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偉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居民生活質量不斷發展,房屋土建工程施工技術和施工工藝取得了較大進步,推動了我國建筑行業的科學化、持續化發展。房屋高支模施工在實踐中存在較多問題,需要充分把控工程技術管控方面的要點,明確房屋高支模施工的安裝設計方案,把握現代化的高支模施工質量管理的理念。
關鍵詞:房屋土建;高支模施工
引言
我國房建土建項目數量日益增多,項目建設質量面臨更高要求。作為現階段房建土建項目常用技術之一,高支模施工技術的合理應用,可以在保障項目施工質量符合標準的前提下,實現對項目整體建設周期的縮短。相較于傳統技術的應用,高支模施工技術依托于現代工藝與設備的應用,可以顯著提升其項目施工效率,并保證相關人員施工安全。
1高支模施工技術特點
目前來說,建筑工程施工的高支模施工技術,主要是在相應高度內組織支撐性模板作業,增強土建結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保障工程效益模板的實現。采用的高支模技術具有以下特點:①危險性高。房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作業,屬于高空作業項目,存在很大的危險性,對作業人員的技能要求很高,必須要做好全面審核,達到標準后再組織開展施工作業;②支模作業的難度大,同時安全控制難度大。若管控不到位,極易引發安全事故。采用高支模施工技術手段,要圍繞工程全過程,做好嚴格有力的技術把控,確保支模作業的安全性與質量,實現房建工程的效益目標。
2高支模施工技術在房建土建項目中的具體應用
2.1施工準備
不同于其他項目而言,房建土建項目建設存在復雜性、系統性、多變性等特征,所以需通過加強施工準備工作來保障后續施工環節的順利進行。對此,企業需重視對高支模施工準備工作的開展。首先,相關設計人員需做到結合現場情況進行高支模施工圖紙的合理設計,并通過多方會審挖掘圖紙設計存在的問題,以圖紙優化來提升高支模施工質量。其次,在完善圖紙的前提下,結合現場情況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并借助技術交底的形式幫助施工人員掌握技術應用。再次,需在準備階段制定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要求相關管理人員做到全面監督、管理高支模施工的各環節、流程,進而為后續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打下良好基礎
2.2材料技術要求
①支模的內外立桿、縱桿、橫桿全部以Ф48×3.0鋼管制作而成(計算書當中寫的是Φ48mm×2.8mm),以厚15mm的覆膜黑膠模板作為高支模模板,背楞所用方木規格為50mm×70mm,以可調頂托當做梁底頂撐。②要求桿件鋼管材質應達到國標BG/T13293或國標BG/T3092,且表面必須要平直光滑,不允許存在裂紋分層,或者是硬彎,兩端面上的切斜偏差不得超過1.7mm;壁厚偏差不超過-0.35mm,外徑偏差不超過-0.5mm,且要求以涂防銹漆方式實現防銹效果,鋼管內外的表面銹蝕深度相加不超過0.50mm。所用新管需提供產品質量合格證以及產品材質檢驗合格報告,且不允許在鋼管上打孔。③要求鑄造連接桿件的扣件材料,必須是可煅鑄鐵,而且扣件成品上不允許存在裂紋,并清除扣件表面的毛刺、粘砂還有氧化皮等,以免其外觀質量受到影響;扣件必須嚴密貼和鋼管的表面,以確保兩者能夠良好接觸;確保扣件活動部位的轉動足夠靈活,其旋轉扣件之間的旋轉面僅有不超過1mm的間隙;當扣件夾緊鋼管時,開口處的最小距離應不小于5mm;新進的扣件必須有產品質量合格證,生產許可證和專業檢測單位測試報告。扣件材質必須滿足國標GB1583要求,不得在擰緊螺栓所用扭力矩為65N·m時被損壞。
2.3高支模施工
