盆栽、鮮切花、花壇花卉和花卉物流核心區。鄭州市政府于2010年6月出臺了《鄭州市花卉產業規劃》,從產業園區建設、示范企業、物流、支撐體系等方面做了詳細規劃。2017年鄭州環城都市生態農業建設專項實施方案出臺,規劃產業帶東至中牟縣城、西至滎陽市區、南至新鄭市區,北至黃河南岸,包括鄭州主城區周圍2 400 km2區域,將發展花卉、苗木等產業,重點支持適度規模經營的花卉苗木生態園、生態景觀果園等,2018年新發展環城都市生態農業1.008萬公頃。這些政策都為鄭州市花卉發展提供了契機,而蝴蝶蘭作為主要花卉品種,發展優勢明顯,再加上近年來政府對都市農業的大力支持,建成了一批農業和花卉產業園區,新建了大批智能溫室,為蝴蝶蘭的生產和技術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1.2 劣勢(Weaknesses)
1.2.1 育種工作進展緩慢
蝴蝶蘭育種工作在鄭州市開展較晚,種質資源缺乏,特別是原生種的引進、收集和保存工作進展緩慢,大多數以當下市場流行品種作為育種資源。由于這些品種基因相對純化,后代變異率低,導致育種效率較低;同時大多父母本不祥,無法溯源。另外,蝴蝶蘭育種手段以傳統雜交育種為主,現代的生物育種技術和輔助育種手段應用相對較少,育種效率和水平有待提高。
1.2.2 產業鏈集中,產業規模小,缺乏競爭力
鄭州蝴蝶蘭產業鏈過于集中,生產商把種苗和成品花集中,產供銷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利潤,但同時增加了技術風險、管理壓力和抗風險能力。鄭州市蝴蝶蘭生產企業以小作坊式為主,產業聯合意識不足,經營信息相對封鎖,缺乏統一的協調和溝通機制,從而導致蝴蝶蘭品種結構不合理,產量忽高忽低、產品品質不均,市場銷售混亂,缺乏整體競爭優勢。
1.2.3 經營管理專業化水平較低
蝴蝶蘭經營企業多為小型企業,管理經營水平較低;從業者大多數“半路出家”,缺乏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專業技術人才,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運營風險,也限制了鄭州蝴蝶蘭產業的競爭力的提升。
1.2.4 包裝落后,冷鏈、保溫運輸體系不健全
蝴蝶蘭花大、序長、花朵數多,而現有包裝材料和技術落后,極易損害其觀賞品質。蝴蝶蘭花朵嬌嫩,長距離運輸對溫度要求較高,夏季缺乏健全的冷鏈運輸體系,嚴重限制了蝴蝶蘭的外銷,制約鄭州市反季節蝴蝶蘭的生產規模和發展空間;而冬季保溫運輸體系不健全,也是一大障礙。
1.3 機遇(Opportunities)
1.3.1 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帶來的機遇
2016年鄭州被確立為國家級中心城市,同時,鄭州正處在中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航空港經濟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資助創新綜合試驗區等多種政策支持的疊加期,依托這些政策優勢,鄭州正在融入“一帶一路”,加快供給側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抓住機遇構建全新的開放格局,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引領和拉動整個中原經濟區的經濟發展。經濟的發展必將帶動蝴蝶蘭產業的發展,為蝴蝶蘭的發展不斷補充新鮮“血液”。
1.3.2 政策機遇
隨著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的確定,鄭州市城鎮化和工業化的不斷推進,給鄭州傳統農業格局和農業發展方式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鄭州市圍繞都市區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在鄭州規劃了十個萬畝以上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蝴蝶蘭產業是最具有規模化、產業化和現代農業特征的產業,產業發展響應了鄭州農業產業結構布局調整的要求,順應了農業發展的趨勢,蝴蝶蘭產業正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1.3.3 潛在市場消費帶來的機遇
蝴蝶蘭因其優美的花姿和深刻寓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長期占據年宵花市場的半壁江山。目前蝴蝶蘭進入平穩發展階段,產品價格更親民。同時,伴隨著蝴蝶蘭花展的舉辦、蝴蝶蘭家庭養護技術的推廣及蝴蝶蘭文化的傳播,蝴蝶蘭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由禮品轉變為日常的家居飾品,消費特點由原來的集團消費轉為家庭消費,長期被忽視的消費群體正在被喚醒,蝴蝶蘭消費群體的擴大和潛在消費市場的開發必將為蝴蝶蘭產業不斷注入新的活力,為蝴蝶蘭產業的壯大帶來新的機遇。
