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淋靚,馮春梅,黎新榮,程三紅,李建強
廣西壯族自治區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南寧 530001)
金桔(kumquat)又名金柑、金橘,發源于中國,在長江以南廣范種植,產量居世界之首,其果實含有糖分、蛋白質、脂肪、果膠、人體必需的礦物質[1],以及豐富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P。維生素P可防止VC被氧化,因此可增強維生素效果,提高金桔的抗氧化能力,從而輔助調理高血壓、血管硬化、心臟疾病等[2-3]。金桔果皮富含黃酮、揮發性油、檸檬苦素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抑制DNA氧化損傷、清楚自由基、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4-6]。橙皮苷是主要的黃酮類物質,具有抗炎、抗病毒、增強抗敗血酸含量等功效。金桔果肉中所含有的多酚類物質具有抗炎、抗過敏、抑制血小板凝集等藥理作用[7-8]。金桔果皮和果肉中胡蘿卜素和類胡蘿卜素含量較高,具有促進胚胎發育、提高免疫力、清除自由基、抗癌等功效[9-10]。
金桔是一種食藥兼用型水果,已引起食品行業和醫藥行業的重視,金桔蜜餞、金桔果脯產品較多,針對金桔片熱風干燥的品質研究相對較少,因此試驗以新鮮的油皮金桔為原料,研究不同的切片厚度對熱風干燥金桔片的干燥特性、復水比、VC含量、總黃酮、總酚、類胡蘿卜素的影響,為金桔片干燥和在工業化生產中保留的營養成分提供參考。
金桔(產地廣西融安,選取形狀規整,無病蟲害、大小一致的新鮮油皮金桔)。
偏磷酸、草酸、碳酸氫鈉、NaOH、檸檬酸、二甘醇、甲醇、碳酸鈉、福林酚、沒食子酸、丙酮等(AR級,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UV-1800紫外分光光度計(美譜達);酸度計(上海雷磁);HH-S6電熱恒溫水浴鍋(金壇市醫療儀器廠);L550離心機(湘儀);DHG-9070A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精宏試驗設備有限公司);CP204電子精密天平(奧豪斯儀器有限公司)。
1.2.1 工藝流程
清洗去蒂→瀝干→切片(2,3,4和5 mm)→稱其質量→熱風干燥(70 ℃)→干燥特性及品質測定
1.2.2 操作要點
1) 原料處理。將挑選好的金桔洗凈去蒂、瀝水晾干,用切片機沿橫軸切成厚度分別為2,3,4和5 mm切片。
2) 裝盤干燥。將同一厚度的金桔片單層平鋪于干燥箱中的物料盤中,干燥溫度為70 ℃。每隔一定的時間稱1次質量,記錄金桔片在10 h之內質量變化。
3) 對金桔片的相關干燥特性和干燥后的理化品質進行測定,主要包括含水率、干燥速率、復水率、VC含量、橙皮苷、總酚、類胡蘿卜素的測定。
1.2.3 水分測定
原料初始水分測定參照GB 5009.2—2016的方法。
1.2.4 干基含水率的計算
式中:mi為i時刻干燥金桔片質量,g;m0為金桔片的初始質量,g;0.14為金桔片的干物質含量,g·g-1。
1.2.5 干燥速率的計算
式中:mt為金桔在t時刻質量,g;mt+i為t+i時刻質量,g;i為干制稱質量的間隔時間,min。
1.2.6 復水率
取不同條件下烘干后的金桔片,分別稱其質量,放入燒杯中,加入150 mL的水,將燒杯置于35 ℃水浴鍋內,按一定時間取出稱其質量,計算得到復水比。
式中:me為復水后質量,g;m0為復水前質量,g。
1.2.7 VC的測定
采用2, 6二氯淀粉滴定法,按照GB 5009.86—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抗壞血酸的測定》[11]方法對新鮮的金桔和干燥后的金桔片進行VC含量測定。
1.2.8 橙皮苷含量的測定[12]
采用比色檢測法,稱取5 g烘干后的金桔片,搗碎,勻漿后于燒杯中,加入10 mL 4 g/L的NaOH溶液,調節pH 13;搖勻,靜置30 min后再用檸檬酸溶液調節pH至6.0,轉移到100 mL容量瓶中定容,過濾,收集濾液。吸取2 mL濾液,加入5 mL二甘醇溶液,搖勻后加0.1 mL 160 g/L的NaOH溶液,將試管置于40 ℃水浴中10 min,取出,在冷水中冷卻5 min。在波長420 nm處測定液體的吸光度,每組測定2次,取平均值。
1.2.9 總酚的測定
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將金桔干片磨成粉末狀,用70%甲醇水溶液在70 ℃水浴上提取,用沒食子酸作校正標準定量總酚。在765 nm處測定吸光度,每組測定2次,取平均值。
