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欣

林鵬飛
林鵬飛,福州三中高三學生,曾任學生會主席。在高中廣闊的平臺上,他描繪著夢想的每一種色彩。在學習與課外活動之間尋找平衡,他愈來愈懂得“舍得”之道,也更加堅定地走向前路。
我畢業后創辦了高中母校的文創工作室,舉辦活動時,鵬飛作為學生會主席與我對接,當時各種事務極為龐雜,他高大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之中,邁著大長腿,一會兒向部員布置任務,一會兒向老師匯報進展,許多體力活他也搭一把手。他的冷靜、嚴謹、高效、熱情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聽聞我在大學是讀商科,鵬飛驚喜地說他以后也想讀商科,并且他很早就確定了人生方向,那就是從事管理工作。在進入大學學習理論知識之前,他將學生會視為練兵場,希望得到更多的實踐鋪墊。
回憶起高一剛加入學生會外聯部的故事,鵬飛還是感慨萬分。作為高中生,要與閱歷、工作經驗都更加豐富的企業員工談判,鵬飛最初也頗為膽怯,生怕自己言談不當,犯下低級錯誤。甚至在計劃書都已修改完成的情況下,他仍然打退堂鼓,揣著計劃書在企業的門前踟躕不前。
第一次談判項目,是為三中體育節活動拉4000元的贊助。面對這樣一個不小的數目,鵬飛一頭霧水,不知從何入手。學姐建議大家拓展新的贊助渠道,鵬飛就想到了一家曾經補習過的教育機構,興致勃勃地寫好了計劃書。當天穿戴齊整,反復深呼吸幾遍后,他敲開了機構的大門。鵬飛忐忑而激動地向對方遞出計劃書,沒想到馬上就遭遇了困難——對方提出了很多宣傳要求,這與學校的明文規定有較大沖突。
最終這項贊助還是沒有談成,部門伙伴拉來了其他贊助。聽聞這個消息,鵬飛非常氣餒,感到自己的能力不如他人。不過后來學校舉辦其他活動時,鵬飛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再次詢問了這家機構,對方反復權衡之后,贊助成功談成。鵬飛由此意識到,真誠溝通、反復嘗試總能帶來回報,只不過這些回報有短期的,亦有長期的;有顯性的,亦有隱性的。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的芽,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鵬飛說,自己不過是跌跌撞撞地一路闖過來。辛酸有之,彷徨有之,沮喪有之,成功只是微茫的一線星光,卻照亮了來時的迢迢長路。每一項任務都是通往新世界的大門,他像闖關游戲的主角一樣,不斷觸發新技能,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認知。
因為喜歡歷史、政治,也喜歡辯論,鵬飛加入了模擬聯合國社。

一次模聯比賽時,鵬飛模擬擔任巴基斯坦代表,針對克什米爾地區爭議進行辯論。他查閱了大量文獻,多學科的信息沖撞交融,他第一次有了“大腦在燃燒”的感覺。雖然最后只獲得了“榮譽提名獎”,但鵬飛覺得收獲破豐。與兩三百名參會學生一起“把頭發梳成大人模樣”、西裝革履地出場、唇槍舌劍各抒己見的經歷,使他感覺自己已然成為了“社會人”。
從萌新小白到菜鳥新手,到略知一二,再到博古通今,最后叱咤風云,鵬飛的進步都是次次徹夜通宵備稿,次次唇槍舌劍換來的。和對方辯論時,鵬飛的大腦飛速轉動、“多核處理”,臨場比賽極致燒腦的快感,培養了鵬飛的邏輯思維,帶來突破極限的酣暢淋漓之感。

鵬飛覺得打模聯比賽非常辛苦,但是也伴隨著成就感。這不僅源于將觀點強勢輸出、辯得對方啞口無言的自豪,更有為自己所代表的國家與人民帶來福祉的滿足感。“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鵬飛關注時事,博覽群書,縱使人生只是“渺滄海之一粟”,他依舊將其投諸社會浪潮的浩浩湯湯之中,感受著鮮活的起伏。
旅行也是“開眼看世界”的方式,走不尋常的路,見各種各樣的人,嘗千滋百味的食物,看平常沒有看過的風景。鵬飛曾臨北海垂釣,訪南北古都品春秋,登華山瞰天下,望青海展心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有時才會覺得自己是多么的渺小與無知。他通過旅行更好地認識自己,更好地探索這個地球,也更好地愛著這個或許并不是那么完美的世界。

興趣愛好不可避免地會擠占學習時間,鵬飛也因此頗受困擾,但他漸漸學會了在學習與課外活動之間尋找平衡。有舍才有得,他也意識到高中階段學業才是生活的重心,課外活動是錦上添花,是精美甜點,但不可能作為“主食”來食用。
鵬飛回首以往的經歷,也認識到一些選擇不盡然正確。但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一切經歷都是有意義的財富——正是這些經歷折射著我們跌跌撞撞成長的身影。若是早早給自己貼了標簽,劃下限制,我們所見的世界是狹隘的,潛能也是沉睡的。
鵬飛用每一次火熱的心情、每一段多彩的經歷、每一回耀眼的閃光來裝點高中生活的畫卷。早早規劃的目標如同牽引潮汐的引力,生活被攪出波瀾,浪潮反復翻滾,不斷沖向夢想的彼岸。至于未來,便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編輯/李鵬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