1.4 風險(Threats)
1.4.1 環境污染、城市發展風險
近年來,鄭州市霧霾天氣頻繁出現,為加強環境治理的力度,2017年出臺嚴厲的禁煤政策。蝴蝶蘭作為溫室主栽花卉,冬季取暖壓力巨大,替代能源費用高昂,使得蝴蝶蘭生產成本顯著增加。另外,城市的飛速發展和擴張,使得處于近郊的蝴蝶蘭生產企業時刻面臨土地被占用或搬遷的風險,影響企業的正常運作和長遠規劃。
1.4.2 蝴蝶蘭產業區的競爭
蝴蝶蘭產業作為一種高效的朝陽產業,越來越受到各地政府和花卉從業者的重視,鄭州市的蝴蝶蘭產業也面臨來自周邊省市的競爭。近年來,西安、南京、青州等地大力發展蝴蝶蘭產業,其優越的地理優勢正在一步步蠶食著鄭州市的蝴蝶蘭外埠市場,使得鄭州市蝴蝶蘭銷售壓力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從業者的積極性。
1.4.3 銷售期短,市場混亂
蝴蝶蘭銷售期主要集中在年宵,若銷路不暢,年后其價格就會面臨斷崖式下降,嚴重影響企業的效益。鄭州市蝴蝶蘭產業缺乏信息互通和協調機制,使得上市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經常出現價格戰、惡性競爭的亂象,最終傷害的是蝴蝶蘭生產企業,特別是過度依賴鄭州市場的中小企業。
1.4.4 貿易壁壘
歐美國家有著強大的蝴蝶蘭消費市場,但為了保護本土產業,往往制定嚴苛的蝴蝶蘭進口措施,限制了鄭州蝴蝶蘭的出口。
2 對策建議
通過對鄭州市蝴蝶蘭產業的調查研究和SWOT戰略分析,結合都市農業相關理論,提出以下4個方面的對策。
2.1 創新育種手段,加強品種保護
廣大蝴蝶蘭育種工作者要重視種質資源的收集和保存;在常規雜交育種的基礎上,嘗試創新育種手段和技術;開展種內雜交的同時,探索種間雜交;加快誘變育種、基因工程技術育種研究。育種目標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園林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共同促進蝴蝶蘭育種工作。培育適合本地栽培的蝴蝶蘭品種,加強品種保護創新,擺脫對外來品種的過度依賴。
2.2 強化配套設施,規范化生產
優化鄭州市蝴蝶蘭栽培基礎設施,節約運營成本;研發配套的集約化育苗、精準化水肥管理、自動化環境調控、標準化病蟲害防治等體系,為蝴蝶蘭生長創造最佳的生長環境,提高產品品質,增強產品競爭力,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2.3 重視人才培養,提升管理水平
培養和壯大蝴蝶蘭從業人員的隊伍,要從培養科研人員、壯大技術推廣隊伍和培訓一線業務人員入手,不能大鍋燴,要分層次培養,提高整個產業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升管理水平,實施品牌戰略,打造屬于鄭州的蝴蝶蘭名片。
2.4 健全推廣體系,完善服務體系
充分發揮政府主管部門統籌協調作用,頂層設計符合鄭州市蝴蝶蘭產業發展的長期規劃,為產業用地、產品布局提供參考和指南;加強對都市農業的保護力度,增加都市農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加大蝴蝶蘭研發投入,不斷地培育適合市場需求的新品種,解決種苗生產中關鍵技術問題,完善蝴蝶蘭包裝運輸體系。為鄭州市蝴蝶蘭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政策氛圍,促進蝴蝶蘭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使蝴蝶蘭產業成為鄭州市都市農業的骨干產業。
充分發揮花卉協會在行業管理中的組織、協調和指導作用,規范企業行為和行業技術標準。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定期組織開展花卉交流活動,通過參觀和交流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引進新品種和新產品;同時展示我們的產品和科研成果,讓更多人了解鄭州花卉產業的現狀,吸引投資,促進產業壯大。
政府主管部門和花卉協會要重視、關心和支持蝴蝶蘭產業的發展,加大蝴蝶蘭文化的宣傳力度,通過展會、家庭養護技術推廣及軟文化的傳播與引導,徹底實現蝴蝶蘭由禮品到居家飾品,由集團消費到家庭消費的轉變,挖掘蝴蝶蘭潛在消費市場,壯大消費群體,拓展市場空間。發揮蝴蝶蘭產業的服務功能,探索與近郊旅游業、花卉觀光業、農村文化產業及農業科普教育的結合,進一步拓展產業空間。以蝴蝶蘭生產基地和企業為載體和平臺,依托鄭州市便利的鐵路、公路、航空交通物流網絡,構建現代物流配送網絡,形成高效、快捷的蝴蝶蘭物流體系。
3 結論與展望
