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所威 杜艷玲 全宇
摘 要:傳統方式發展的煤化工企業技術落后、能效低下,此種方式難以為繼,轉變勢在必行。首先精準把握思想觀念,提升經營管理能力,然后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同時促進能源革命戰略,提高煤炭綠色發展,最后升級產品有效轉型,加速商業模式轉型。追求高質量的同時對安全生產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生產安全意識,增強安全保障能力,全新監管生產安全,避免增加生命代價。綠色低碳發展和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已經成為煤化工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思想觀念;創新;綠色發展;轉型
一、精準把握思想觀念,提升經營管理能力
思想的新舊,意味著能否擁有偉大革新。觀念的新舊,意味著能否接受新生事物。思想決定方向,觀念決定行動。思想觀念是決定煤化工企業轉型發展成敗的首要因素。
許多傳統的煤化工企業管理者們的思想理念主要存有三個舊觀念:一是對市場研判嚴重不足,盲目樂觀,認為焦炭市場一直繁盛;二是對煤化工企業發展的執著認同觀,認為煤化工企業規模越大就是越強;三是對企業盈利的錯誤來源觀,認為盈利是規模擴張得來的、市場漲價贏來的,而非管理省來的。
新時代下,思想觀念可以讓企業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更新的角度,從而指引企業的創新。煤化工企業應注重從五個方面調整發展思路:在應對市場的方面應更加謹慎;在產品生產上更加注重質量管理;在產品生產與利用上應更加綠色化;在發展模式上應更加重視“做強”而非“做大”;在企業運營上應更多偏重經營管理質量。
二、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
目前,智能化、信息化、大數據、綠色化等新一輪技術革命正在興起,能源科技創新也日新月異。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為煤化工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機遇。
煤化工行業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與煤化工經濟深度融合,以焦炭高產高效綠色生產和高效低碳清潔生產為方向,加快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突破重大基礎理論和關鍵共性技術,加快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以副產品延伸發展為導向,加強煤氣副產品回收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用途研究,向技術密集型發展轉變,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新動能,促進煤化工企業由傳統生產向清潔生產轉變。
總之,煤化工行業要深入研究新一輪技術革命發展以大數據化、信息化為支撐,引領煤化工企業科學發展方向,培育創新發展新動力。
三、促進能源革命戰略,提高煤炭綠色發展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近年來,在國家相關政策指導下,我國環保清潔高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主要污染排放指標低于國家標準。
在今后的發展中,煤化工行業要切實踐行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大力提升清潔、低碳發展水平。要深入研究推廣應用綠色開采和清潔生產技術,控制和減少地表損害,以最小的生態擾動獲取最大資源收益。要充分利用搗固焦爐的優勢,擴大使用煤種,所有余煤、焦油渣等全部回配。要加大宣傳和技術推廣力度,在落實國家“十四五”節能減排要求的基礎上,結合生產實際,加快各項清潔生產項目的實施。
要深入研究現代煤化工關鍵技術與裝備問題,加強原料煤與焦爐的適應性研究,推動系統優化集成、技術升級,提高現代煤化工項目運行的穩定性、可靠性和經濟性。把握現代煤化工發展方向,加快煤場封閉建設,加快VOCs問題的治理,形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生產供應體系,構建資源、環境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提升煤化工行業的能源保障能力和發展質量及效益。
四、升級產品有效轉型,加速商業模式轉型
產品是實體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主要載體,也是企業最終實現創收和獲得盈利的重要源泉,沒有適合消費者的產品,對于企業來說將是致命的。為此,企業在實施產品轉型升級方面應做好清潔化、定制化、高值化的“三化”工作。
一是做好產品清潔化升級。產品清潔化、低碳化是新時代國家與社會的新要求,未來發展的新趨向,產品的清潔化、低碳化也就是產品的高端化和高價值化。二是做好產品定制化升級。采取“人單合一”經營模式,著眼于用戶需求,結合焦炭產品不同品質,實行產品定制化生產,著力打造適銷產品價值增值線,深入挖掘客戶潛在需求,超前把握客戶需求。三是做好產品高值化升級。產品高值化的主要路徑是對煤氣副產品進行工藝加工,增加其使用價值、提高附加價值。
商業模式是企業經營的方式,是企業實施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當今我國企業已從依靠資金、資源投入的競爭發展到商業模式創新的競爭。企業所奉行的傳統商業模式有三個主要特征:一是在發展目標上,突出自我為中心,追求企業經濟大規模;二是在盈利途徑上,偏重依靠市場機會,追求擴能增產創利潤;三是在管理方式上,不分企業內部不同層級的功能,實行大統一粗放式管理。
新時代煤化工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總體要求:以“綜合價值創造者”、企業及用戶價值為軸線的企業使命總體定位,以企業發展戰略為依據,以主線經營為基礎,以發現、培育、創造價值點為核心,分
層次系統化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實踐,打造企業的產業(業務)價值創造線,建立符合煤化工企業實際的現代商業模式體系。
五、提高生產安全意識,增強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樹立安全第一的管理思想,徹底改變以往事后改變、事后補救的安全管理模式。首先,要堅持安全教育活動不松懈、不斷線,要重點針對安全周期長,麻痹松勁思想有所抬頭的客觀情況,以班前會安全教育為主體,通過定期典型案例教育、宣傳提綱不斷線宣傳、櫥窗牌板和電子網絡信息傳遞等多種途徑和手段,保證安全教育工作緊跟安全工作形勢,將“安全第一”理念的灌輸動態、持續的落實到每一名員工的思想之中。
二是堅持預防為主,落實防護措施。做好安全生產工作,要牢固樹立“一切事故都可以預防的”理念,必須貫徹落實好安全生產“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預防為主”是安全生產方針的核心和具體體現,是實施安全生產的根本途徑。只有認真排查排除隱患,有效防范事故,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在消除在萌芽狀態,才能實現安全發展。
三是完善生產安全機制和安全管理人員,在實踐中開創安全管理新局面,由公司統一管理、統一培訓、統一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強化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培養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員,營造人人抓安全,安全求實效的企業文化氛圍。
六、全新監管生產安全,避免增加生命代價
“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安全生產是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的大事。因為疏忽造成的安全生產事故,不僅會造成大量經濟財產損失,更會讓很多原本幸福的家庭支離破碎。
黨中央和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完善了相關監管制度。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但是,如果沒有把安全生產工作當作工作之首,重中之重,依然存在麻痹大意思想。等到事故造成人員財產損失后再去補救,就為時晚矣了。
在煤化工生產過程中,企業是否會主動提高成本來達到安全標準,是與市場監管者的監管和查處行動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的。安全監管機構執法必須要嚴格,排查不能流于形式、走過場,要重點加強對本地區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物、特種設備、消防等的安全監督、監管。“集中治理”、“專項行動”等運動式排查短期內可能會起到作用,但要想確保長期生產安全,必須依靠長效監管機制,細水長流;經營企業更要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能只重經濟效益,輕安全責任,抱有僥幸心理,對安全生產睜一眼閉一眼。
結論:摒棄陳舊思維模式,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從拼“產量”到拼“質量”,著力推動煤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對于生產安全,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煤化工行業要集中力量突破技術瓶頸,堅持清潔高效,切實采取措施,節能減排,既是切實踐行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體現,也是煤化工行業擺脫困境步入科學健康發展之路的關鍵所在,更是國民經濟穩健運行的客觀要求和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