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麗
摘 要:為驗證25%噻蟲·咯·霜靈藥劑拌種防治大蒜根腐病、蒜蛆等病蟲害的效果及最佳用藥量,為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2019年10月-2020年5月筆者在杞縣葛崗鎮葛崗村一塊大蒜田進行了防治大蒜根腐病、蒜蛆對比試驗。本試驗結果表明,用25%噻蟲·咯·霜靈懸浮種衣劑200ml/130kg拌種結合后期大蒜沖施48%噻蟲胺懸浮劑300ml/畝,防治大蒜根腐病、蒜蛆等病蟲害,有較好的防效和明顯的增產效果。
關鍵詞:大蒜;根腐病;蒜蛆;防控
2020年杞縣大蒜面積達70萬畝,年產大蒜96 t左右,是杞縣經濟第一大支柱產業。大蒜根腐病、蒜蛆是大蒜上的主要病蟲害,在生產過程中嚴重影響著大蒜的產量和品質,大蒜根腐病、蒜蛆等病蟲害發生一般導致大蒜減產20%-30%,嚴重的可減產60%以上,由于多年連續種植,大蒜根腐病、根蛆越來越嚴重,也是當地老百姓最頭疼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特意在杞縣葛崗鎮葛崗村一塊田地,安排了大蒜根腐病、蒜蛆的對比實驗,現總結如下:
1 試驗目的
為提高大蒜產量及品質,增加效益,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篩選適合當地最佳使用劑量和評價出苗情況及安全性。
2 試驗條件
2.1 試驗對象和作物和品種的選擇
試驗對象:大蒜根腐病、蒜蛆
試驗作物:大蒜
實驗品種:杞縣大白蒜
2.2 環境及栽培條件
該實驗設在杞縣葛崗鎮葛崗村楊東陽農戶家,試驗地面積2畝,土質沙壤土,肥力中等,pH7.0,澆水條件便利,地勢平整,常年種植大蒜,大蒜根腐病、蒜蛆嚴重。
3 試驗設計和安排
3.1 供試藥劑
(1)咯菌腈懸浮種衣劑
(2)25%噻蟲·咯·霜靈懸浮種衣劑
(3)600 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
以上(1)(2)(3)藥劑均由先正達公司提供。
3.2 試驗設計
3.2.1 試驗處理及施藥劑量見表1
3.3 小區安排
3.3.1 小區排列 6個處理,3次重復,共18個小區,按隨機排列。
3.3.2 小區面積和重復 小區面積:74 m2。重復次數:3次。
3.3.3 各小區平面示意圖
3.4 施藥方法
3.4.1 使用方法 嚴格按設計吸取所需用量,加少量水,充分搖勻,再將種子裝入拌種器中,邊倒邊搖拌,直至拌勻,晾干。
3.4.2 施藥器械 。拌種器
3.4.3 施藥時間和次數 施藥時間為2019年10月10日上午用0.3%的磷酸二氫鉀?種6小時,而后包衣拌種,晾曬,下午開始播種,施藥一次。
3.4.4 使用容量: 種子:130 kg/畝,水:2 kg
3.5.4 種植方式 人工種植。大蒜實行定向播種,以大蒜腹背連線相互平行,背向呈南偏西15攝氏度,種子深度2-4 cm,采用行距 25㎝、株距 10 ㎝為宜,播種的密度為每畝 2.68萬株。播種后澆透水,噴施除草劑,除草劑可選 用 44%戊·氧·乙草胺乳油每畝 150~175 g加水 40~ 50 kg均勻噴灑,最后覆膜。
4 調查、記錄和測量方法
4.1 氣象及土壤資料
4.1.1 氣象資料 播種時墑情較好,播種后冬前多云天氣較多、一直無雨,2—4月份有6次零星小雨,溫度偏低,5月13-15日小雨。
4.1.2 土壤資料 試驗田土壤為兩合土,耕作層25 cm,pH7.0,有機質含量1.8%、肥力中上等。
4.2 調查方法、時間和次數
