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強
留下一朵申花,中國職業足球不可能“干凈”。哪怕這朵“申花”有無數說辭,證明其本身是“干凈”的。
中國足球做的事、從事的改革、強調的專項治理,似乎從來不能擺脫這種人造慣性。揚眉劍出鞘,一刀切割陰陽界,但刀光劍影中,總要留下各種陰影,總會有些角落不去打掃,甚至是故意不去打掃。這些角落里的灰塵堆積,余孽不散,一旦潮濕升溫,又會有新的變故變異。
回到中性定名俱樂部本身,原則上這是所有和足球相關人都認同的改變,都覺得是中國足球遲早要做的、正本清源的大事。幾年前的足球改革總體方案里,就有過原則性的要求,因此操作此事,沒有任何疑義。
然而,足球改革方案出臺至今,時間過了5年,遲遲不動手,非要到此前設定的截止日期前,才來最后通牒式的要求,工作時間乃至工作態度已經不對。對中性名的定義,中國足協過去兩年有過的說法,與其說是澄清歧義,不如說更是火上澆油地制造混亂。國安、申花以及建業這樣的名稱,或許可以保留;1994年職業化改革之后沒有變動過的俱樂部名稱,或許可以保留。雖然都是各種“或許”,但就是這些或許,在制造著歧義。
中國足協不是茶館酒坊,既然是要嚴肅面對的原則性問題,就不應該有絲毫含糊混淆的信息對外流傳。這個機構之不專業不嚴肅,幾十年不變,從來沒有必保的秘密,更沒有不可動搖的原則。一旦利益混淆、勢力侵蝕,什么原則都變得可圓可滑了。
俱樂部中性名稱調整,長遠看,是涉及職業足球俱樂部資產最大的一件事。俱樂部的核心資產不是球員教練,不是可能耗資幾十億修建的球場訓練基地,而是俱樂部的名稱。時移世易,一家俱樂部什么都能變,唯獨名稱是球迷皈依的圖騰。用“資產”、“市場價值”這樣的詞匯去概括,都有些褻瀆之意。因此,中性名調整不可不慎重,也不可不堅決。
很多球迷對這樣的結果以及這樣的過程都不滿。北京國安球迷不滿,上海申花的球迷倘若申花保不住,也會不滿。但中性名調整本身是職業足球改革的原則,球迷的情感依戀、積年習慣約定俗成,但這樣的約與俗如果在原點上就不合理,這次調整是最好的修正機會,只是執行者勢必要干凈地修正。
留下一朵申花,不但中性名調整修正不干凈,更讓這種不干凈成了中國足球做事改革怎么都不徹底的象征性行為。有這么一個案例存在,還要讓人相信執行者能干成什么事嗎?
一如同期在推進的限薪令。限薪條條細則面面俱到,主席在專項治理會議上大聲疾呼,一定要執行到位。可另一方面,又有法外開恩、允許乃至變相鼓勵“關聯收入”產生的第三條通道。你們可以去找贊助、找代言、找額外的收入,來滿足這些此刻還是外援、馬上就會歸化成國腳的球員,他們的經濟訴求啊……
每一件事單獨看,都有其操作道理,合在一起,卻是每推出一項政策、每執行一項政策,同時留下了一條可以繞開政策原則走的后門,為達目的無視原則,無所不用其極。
倘若將這些事情放在一個人身上,那就不是正常的行為方式,而是精神分裂癥狀了。我告訴全世界,自己要征服遠方,抬腳卻是昂首闊步地倒退。
能坐上那個位置、能進入中國足協工作的,不會是庸才。但為什么在這個體系里,總會干出莫名其妙的糊涂事?已經定下明確原則和操作規范的足球改革方案,能執行得如此分裂錯亂,恐怕不是正常人能理解的了。很多執行的事情,不應該是職業聯盟去做的嗎?這不也是足協主席半年前就面對全國電視觀眾有過的承諾嗎?
結果,剩下了一朵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