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剛,張指揮
北約“聯合地面監視系統”項目中的5 架“鳳凰”無人機目前全部部署于意大利錫戈內拉空軍基地。為盡快形成完全作戰能力,北約聯合地面監視系統部隊正在加強人員配備和裝備訓練,并完善相關空域使用政策等工作。此外,歐盟國家積極推進“歐洲無人機”項目,希望實現自主防務。
近期,北約加快推進5架RQ-4D“鳳凰”無人機作戰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偵察監視能力。隨著“歐洲無人機”項目獲得資金支持,北約在自主防務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2009年,美國、德國、意大利等15個北約成員國簽署諒解備忘錄,決定牽頭發展“聯合地面監視系統”(AGS)。為此,北約成立了聯合地面監視管理局,意在為北約成員國提供一種持久、近實時、全天候廣域地面和海上監視系統,以保護地面部隊和平民,為邊境管控、海上安全和人道主義援助等一系列任務提供支持。“聯合地面監視系統”由空中系統、地面系統和保障系統組成,空中系統由5架美國制造的改進型RQ-4D“全球鷹”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構成。
2012年,北約與美國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下稱諾格公司)簽訂采購合同,購買5架改進型“全球鷹”無人機即RQ-4D“鳳凰”無人機,合同總金額約12億歐元。按照合同條款,諾格公司根據北約防務需求對第40批次“全球鷹”無人機進行改進。北約采購的5架“鳳凰”無人機配置了諾格公司“多平臺雷達技術嵌入計劃”中的傳感器,安裝有合成孔徑雷達和地面移動目標指示器,具備先進的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
2019年11月21日,北約首架“鳳凰”無人機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姆代爾空軍基地飛抵意大利錫戈內拉空軍基地,拉開了北約接收“鳳凰”無人機的序幕。

圖1 2019年11月21日,北約首架“鳳凰”無人機從加利福尼亞州帕姆代爾空軍基地起飛,飛往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島的北約“聯合地面監視系統”作戰基地。
2019年12月19日,第二架“鳳凰”到達意大利錫戈內拉空軍基地。
2020年7月15日,北約第三架“鳳凰”無人機進駐錫戈內拉空軍基地。
2020年7月26日,第四架“鳳凰”無人機進駐錫戈內拉空軍基地。
2020年11月12日,歐洲聯盟總部宣布,北約已經接收第五架也是最后一架“鳳凰”無人機。最后一架“鳳凰”順利抵達錫戈內拉空軍基地,標志北約聯合地面監視機隊組建完成,成為北約聯合地面監視項目的一個新里程碑。
隨后,北約聯合地面監視系統部隊開展無人機性能驗證。2021年2月,“鳳凰”無人機達到初始作戰能力,按計劃2024年達到完全作戰能力。
根據諒解備忘錄,“鳳凰”無人機歸屬參與北約“聯合地面監視系統”計劃的各成員國,成員國只要支付無人機運行費用,即可調用無人機。“鳳凰”無人機正式服役后,所獲取的情報和數據除提供給15個北約出資國外,也會對其他成員國開放。具有一定情報搜集能力的英國和法國并沒有參加“聯合地面監視系統”計劃。
目前,“聯合地面監視系統”配備有350名工作人員,當無人機實現完全作戰能力時,工作人員將達600人,負責處理“鳳凰”無人機合成孔徑雷達/地面移動目標指示器收集的情報數據。
5架“鳳凰”無人機全部抵達意大利錫戈內拉空軍基地不久,其中一架便返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加裝海上移動目標指示器,以實現對海上和陸上移動目標的跟蹤。隨著“鳳凰”無人機逐步實現完全作戰能力,這些無人機將加裝16號數據鏈。在地面,“聯合地面監視系統”的工作人員已經可以處理來自其他平臺的原始情報數據,而不僅僅是5架“鳳凰”無人機的數據,因而他們能夠更好地服務北約指揮官和決策者。
“鳳凰”無人機的飛行時間也在不斷增加。在該機具備初始作戰能力時,每周飛行只出動1架無人機,飛行時間為12h,5架無人機輪換出動。這種飛行時間可以保證無人機在波羅的海上空飛行1 ~2h。根據預測,到2024年,無人機形成完全作戰能力后,單次飛行時間將延長至30h,機隊每周飛行時間約100h。

圖2 5 架“鳳凰”無人機和工作人員在意大利錫戈內拉空軍基地開展試驗。

圖3 意大利錫戈內拉空軍基地衛星影像圖。
“鳳凰”無人機目前在北約國家上空運行,如果進入北約成員國和其他非北約國家的領空,這些國家將按照雙邊或多邊協議對“鳳凰”無人機進行管制,允許“鳳凰”無人機在商業飛行航線上方的高空管制空域內飛行。為達到合適的飛行高度,“鳳凰”無人機從錫戈內拉空軍基地起飛后在地中海上空爬升,因而可以避免對錫戈內拉空軍基地附近的卡塔尼亞機場普通航班離場產生影響。美國空軍“全球鷹”無人機也從錫戈內拉空軍基地起飛,意大利空中交通管制系統采用與美國“全球鷹”無人機相同的管理方式,協調北約“聯合地面監視系統”的運行。如果“聯合地面監視系統”在北約某個國家上空突遇緊急情況,須要降落,可在北約指定的緊急備降機場著陸。

圖4 “歐洲無人機”獲得1億歐元資金支持。
錫戈內拉基地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島,內有北約軍用機場及大型后勤基地,供北約空軍和美國海軍使用。該基地緊鄰地中海中心,素有“地中海樞紐”之稱,美軍經常把該基地作為飛行任務的中繼站。鑒于“全球鷹”無人機具有30h的續航時間,即使從地中海出發,仍然有能力偵察俄羅斯。
有必要指出的是,美國在加緊向盟國推銷“全球鷹”無人機的同時,自己卻在計劃讓該型無人機逐步退役。2021年7月,主管美國空軍計劃和項目工作的副參謀長大衛·納霍姆中將表示,美國空軍現役“全球鷹”無人機的飛行速度、飛行高度和機身結構已經不能抵御現代防空系統的打擊,未來無法在收集情報的作戰環境中生存,其替代計劃即將到來,但不會很快完成。“全球鷹”無人機的繼任者預計在2027—2029年服役,但是關于其替代者的進一步情況,納霍姆中將以涉及機密為由,拒絕說明。
“歐洲無人機”項目近期獲得歐盟1億歐元資金支持。歐盟官員稱,該項目生產合同按計劃今年10月簽署,總金額為71億歐元。“歐洲無人機”是一種中空長航時雙發無人機,采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為動力,擁有情報監視偵察型和攻擊型兩種類型。西歐國家的軍隊裝備“歐洲無人機”后,將逐漸降低對美國和以色列無人機的依賴,有助于促進歐洲走向自主防務的道路。“歐洲無人機”項目由法國、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共同研發,法國空中客車、達索和意大利萊昂納多等軍工企業負責研制,為上述四國生產的20套共60架無人機預計2028年交付。空中客車公司行政副總裁兼首席工程師塞古拉稱,“歐洲無人機”將是歐洲空域內唯一不受飛行限制的無人機,目前已通過民用適航認證。此前,德國曾與美國諾格公司合作,基于“全球鷹”無人機共同開發“歐洲鷹”無人機,但該項目最終因無法獲得適航證而被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