4.2.1 調查時間和次數 本試驗共進行6次調查:分別為2019年10月20日、 2019年10月25日、2020年1月8日、2020年3月16日、2020年4月23日。2020年5月24日。
4.2.2 調查方法
4.2.2.1蟲害調查方法 每小區采取對角線5點取樣法,隨機挖取10株/點,調查大蒜對照區蒜蛆活蟲數、藥劑處理區蒜蛆活蟲數,計算防效及產量。
4.2.2.2病害的調查方法:每小區采取對角線5點取樣法,隨機挖取10株/點調查,記錄總根數及各級病根數。分級方法,以病變根系占全部根系之比劃分病級:0 級,無病;1 級,根系稍有變色,變色根系占全部根系的 15%以下,病葉不黃尖;2級,根系明顯變褐,變色根系占全部根系的15.1%~30%,上部三片葉病葉開始黃尖;3 級,變色根系占全部根系的 30.1%~50%,上部三片葉達3 cm以下;4 級,變色根系占全部根系的 50.1%~80%,植株萎蔫;5級,全株枯死。
4.3 藥效計算方法
(1) 出苗率(%)=出苗數/播種數*100
(2) 病情指數=∑(各級病根數*相對級數值)/調查總根數*最高級值*100
防治效果(施藥前無基數)(%)=(CK1-PT1)/CK1*100
CK1-空白對照區施藥后病情指數;PT1藥劑處理區施藥后病情指數
(3)蟲防效(%)=(對照區活蟲數-藥劑處理區活蟲數)/對照區活蟲數×100。
4.4 對作物的直接影響
對出苗影響評估。出苗率,整齊度,安全性。
4.5 產品的質量和產量
大蒜收獲時對各個小區進行測產和品質測定。
4.6 對其它生物影響
4.6.1 對其它病蟲害的影響 無
4.6.2 對其它非靶標生物的影響 無
5 結果與分析
5.1 大蒜生育期病蟲害防治調查
5.1.1 播后10天、15天調查各處理出苗情況,出苗率均較對照有所增加,由實驗可得各處理區與對照區相比,株高、出苗率相差甚微,目測各處理區出苗整齊度基本一致,無任何藥害癥狀出現。說明供試藥劑對作物安全。
5.1.2 越冬期調查:
5.1.2 越冬蟲源1月8日調查對照區及各處理區的越冬蛹及幼蟲數量,掌握越冬蟲源基數,經調查所得,對照區越冬蟲源基數最大200頭,處理1:咯菌腈100 mL/130 kg+600 g/升吡蟲啉懸浮劑30 g81頭,處理2 25%噻蟲·咯·霜靈懸浮種衣劑80 mL/130 kg150頭,處理3 25%噻蟲·咯·霜靈懸浮種衣劑100 mL/130 kg100頭,處理4: 25%噻蟲·咯·霜靈懸浮種衣劑150mL/130kg80頭,處理5: 25%噻蟲。咯。霜靈懸浮種衣劑200ml/130kg50頭該處理越冬蟲源基數最小。處理1防效59.5%,處理2防效25%,處理3防效50%,處理4防效60%,處理5防效75%。
5.1.2.2 病防效 調查根系總數及各級病根數 處理1:咯菌腈100 mL/130 kg+600 g/升吡蟲啉懸浮劑30 g防效為66.8%,處理2 25%噻蟲·咯·霜靈懸浮種衣劑80 mL/130 kg防效為64.6%,處理3 25%噻蟲·咯·霜靈懸浮種衣劑100 mL/130 kg防效為68.5%,處理4: 25%噻蟲·咯·霜靈懸浮種衣劑150 mL/130 kg防效為70.5%,處理5: 25%噻蟲·咯·霜靈懸浮種衣劑200 mL/130 kg防效為70.5%.
5.1.3 返青期調查:3月16日,(對照區、各處理區管理條件一致)
6 結論
經試驗所得 :25%噻蟲·咯·霜靈懸浮種衣劑200 mL/130 kg拌種結合返青期沖施48%噻蟲胺懸浮種衣劑300ml,殺蟲,防病效果最好,增產效果最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