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 揚州 225000)
排球作為三大球之一,是一種集體性隔網對抗球類運動,在遵守排球規則的前提下,允許隊員使用身體任意部位將球擊入對方場地,它起源于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了“五連冠”成為那個時代世界女子排壇的領軍人物,鑄造了拼搏奮斗、不怕吃苦的“女排精神”。
2019年第十三屆女排世界杯于2019年9月14日至9月29日在日本舉行,共有12支參賽隊伍。最終,中國女排以11戰全勝成功衛冕冠軍。
自1998年國際排聯改用每球得分制開始,這使得在所有環節中一攻變得極為重要,一攻系統的好壞及其發揮效果會直接影響發球權的獲取和比賽分數的得失,也會影響防反能力的發揮。一攻發揮出色,可以直接得分或者抑制對手的防反能力,給對手直接施加壓力,突破對方攔網的同時也會減少本方“保攻”次數;若一攻環節薄弱,接一傳不到位,無法快速組織有效進攻,降低隊伍進攻能力,從而難以進攻得分和獲取發球權,甚至造成卡輪的窘境,影響全隊士氣。如今世界女排球壇群雄鶴立,歐美強隊在鞏固自身進攻能力同時,也在提高自身的防守能力,因此更要居安思危,思考如何在保持自身技術全面、快速多變、攻防平衡特色的時候,繼續提升中國女排的一攻進攻技術。本文通過對中國女排在本次世界杯賽中錄像的觀察與統計,研究其一攻得分情況,并得出相關結論與建議。
以第十三屆世界杯中國女排與韓國、日本、喀麥隆、俄羅斯、美國、巴西、肯尼亞、多米尼加、荷蘭、塞爾維亞、阿根廷的一攻進攻效果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絡搜索中國知網和期刊,并查閱收集相關文獻資料,收集近年來有關排球一攻的研究和中國女排與其他強隊的比賽研究論文,把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為本論文提供理論依據。
(2)錄像觀察法。
使用CCTV5、優酷、騰訊視頻等軟件平臺下載錄像,觀看第十三屆世界杯中國隊的各場比賽錄像回放,通過反復的觀看比賽視頻并進行定格和回放比賽視頻,統計記錄中國隊的一攻進攻情況。
(3)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SPSS等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4)邏輯分析法。
在論證過程中遵循邏輯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運用分析與綜合等基本思維方法與手段將所收集到的資料和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提高分析論證的合理性與邏輯性。
(1)中國隊總進攻效果及分析。
在排球一攻系統之中,進攻是第三個重要環節,也是爭取主動拿分的關鍵時期,是由防守轉換到進攻的轉折點,它是得分和得發球權的主要手段,強而有力的扣球可以抑制對方的防守和反擊,從而主導比賽的節奏,增加全隊的士氣。
在此次世界杯賽中中國女排的扣死率是51%,失誤幾率為4.5%。同時查找對比先前的比賽數據,第十二屆女排世界杯中國隊共扣球1005次得分503分得分率50.05%。第11屆世界杯中國隊總扣球244次扣死114次扣死率是46.7%和31屆奧運會中國隊總扣球490次,扣死數219,扣死率是44.7%。因此得出中國隊相比之前一攻進攻效果有所提升。為了繼續提高中國隊的進攻效果,還需加強一攻進攻的扣死率同時減少主動失誤。十一場比賽的平均扣過率是29.4%,被攔率是14.6%,因為中國隊攻手善于打吊結合,避實就虛,打法靈活,突破攔網能力還是很好的,但在這些比賽里中國隊的很多調整攻都是一般球扣過,特別是朱婷在后排的輪次。就與巴西隊那場比賽而言,哪怕巴西隊接一傳不到位,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打法優勢和攻手的個人進攻能力彌補回來,繼續完成進攻甚至得分,而非簡單處理調整球。因此中國隊在面對攔網時還需靈活選取突破方式,繼續加強訓練全隊攻手的個人進攻能力,更穩健地處理調整攻能力,力求一擊致命。
(2)中國隊各場比賽一攻進攻情況及分析。
