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梅山第一小學 江蘇 南京 210000)
由教育部牽頭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自2015年以來至今已走過五個年頭。這五年多以來,校園足球逐步構建了“教學是基礎、競賽是關鍵、機制體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發展思路和模式。作為學校體育工作改革的突破口,校園足球不僅要提高學生體質,而且要“立德樹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育人水平,秉持“小足球,大教育”的理念,依據“重普及、抓提高”的思路,做到優化足球氛圍,提高足球競技水平。
足球課堂教學注重足球知識及足球技能的教學。除了足球課,學校的體鍛課、體育課也會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為足球技戰術的學習打下基礎。足球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圍繞足球文化開展的課堂教學還涉及到美術、音樂、數學、信息等領域。美術課上,學生設計足球聯賽會徽、班級球隊隊旗等等,音樂課上唱足球歌,數學課上分析勝負概率,競猜足球賽,信息課上制作足球相關的小視頻、動畫等。足球的獨特魅力,通過各學科間融合,滲透在學生心間,學生逐漸對足球的世界充滿好奇,逐漸樂于探究足球運動。
作者所在學校已開展了四屆的“校長杯”足球班級聯賽,一屆比一屆精彩,從各班級報名的積極性到秩序冊編排的專業性,可看出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非常重視和期待每一次的足球班級聯賽。每場比賽從記錄、裁判、遠動員、校醫、后勤等每個部門都恪盡職守。賽場上,運動員們著專業球服,比賽中嚴格遵守足球比賽規則,賽后握手致謝等,突顯校園足球聯賽的規范化。開幕式和閉幕式,均效仿足球職業聯賽流程,領導致開幕詞、運動員宣誓、裁判員宣誓、校長宣布開幕、放飛氣球等環節,營造濃厚校園足球聯賽氛圍。
學校足球運動堅持人人參與、人人提高。這里的人人不僅僅是學生,更是老師和家長。學校開展的各項足球活動,老師均參與,如,足球大課間、足球班級聯賽等等,老師和學生一起互動、一起交流,也拉近了師生關系。小學校園足球的發展,更離開家長的支持與理解。在足球班級聯賽中,很多家長發揮各自特長:制作聯賽畫報、攝影記錄精彩瞬間、擔任“足球教練”指揮比賽等等,在各位家長的志愿服務下,我校的足球聯賽彰顯“親子足球”特色,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對足球運動的興趣,這樣溫馨和諧的氛圍,每個人都受益匪淺。
小學校園足球工作開展五年有余,學生足球技能水平提高有限,課堂教學中總是停留在基礎球性教學上。各類足球活動,總看到“足球操”、“足球舞”,將足球用來做操、跳舞,而不是用來踢,失去了足球真正意義上的爭搶、對抗、配合等的初衷,無法提高學生的足球技能水平。
對于足球文化建設,也只是停留在板報、宣傳報、作文征集等淺顯的宣傳上,在發揮學生藝術特長的同時,并沒有真正滲透足球文化知識、創新思維等,限制了學生個性化發展,也削弱了校園足球的宣傳力度。
小學生的運動水平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部分有足球特長的孩子會得到學校的重視,在校園足球開展的活動中有更多表現的機會。但是校園足球并非競技足球,應該面對所有學生,讓每個學生受益,而不僅僅是關注有特長的學生,這也致使很多技能水平較低或身體素質偏弱的學生慢慢被邊緣化,失去參與的積極性。
還有一些學校并未開展全校的足球班級聯賽,只是組織個別班級踢場比賽、拍些照片、寫點新聞報道,宣傳自己學校的校園足球開展情況。這類“大而空”的做法,嚴重影響了校園足球進一步的提高。
安全問題是一個很敏感的問題,且是不可回避的問題。即使有各種保險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校方的后顧之憂,但在家長看來,只要孩子受傷,那都是無法接受的。在班級足球聯賽期間,每場比賽均安排校醫在場。但是在平時的足球課堂教學中,也會出現一些小傷病,如,學生間沖撞、摔倒等,其實無需過度關注,明明可以堅持繼續運動,鍛煉自己堅強品質,可學生下意識地就會找校醫,拒絕繼續練習。這些太過自我保護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也違背了校園足球敢于拼搏、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運動精神。
基于素質教育倡導“以生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校園足球文化建設意在讓學生通過足球活動在校園這一特殊環境中,接受德、智、體、美、勞等綜合教育,有效培養學生的求知欲,豐富學生體育文化生活,拓展知識面,以課外活動為依托,多方配合,全員參與,營造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足球文化氛圍。
我校通過舉辦足球知識競賽,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很多家長私下為孩子購買足球相關的書籍,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每年還舉辦“我說足球新聞”的演說比賽,很多有語言天賦的孩子,積極踴躍報名,但他們對一些足球專業術語比較陌生;但也有部分懂足球,愛看足球新聞的孩子,但其語言表達能力欠佳,學校會組織賽前培訓,通過新聞實例分析,專業術語的講解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足球文化、拓展知識面、大膽講解、增強信心。去年,我校又增添了“共享足球”這一板塊,有同學自己手工制作的“足球”,也有廢舊的足球,還有閑置的足球裝備等,都“捐供”在學?!肮蚕碜闱颉币唤牵晒W生課間或活動課時使用。豐富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為學生營造更便捷更實用的學習平臺。
