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鈺 周龍
摘 要:城市空間的合理性直接關系到一座城市的社會運轉以及發展狀況。在城市可持續發展與土地資源限制為背景的前提下,為了滿足居民對更好生活空間的需求,存量空間的改造設計就變得尤為重要。對我國存量空間改造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通過文獻研究法和比較研究法,總結出適用于我國城市存量空間設計的路徑與方法,并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城市存量空間;規劃設計;城市發展;城市更新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聯合科研資助(0039/2020/AFJ)研究成果。
我國自2013年起對城市規模與發展邊界做出了嚴格的規劃與控制,強調盤活現有存量,完善城市治理體系,解決“城市病”的問題[1]。近期,住房與城鄉建設部提出,應加強城市存量空間的更新,進一步改善與優化城市品質,從傳統的向外擴張轉化為向內更新再利用[2]。城市存量空間指城市中已經被規劃建設,但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空間。存量空間改造指通過各種方法促進城市已建成區域更新優化的規劃設計[3-4]。存量空間改造的方法涉及政策及技術方面,以完善設施、改善環境及提升風貌為目的,推動建成區域空間合理高效利用,提升人居環境質量。
一、我國存量空間改造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國內城市存量空間改造現狀的調研,可以得出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存量空間改造模式單一
目前大多數存量空間改造模式以市場為導向,吸引私人投資商進行投資。雖然該方法提升了存量空間改造的實施進度,但該模式存在相關問題。
(二)存量空間改造制度不完善
在進行存量空間改造前,做好宏觀把控很有必要。政策制度的缺失會導致存量空間改造工作效率不高、各利益主體關系難以平衡等問題出現。要加快存量空間改造的工作進度,就需要明確現有的相關制度并增加其可行性。
(三)改造成本高,更新迭代不夠生態環保
目前在存量空間改造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施工器械,例如現場攪拌、振搗等都給施工場所帶來大量粉塵與噪聲污染。而現場澆筑混凝土的施工步驟中最為重要的部分為拼裝模板,由于不同工程的構件存在差異,木質模板不能重復使用,存在一定程度的消耗。空間改造的拆除與施工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員配置,在增加人工成本的同時,生產效率、建設周期、施工質量、人員安全等方面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二、國外存量空間改造案例分析及歸納
隨著二戰后世界經濟的復蘇,大多數國家進入社會經濟轉型期,這時的城市改造背景大都是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共存,經濟快速發展。同時,人口過度膨脹導致城市道路交通擁擠、人均居住面積不足、生活環境質量差等現象出現,城市空間急需改造。以下對英國、西班牙、日本三個國家的案例進行分析。
(一)英國:倫敦碼頭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陸地運輸的不斷發展,倫敦碼頭區日益衰落。由1981年開始,經由17年的規劃建設,如今倫敦碼頭區已改造成一個全新的商務經濟區[5]。
由于多家銀行及企業落戶于倫敦碼頭區,其原本以運輸業為主的商業模式,更新為以金融貿易等為主的商業模式[6]。建設大量高檔住宅及酒店式公寓,方便周邊以金融貿易為主的上班人群。為解決周邊居民的購物、休閑娛樂等需求,碼頭周邊建設了近20多家精品店、專賣店等配套服務設施,為日益增多的上班族提供全方面的配套服務。倫敦碼頭區不僅完善了與其他城市連接的城市軌道,同時還有便捷的輕軌和地鐵,便利的交通基礎設施解決了以前的交通問題。
通過分期開發住宅及商業等方法獲得滾動開發,在改造的過程中合理按需分配用于公共交通、公共設施改善、土地收購、物業管理、改善環境及保養等的費用。公共基礎交通的建設,不僅為當地帶來了兩萬多個工作崗位,還進一步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基礎交通的優化為當地帶來更多的企業入駐,提高了當地商業價值[7]。
(二)西班牙:畢爾巴鄂
畢爾巴鄂位于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地區,20世紀以來以鐵礦業為主要產業,很快成為西班牙的經濟樞紐。20世紀80年代末期,由于多方面因素影響,當地經濟開始逐步走向衰敗。由于當地城市規劃不完善,環境污染及城市問題日益嚴重,尤其是中心區廢棄工業區的遺留,使城市功能由內而外不斷衰退。畢爾巴鄂的存量空間改造,給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畢爾巴鄂的存量空間改造項目總體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城市中通過建設一系列具有城市符號特征的建筑及景觀來加深城市整體印象,并通過舉辦一系列國際性藝術文化展來帶動當地旅游業和服務業的發展。第二,建設科學合理的城市交通網絡,方便居民到達城市中的各個地區。同時畢爾巴鄂對火車站進行增建,使之成為滿足多種換乘需求的交通節點。第三,充分考慮當地的地理優勢和城市中的景觀資源,在推動文化交流的同時促進其他行業的產業發展。
畢爾巴鄂存量空間改造所帶來的“畢爾巴鄂效應”,每年為城市帶來大量的旅游和觀光者,與此同時也帶動了文化、藝術以及旅游等城市第三產業的快速成長[8]。通過文化藝術性的標志性建筑物來推動存量空間改造與更新,為城市注入新活力。畢爾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館每年吸引大量游客爭相游覽,不僅通過博物館帶動了當地經濟,還為該市帶來了新機遇[9]。
