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伍
摘 要:節能環保是新時代發展的新方向,保障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為了減少農業生產過程中造成的過多能源消耗,需要把節能、節水環保觀念貫徹到每個農民心中。本文對農機工程在農業生產中節能節水的作用做出了分析,并對農機工程在農業生產中節能節水方式提出具體的實現措施,希望為農業生產提供節能節水幫助。
關鍵詞:農機工程;農業節能;農業節水
引言:在節能減排環保的政策不斷推廣下,許多領域已經進行了全面的升級與改造,滿足新時代要求同時,還帶了更大的經濟效益。而把農機工程中大量技術手段融入到農業生產中,能夠很好起到環保作用,使農業生產進一步發展,達到新時期的農業生產要求。
1農機工程作業所帶來的能源耗損
1.1農田灌溉
農業生產中,農作物的生長過程離不開水分,由于自然原因,干旱少雨的時候需要將大量水源引入到農田中保障農作物的生長,不過在這一過程造成大量的水源浪費,為了滿足大面積的農作物灌溉需求,大部分地區都會使用農機來進行,雖然這讓人們了解到使用農機的方便性,不過隨著農機的普及,電力能源的消耗越來越大。
1.2農機耕田
農業生產中,農作物的播種、除草、收取等每個步驟都會伴隨著大量能源消耗。而農機的使用,大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不過燃油消耗也在逐步上升,來保障動力,滿足農業生產。
2農機工程在農業節能節水中的作用分析
隨著農業生產不斷地進步,農業工程也在慢慢呈現出了高品質、高功能、環保等特點,比如:農機工程調整了節能節水后,將農機的各個零件全面的分類進行回收再利用,使農機產品的使用期限得以延長,降低了資源浪費,減少了環境的污染。調整農機節能節水的同時,促進我國對更高性價比的農機研發,保證農機產品與相關產業能夠可持續性發展,加強農機產品的實力,占領國內外農業機械市場。總之,農機工程要不影響產品的性能、使用期限等前提下進行節能節水等環保改進,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保證農機工程與農業發展不產生沖突,農機不斷進行新產品研發,提高回收率,將研發時間變短,降低成本,對保護資源與環境有著重大作用[1]。
3農機工程在農業節能節水中的實現措施
3.1全程機械化技術
與其他機械化技術不同,綜合整地全程機械化技術能夠給耕地提供更便利的方式,此技術是將播種、施肥和收取融合到一體的技術。科學運用此技術,能夠降低農業生產中各個步驟的能源消耗,也極大降低了農業生產的時間成本,有效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質量。目前,大部分地區對此技術有著較高的評價,并進行了普及,不過在實際應用時,還應加大對機械設備整合使用的重視,比如:此技術需要其他設備的有效配合才能進行工作,操作人員需要完全掌握兩個設備協同工作的重要點,進而降低能源的損耗。
3.2提升秸稈利用率
經過調查發現,許多農民收獲完農作物后,會將農作物秸稈進行焚燒方式處理,這種方式雖然讓后期農民播種更加方便,但也導致秸稈資源的浪費以及焚燒后氣體對環境造成污染。在新模式生產中可以進行秸稈還田處理方式,將秸稈掩埋到深土層中,不但減少環境污染,也讓土壤在秸稈的自然降解中滋養了土壤。促使土壤更加肥沃。也可以進秸稈搜集,粉碎后變成牲畜草料,讓秸稈資源進一步得到利用。因此,使用更節能節水農機進行深土翻耕掩埋或進行農機秸稈收取,保障秸稈利用率,還突出了農機工程在節能節水方面的效應。
3.3應用機械深松技術
土壤的蓄水能力不同,土壤若擁有較強的蓄水能力時,不僅能讓農作物的生長周期不會缺少水分,還會減少灌溉的周期,極大地保障了水資源的有效應用。而農機工程所擁有的機械深松技術,可以保證土壤的蓄水能力,以往農業生產耕地時會運用大量設備,由于操作人員沒有掌控好這些設備時,極易破壞土壤的結構,降低蓄水能力,應用機械深松技術后,減少了傳統農機造成的破壞,改善了土壤的蓄水能力,良好地儲存了自然雨水,對水資源進行科學的運用,降低了水資源浪費。
3.4應用農田節水技術
農田節水技術的主要原理是有效地運用降雨,使雨水的利用率運用到最大化。但在實際應用上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在降雨量較高地區,可以使用節水技術,將雨水有效保存,農作物缺水期間就可以進行有效灌溉。不過在降雨量低的區域,很難使用該技術。部分地區為提高節水技術的運用價值,還會與其他先進技術結合,結合農田附近環境進行合理的節水方式運用,促使農業生產更好發展,有效地推廣了節水技術[2]。