(1)用心備課,按教學計劃上課。
足球常規教學存在隨意性,不同年級的體育老師之間沒有做到承接,想教什么教什么,自己會什么教什么,教學秩序缺乏邏輯性。但是校園足球的發展,需要每一位老師用心備課,我校體育教研組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制定教學計劃,對每一階段的足球課開展情況進行反饋和總結,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和學情分析,用心備課,制定教學計劃,做到年級之間教學內容有銜接,教師之間有溝通,提高足球課堂教學的質量。
(2)動態教學,關注個性化發展。
傳統足球教學模式傾向于靜態教學,教師提前設計好教學環境,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和示范,學生模仿老師的動作,教師不厭其煩地糾正學生的每一個錯誤動作,學生是被動的學習者,這是所謂的“規范化”,且這樣的教學只注重足球的單項技術,而足球各項技戰術之間的聯系被阻斷。
我們應更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尊重他們的個性化發展,讓他們自己在動態實戰的爭搶、對抗中發現問題,再對某個單一的技術動作有針對性的練習,這樣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還能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決斷能力。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可以提高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和對足球運動的熱情。
(3)分層教學,讓每個人受益。
足球課堂教學中,即要考慮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又要關注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可根據學校場地情況,學生情況,設計不同組別的練習,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練習時,建立幫扶小組,培養了大家團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即給能力強的同學更多展現的機會,還能讓因技能水平被邊緣化的學生找到參與的積極性。
(1)引進外教,合作學習。
足球專項技術的提高,需要專業的訓練,校隊及梯隊的建設需要引進專業的教練員來指導和交流。學校的體育老師大多非足球專項教師,在足球訓練方面,經驗和能力有待加強,因此需要外聘教練的合作與指導。
(2)組織比賽,多元有趣。
足球對學生最大的魅力就是參與其中的樂趣與激情,開展多樣的教學比賽,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參與欲望。根據學生實際所需,設置特定的場景,強化學生足球運動技能。
我校每年的足球班級聯賽,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身體發育水平,設置了三種比賽形式:一、二年級開展3vs3和2vs2的微型足球比賽;三、四年級開展四門球足球賽;五、六年級設置專業的“5人制”校園足球聯賽。不同形式的比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運動興趣。
足球班級聯賽不僅包括團隊比賽,還包括足球單項技能的PK,如:1分鐘足球顛球、足球繞桿、九宮格射準等,為更多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
校園足球聯賽的開展也促進了智慧校園的發展,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少不了視頻與照片的記錄,我校在足球聯賽中設置了最佳攝影獎、最優通訊、精彩微視頻等各類評比,進一步促進校園足球的發展。
(1)安全教育。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要求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其中安全是最重要的。校園足球運動因其具有群體性、對抗性、技術性的特點而容易造成意外傷害,尤其是扭傷、擦傷、甚至骨折等時有發生。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告知學生只要運動就會有發生運動損傷的可能性,但也只有運動才能強身健體,讓他們形成一種正確的價值觀。
在教學中,應先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講解技術動作的規范性,這樣可有效規避學生在練習或比賽中的犯規動作和危險動作。面對出現的運動損傷,教會學生如何應急處理,如,擦傷,用干凈的水清洗傷口,不可用手觸摸傷口等等。
(2)安全防護。
足球本身是一項劇烈運動,學校應建立校園足球意外傷害的應急預案,若有意外傷害,應及時開展應急救護。
開展校園足球活動時,學校應保障足球場地和器材設施的安全性,防止因場地的不平整或器材的劣質帶來安全隱患;其次教師也應關注學生的著裝是否符合足球運動,足球鞋是否合腳,衣服是不是太緊等等,著裝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能保護學生免受傷害;最后,學校應為每個學生購買意外傷害保險,使學生在發生意外傷害后有所保障。
校園足球開展五年來的實踐,通過不斷學習與交流,我校的足球教學、訓練、班級聯賽開展等各方面在逐步提高,在探索中我們逐步確定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將“安全”放在首位,聯合家長群體,多方合作,共同促進校園足球的發展,為學生提高更溫馨和諧的學習環境。
“教育是慢的藝術”,足球的教育也是“慢的藝術”,在細水長流中堅持,正確處理好足球的普及與提高的關系,通過思考與實踐,方能實現校園足球的有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