(三)日本:東京六本木新城
東京六本木新城是日本目前規模最大的存量空間改造的成功案例,六本木新城位于東京都會區的六本木六丁目地區。六本木新城的改造經歷了17年,其中與拆遷戶溝通、對該項目的前期開發和規劃花費了14年,而施工建設只花費了3年。新城主要包括辦公區、住宅區、酒店、商場、學校、寺院、公園等,組成了超大的復合型都會地區[10]。
改造后的六本木新城的街道、建筑物外立面設立了大大小小的顯示屏,循環播放各種商業廣告、公共信息等。工作、生活、文化、娛樂等功能集成化,商業綜合體的定位改變了東京低密度的城市面貌,同時也大大推進了高密度復合型城市建設。存量空間改造中立體花園和屋頂綠化的元素必不可少,在六本木新城電影院的屋頂種植花卉蔬菜,居民樓屋頂設置了綠意盎然的公共花園。屋頂綠化不僅僅是一個綠化空間,在為住戶提供舒適的居住景觀的同時,還提供居民交流的場所。
(四)經驗及啟示
通過上述存量空間改造項目的分析可知,國外的城市改造一般由政府為主導,城市更新的模式是否成功取決于管理模式是否有效。目前,我國許多存量空間改造大都是由開發商領頭、政府及私人輔助配合的商業化運作模式。我國需要建立一個以政府為主導且不可替代的城市存量空間改造管理機制,既要以政府為主導,以最少的資金帶動私有企業對城市更新的投入,又要維護公眾的利益,保護市民的利益不被商業所吞噬,因此政府在城市存量空間改造中應占有主導地位。
三、結語
在存量空間改造中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開發商參與”的整體運作模式,在這個模式中,政府的地位不可替代,政府需要運用鼓勵性政策刺激私有資產投入城市更新建設中,同時要維護人們的利益不受侵害,政府在存量空間改造過程中扮演引導、監督和參與者的角色。對開發模式而言,因地制宜地合理改造是必不可少的,在存量空間改造時要多方面考慮該區的具體情況和居民的需求,合理改造。此外,在存量空間拆遷改造過程中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舊城區的拆遷,是存量空間規劃過程中關鍵且困難的一步。這一環節是否順利進展,和日后的改造工程進度的快慢有著直接關系。因此,政府部門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政策調控,使存量空間改造制度可以短時間順利完成,并且更好地服務城市。
在技術方面,通過傳統方法改造城市,周期長且質量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面對這一難題,可以通過裝配式技術得以解決。經過測量計算對建筑所需結構配件進行預制作與初加工,所得半成品根據施工圖紙通過機械吊裝的方式進行組裝,最后通過后澆混凝土等方式完成目標改造。裝配式建筑通過工廠流水作業的形式有效控制了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在工廠內進行的初加工組裝,避免了天氣對存量空間改造周期的影響;通過定制模板等對存量空間進行精準設計,模塊一次成型,大大提高了建筑質量且有效降低建筑損耗;裝配式建筑構件的高度機械化減少了施工人員的配比,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安全系數。
目前,城市存量空間規劃設計,是順應當前可持續發展背景下我國城市規劃理論和方法體系相關研究的實踐和拓展。本文旨在為城市存量空間改造效率提升與優化提供參考支撐,為我國存量空間的建設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J].實踐(思想理論版),2014(1):6.
[2]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召開[EB/OL].[2021-09-13].http://www.gov.cn/xinwen/2020-12/21/content_5571965.htm.
[3]宋思琪.存量發展背景下城市更新單元開發強度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21.
[4]張慧.存量規劃背景下的老城中心區更新設計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大學,2021.
[5]張杰.倫敦碼頭區改造:后工業時期的城市再生[J].國外城市規劃,2000(2):32-35.
[6]顧英.倫敦碼頭區再開發成功的經驗與啟示[J].上海城市規劃,1999(5):35-39.
[7]劉羅軍.公交導向的舊城更新改造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7.
[8]王懿寧,陳天,臧鑫宇.城市營銷帶動城市更新:從“古根海姆效應”到“畢爾巴鄂效應”[J].國際城市規劃,2020(4):55-63.
[9]魏宗財,馬強,羅紹榮.國外大型公共建筑建設與城市的發展互動及其啟示[J].國際城市規劃,2009(1):92-96.
[10]施國慶,郎昱.都市舊城區改造的多方合作共贏模式:日本六本木新城模式及其啟示[J].城市發展研究,2013(10):13-16.
作者簡介:
王晨鈺,澳門城市大學創新設計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防災減災規劃。
周龍,碩士,澳門城市大學創新設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生態城市規劃設計與績效、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與設計、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模型模擬、城市低沖擊發展模式、城市交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