3.5使用保護性耕作技術
農機工程提出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有效地處理了農業生產時對環境的影響,降低了農機設備工作時產生的有害氣體對環境的破壞。保護性耕作技術具有很多特點,可以將各種技術靈活進行應用。因此,實際應用中技術人員會根據不同需要進行實驗,提高技術的經濟與實用價值。保護性耕作技術,不僅節約了大量能源,還有效地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受到了廣泛地區的關注。
3.6提高農機操作人員技術
操作人員的專業性直接影響著農機工程的節能節水效果,因此,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術需要進一步提高。具體方式比如:以村為整體進行專業的技術培訓,指派專業人員到各個農戶中,一對一進行教學,強化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術。另外,要從各個院校的教育為重點,為社會提供優質的農機操作人員。農機操作人員正確的進行操作,有效地減少能源消耗。
3.7規范農機工程設備標準
農機工程的標準化,有效突出了農機工程在農業生產中的生態作用,標準化是節能節水環保方面最基礎的關鍵措施。建立標準的農機使用規范,極大地規范了水資源的利用率,保證農機工程在農業生產中做到更好的節能節水。
3.8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系統
3.8.1滴灌技術
滴灌技術是目前最好的自動化澆灌方式,保障了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土壤中水分的穩定性,這種方式是利用農田土壤里預留的塑料管進行灌溉,運行時直接將水滴灌到農作物根部,讓水分利用率達到九成以上。該技術操作簡單,有著優秀的灌溉效果。播種前,耕地時將塑料管道鋪設進種子部位,根據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對水分的需求進行灌溉。不過由于塑料管道較細,容易堵塞,發生堵塞會對農作物生長造成影響,因此,使用時注意管道的疏通,對滴灌用水提前進行過濾,保障管道暢通。
3.8.2噴灌技術
噴灌技術在農業生產中比較普遍的方式之一,其原理是通過高壓發射到半空中,水分會分散到附近范圍內的農田中進行灌溉,與傳統方式相比,噴灌技術占地面積小,水分利用率更高,有效降低了農業用水浪費。此技術在各個地形都適用,不過前期需要大量成本購買設備,另外,風向與風力會導致發射到半空的水分飄灑到非指定區域,減少灌溉效果[3]。
3.8.3微噴技術
微噴技術在我國是新型灌溉技術,此技術在噴灌的方式進行改進而來,分成掛頂與地插兩種方式,這種技術適用于大棚農作物種植的灌溉,與傳統方式相比,這種技術的節水效果更好,工作效率高。不過此技術的設備安裝成本更高,日常使用時需經常進行維護與保養。與上述兩種灌溉技術相比,微噴技術實用性與性價比沒有很好的優勢,很難在大范圍的農業生產中進行使用,此技術需要進一步的改進與完善。
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業在社會發展中有著重要作用,保障人們的飲食問題,不過農業生產也需要進步,以此滿足社會發展要求。因此,農機工程應以節能節水為根本,協調好農業生產的關系,在追求生產效率同時,保證能源與水最大化的利用,落實農業生產中的節能節水,促進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周學云.試論農機工程對農業節能節水的作用[J].河北農機,2021(03):44-45.
[2]付雅晶.農機工程在農業節能、節水中起到的關鍵性作用[J].現代農業研究,2020,26(07):112-113.
[3]王新江.農機工程對農業節能節水的作用分析[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0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