1.2.10 類胡蘿卜素的測定
采用比色法,按照GB/T 21517—2008《飼料添加劑 葉黃素》[13]使用高效液相色譜儀進行分析測定。
不同切片厚度對金桔片干基含水量的影響如圖1所示。各處理組在70 ℃熱風干燥條件下變化趨勢一致,隨著干燥時間增加,干基含水量逐漸降低,2和5 mm厚的切片在約100 min之前干基含水量下降速率比3和4 mm厚的切片快。2 mm厚的切片初期干基含水量下降快,這是由于其通透性好,水分易向外轉移。5 mm厚的切片在最初干基含水量下降較快,可能是因為在干燥的初期含有大量的自由水的存在,蒸發速度快。在干燥后期均有減緩趨勢,這是由于金桔片表面結構發生了變化,自由水含量減少,水分蒸發阻力變大,因此干基含水量下降緩慢。切片厚度2 mm時,所需干燥時間最短,需要約140 min。
圖1 不同切片厚度在熱風干燥過程中干基含水量的變化
不同的切片厚度對金桔片干燥速率的影響如圖2所示。隨著干燥時間延長,干基含水量逐漸降低,干燥速率也隨之降低。在干燥初期,5 mm厚的干燥速率遠高于其他切片厚度的干燥速率,干基含水量3 g/g后干燥速率迅速下降,自由水含量減少。切片厚度是影響金桔片干燥速率的重要因素。
圖2 不同切片厚度在熱風干燥過程中干燥速率的變化
復水率是衡量干制品恢復到新鮮品質的重要指標[14]。從圖3可以看出,干燥后的金桔片初期的復水速度很快,不同處理組的復水比變化趨勢是一致的,都是隨著浸泡時間延長,復水比初期變化較快,之后趨于平緩。厚度越薄的金桔片,初期復水速率越快,2 mm金桔片在4 min時就達到約70%的復水率,而5 mm厚的金桔片在4 min時只達到約35%的復水率,因此切片厚度越小,最初復水速度越快,切片厚度越大,復水速度越慢。這是由于切片越薄,比面積越大,復水過程中切片表面與水接觸更充分,吸水效率就越高[15]。
不同切片厚度的金桔片浸泡12 h后的復水比見圖4。干制金桔片在35 ℃水中復水比比較。從圖3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浸泡12 h后,切片厚度3 mm的金桔片的復水率明顯高于其他,之后從大到小依次是2,4和5 mm厚度。這是由于2 mm厚的金桔片在熱風干燥下組織結構不易保持原先完整的結構,導致恢復能力有所下降[16]。因此,綜合復水速度和最終的復水效果來看,切片厚度3 mm能取得較高復水速度和復水比。
圖3 切片厚度對金桔片復水比的影響
圖4 不同切片厚度浸泡12 h后比較
新鮮金桔的VC含量比大部分水果的VC含量要高,可達53.6 mg/100 g(鮮質量)[17]。由圖5可知,在70 ℃條件下,4 mm厚的金桔片的VC含量達到127 mg/100 g(干質量),2和3 mm的VC含量相差不大,含量最少的是5 mm厚的金桔片VC含量,為103 mm/100 g(干質量)。
圖5 不同切片厚度對VC含量的影響
總黃酮和總酚是抗氧化物質,與抗氧化活性密切相關[18]。在70 ℃條件下,切片厚度對金桔片總黃酮和總酚含量的影響見圖6。金桔片總黃酮含量沒有明顯變化,4 mm厚切片總黃酮含量為0.35 g/100 g,其他處理組最低也有0.35 g/100 g,因此黃酮含量與切片厚度沒有很顯著的關系;所測得的總酚含量隨厚度的增加而有所下降,2 mm厚切片所保留的總酚含量最高,為0.85 g/100 g。金桔中總酚含量要顯著高于總黃酮含量,與總黃酮含量變化不同,切片厚度會引起總酚含量下降。
圖6 不同切片厚度對總黃酮和總酚含量的影響
由于胡蘿卜素對熱敏感,隨熱風溫度升高呈現逐漸降低趨勢[19]。不同切片厚度對類胡蘿卜素含量的影響如圖7所示。在70 ℃條件下熱風干燥后,2 mm切片類胡蘿卜素含量為115 mg/kg,而所測得的類胡蘿卜素含量隨厚度增加有所下降。
圖7 不同切片厚度對類胡蘿卜素含量的影響
試驗以新鮮的油皮金桔為原料,研究不同切片厚度(2,3,4和5 mm)的金桔片在70 ℃熱風干燥的情況下對金桔片的干燥特性及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熱風的切片厚度是影響金桔片干燥的重要因素。切片厚度2 mm時,干燥速率最快,類胡蘿卜素相比其他處理組要高;切片厚度3 mm時能具有較高的復水速度、復水比和總酚含量;與其他各處理組相比,切片厚度4 mm厚度的金桔片的VC、總黃酮含量較高。
試驗探究熱風干燥中切片厚度對金桔片干燥特性和理化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維持較好的干燥特性和理化品質有其對應的處理方式,可為后續金桔片的加工提供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