中國隊進攻比例最高的是強攻,高達56%。同時快攻的比例也非常高,高達29.6%,吊球的比例有9.9%,說明中國隊依舊堅持著靈活快變打法。由表可知,后排進攻和二次進攻的占比非常低。二次進攻是當一傳來球較高,落點又在網前適當位置,前排隊員可以起跳扣球,如遇對方攔網,可在空中改扣為傳,轉移給其他前排隊員進攻。這種打法可以增加前排進攻點,彌補一傳不到位的沖網球,并有兩次扣球進攻機會,具有較大的隱蔽性和突然性,進攻效果較好。因為本次世界杯賽一傳到位率的提高和沖網球的減少,二次進攻的使用也變少了。而后排進攻的次數和占比低則說明立體進攻方面的薄弱。后排進攻因距網較遠,扣殺的球進入對區的角度較大,能有效突破攔網,打亂常規接球,使對方后排防守不易接球,可與前排快攻戰術相結合,以前排進攻為掩護,吸引攔網,然后突然將球傳給后排,組成立體進攻戰術。因此中國女排也可以加強對后排進攻的練習和使用。
歐美強隊因為身體素質好、力量大、平均身高高和彈跳高等優勢,更傾向于強攻打法,在他們的快球體系中,由主攻接一傳,二傳只是將球傳出,其余由攻手自己發揮,這樣一來,一方面他們的快球體系真的對于到位一傳依賴性不大,但另一方面,這種模式的快球體系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所以在關鍵時刻,他們還是很少選擇傳出快球,更多的是傳給接應二傳和主攻2、4號位強攻。而中國隊始終堅持著快攻打法,因此我們也可以稍微學習外國強隊的打法,我們快攻本來就占據優勢,如果說能降低對到位一傳的依賴性,并給攻手更多的個人發揮空間,快攻就會有更多的發揮機會,將優勢擴大,中間快攻有效施壓,兩邊強攻易于施展,或許因此會有更好的整體進攻效果,這也就要求了我們所有攻手需要有更全面扎實的個人能力,而不是過分依賴一傳的到位率和朱婷的“一錘定音”。歐美強隊擅長4號位和2號位強攻,他們將高快充分結合,兩邊強攻拉開,中間高點快攻,立體結合后攻,打法非常全面。在對戰巴西比賽中,巴西隊針對攔防中國隊4號位強攻,同時大力發球限制快攻,2號位進攻又連續不理想,就能很明顯地看出中國隊女排2號位進攻的薄弱。因此還需要繼續加強中國隊2號位攻手的單人突破和扣球得分能力。
(3)中國隊各場比賽一攻得分情況及分析。
中國女排的強攻扣死率是53.7%,快攻扣死率57.6%,相比其他進攻方式,快攻扣死率是最高的,因為中國隊一直堅持著快速多變的打法,快攻戰術節奏快,扣球過網時間短,突然性和進攻性大,對手往往來不及形成多人攔網,易于突破攔網,對手防守困難,容易直接扣死得分,同時我們的快攻隊員袁心玥和顏妮也是經驗豐富的優秀副攻,有高度,能攻善攔。后排進攻次數少,相比其他進攻手段成功率低,需要提高后排進攻技術。從吊球得分數據看,得分22分,45.8%得分率,在面對多人攔網時,對方防吊球員就相應減少,吊球更具有隱蔽性和進攻性,能更輕易地突破攔網,機智地輕吊對手的防守空檔,往往能獲取更好的進攻效果,打吊結合,虛實結合,說明中國隊在進攻時善于觀察對手的攔網和防守位置,也能采取靈活多變的進攻方式。
(1)中國隊整體進攻效果與之前相比較為優異,總扣死率高;
(2)一攻主要進攻手段是強攻和快攻,進攻比例最高的是4號位強攻,進攻效果最好的是3號位快攻;
(3)中國隊與自身其他位置進攻效果相比,2號位進攻薄弱,后排進攻次數少效果一般,且調整攻大多是一般球扣過。
(1)穩固快攻的優勢,加強2號位攻手的單人突破和扣球得分能力,增加后攻的訓練和使用,提高后攻的成功率;
(2)加強攻手之間的配合程度,形成多點進攻和立體進攻;
(3)加強全隊攻手處理調整攻的能力,爭取調整攻也能扣死得分;
(4)繼續提高所有攻手的突破攔網能力和“一錘定音”的能力。
在本次世界杯賽中我們看到了中國女排的頑強拼搏與付出。用11戰全勝的傲人戰績為祖國生日獻禮。希望本研究所得到的數據和反映出的如今中國隊的一攻進攻情況,和作者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能為中國女排備戰東京奧運會提供一些理論參考依據,也希望可以對教練員和運動員提供數據參考及理論幫助,以便改進訓練方法,制定更加科學高效的訓練計劃,使我國女排水準更上一層樓,祝中國女排將來能取得更輝煌的戰績,促使我國向體育強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