首先,要對架體搭設的位置進行定位,根據現場放樣的線來進行確定,同時對于架體的基礎而言,要能夠堅定結實,同時表面平整,能夠承受一定的壓力。在進行現澆結構上層模板以及支架的安裝時,要保證下層樓板能夠對于上層的荷載,具有足夠的承受能力,或者也可以進行支架的架設。另外,要保證上下層的支架立柱能夠對準,這樣也能夠更好地進行荷載力的傳遞。同時,要將木墊板放置在立柱的下面,而不能使用脆性材料作為墊材。在進行縱橫掃地桿的設置時,要降低放置在距離地面20cm的位置,要想實現對于結構梁底以及模板標高的調節,可以在立桿的頂端進行可調頂托的設置,而且對于鋼管與可調托座的交接部位,要進行橫向水平桿的設置。在進行立桿之間的距離、水平桿數量、剪刀撐設置的時候,都要根據具體的施工要求來進行安排。在進行模板的施工工作時,如果現澆鋼筋混凝土的梁板,其跨度大于等于4m,那么就要進行模板的起拱工作,充分根據設計要求來進行,如果沒有明確的設計要求,則要將起拱高度設置為1/1000~3/1000的跨度,并且在起拱以后,也不能讓構件的截面高度受到影響。在落實好架體的搭設以及模板安裝工作以后,要對于各個部件進行認真的檢查,確保其具有較高的牢固性。如果在進行檢查時,發現部件出現松動、變形等不良現象,那么就要及時安排修補工作,對其進行再次固定。
2.4高支模拆除
高支模拆除環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拆除不合理,輕則影響到高支模技術應用效果,重則對相關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所以,需結合現場情況的分析,針對不同跨度高支模采用不同的拆除形式,如高支模高于8m,需在確保混凝土強度達到100%后方可拆除,若高支模低于8m,在混凝土強度達到75%即可拆除。針對具體拆模作業的開展,包括:(1)結合混凝土凝結情況的分析,控制拆模作業的時間為澆筑10d后,借助專業工具進行混凝土強度的檢測,確定其強度符合要求后方可拆模施工。若檢測強度為達到標準,禁止對高支模強行拆除。(2)實際拆除作業過程中,需以“拆除→分級→分段拆除”的流程施工,在主要模板拆除前必須進行從屬模板的優先拆除。(3)為避免拆除作業的開展無法順利進行,需先構建契合現場要求的拆除平臺,并按照上述原則進行逐個拆除。而對于拆除構件而言,必須做到分類有序的堆放,如在拆除支架、散板后,必須按照規定要求,在規定區域堆放。同時,在拆除作業過程中,盡可能避免構件對建筑主體結構造成沖擊和影響,并第一時間將拆除后的模板清理和運輸。若模板拆除時涉及臨時堆放,需保持模板堆放距離與建筑主體間隔1m以上,并保持其堆放高度低于1m。禁止在樓層附近、腳手架旁等位置堆放模板。待模板拆除結束后,相關人員需及時進行混凝土質量檢測,一旦發現存在質量問題,需制定針對性解決措施進行處理。(4)拆除下的模板構件及時清理,清楚多余雜物、雜物后進行模板構件維護,以便用于其他工程。
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復雜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環境和地質條件,施工團隊須提高高支模施工質量管理的水平,明確房屋高支模施工的安裝設計圖紙,把握現代化的高支模施工質量管理理念,落實先進的高支模施工技術機制。高支模安裝、驗收、拆除均須落實因地制宜的理念,結合房屋土建工程施工的具體環境條件進行合理規劃,并對房屋土建工程施工的現狀進行詳細分析。施工作業人員應落實房屋高支模施工的建設效果和規劃設計,嚴格管控施工材料,及時檢查鋼管規格和性能,避免因材料不達標導致施工效果降低。施工人員應充分重視工程施工中的支撐體系,避免在土建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支撐體系承載力不足等問題。
參考文獻
[1]王來玉.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研究[J].消費導刊,2020,000(002):124.
[2]黃沛萱.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術分析[J].中國住宅設施,2020(10):99-100.58CBF12F-BFC1-4DD9-9E82-CCD3283EB8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