3.1 主要結論
運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鄭州市蝴蝶蘭產業發展,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蝴蝶蘭產業具有工業化和現代化農業特點,融合了一二三產業,具備都市農業生產的特點和功能,適應鄭州市都市農業發展的要求。大力發展蝴蝶蘭產業能夠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輻射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對推動農業現代化和現代都市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歷經20多年的發展,鄭州蝴蝶蘭產業發展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產業競爭優勢明顯;但蝴蝶蘭產業發展面臨內外競爭和城市發展的沖擊,發展過程中暴露了一些管理粗放、規模小、產業化水平低等問題。為此,鄭州蝴蝶蘭產業發展必須充分發揮現有優勢,積極謀劃,加強政府引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科技攻關,多產業融合,多業態并舉,加強宣傳,瞄準市場需求和消費需要,創新產業發展模式,落實都市農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促進蝴蝶蘭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提高產業效益,創益三農。
3.2 展望
充分發揮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加大政策引導和支持力度,努力營造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科研院所、高校、經營主體要加強聯合,努力攻關,破除蝴蝶蘭產業發展中的障礙,提高技術水平,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在政府的支持和蝴蝶蘭產業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力求鄭州蝴蝶蘭產業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蝴蝶蘭產品品質進一步提升,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蝴蝶蘭通過多業態協調發展,必將成為鄭州市花卉產業的優勢產業,對鄭州市都市農業的發展起到強勁有力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谷粹芝,李振宇,黃蜀瓊,等.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2] 張曉君.哈羅德·孔茨,海因茨·韋里克[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3] 鈕振德,潘軍,譚立靜.SWOT類方法分析的理性化思路[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2):24-26.
[4] 姚能昌.SWOT分析方法在昆明市現代林業發展戰略分析中的應用[J].林業調查規劃,2010,35(02):114-118.
[5] 文艷林.川西北農業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03):72-78.
[6] 林道春,曹啟民,劉志崴.海南省木薯產業化SWOT分析[J/OL].現代農業科技,2018(15):260-26.
[7] 冀曉陽.河北省食用菌產業發展SWOT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02):20-22.
[8] 李繼德,李新鵬,孫優帥.云南花卉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基于SWOT分析方法[J].商場現代化,2016(13):119-120.
[9] 朱琳敏,王德平,鄧楠楠.綿陽市城郊型觀光農業園SWOT分析及發展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26):212-214.
(責任編輯:敬廷桃)
收稿日期:2020-09-14
作者簡介:趙玉安(1978—),男,吉林舒蘭人,本科,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花卉栽培與育種。E-mail:89619445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