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蘇杭 孫吉嫻
淮安市應急管理局堅持以“人防、技防、群防”三防聯動思維系統謀劃,全力構建全方位、全天候、全覆蓋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為提升全市“本質安全”水平提供有力保障,有效打造永不眨眼的“平安哨”。
堅持以上率下。為增強隊伍凝聚力,淮安市應急管理局緊緊抓牢黨組改黨委的契機,制定出臺《關于建立黨委委員勇當先鋒抓示范工作機制的意見》,明確八項重點工作由局黨委委員親自抓部署安排、協調推進和督導落實。主動提請市委將安全工作納入市委常委勇當先鋒抓示范工作范疇,在重大節日、敏感節點,由市委常委親自帶隊赴掛鉤基層一線督查檢查安全生產工作,通過以上率下、示范引領,倒逼安全職責落到實處,形成“頭雁效應”。
激發隊伍活力。淮安市應急管理局堅持“準軍事化”管理,狠抓隊伍建設,始終堅持把政治學習擺在首位,把好干部隊伍思想關。通過組建黨員先鋒隊,打造黨員示范崗,引導黨員干部立足崗位實際,堅決擔負起工作職責,深入化工企業、應急救援一線,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同時,面對監管隊伍力量薄弱的突出問題,該局以公開招考、遴選、“名校優生”招聘為契機,大力選拔優秀人才,先后有化工、安全生產、法律等20余名專業性人才充實到應急隊伍。
完善督查考評。為實現機構改革以來部門新舊職能從“物理相加”到“化學反應”,該局專門制定印發《關于調整內設機構主要工作職責的通知》,對各內設機構的工作職責進行了重新優化調整,使各條線之間既職能明確,又有機銜接、相互協調。在此基礎上,圍繞“我抓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制定印發《“笑臉、蝸牛”處室(單位)評選暫行辦法》,對各處室(單位)負責的重點工作完成情況進行“月考季評”,督促各處室(單位)按月跟蹤梳理所承擔重點工作的進展落實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加強督查問效。
加快部署推進。為加快平臺建設工作,專門成立信息化建設工作小組。通過多方研討、反復論證,最終確定按照平戰結合、服務政務、高效運轉的原則,采用“市級統建、縣(市、區)分級應用”的建設模式,開發整合涵蓋監督管理、監測預警、指揮救援、決策支持和政務管理五大業務領域的應用系統,建成架構合理、整體統一、系統高效、上下聯動的全市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目前,該平臺已基本建成并在全省率先上線試運行。
強化運行推廣。為確保平臺有效運行,先后制定了平臺運行管理細則和平臺日報工作制度,明確平臺運用責任處室(單位)職責,每日對市、縣平臺推廣運用情況進行督查通報。目前,全市各縣區、園區已全部接入使用監管平臺,共接入市、縣、鄉鎮單位443家,4100條數據,平臺運用率和數據有效率不斷提升。
注重信息應用。以信息化平臺推廣為契機,通過應急平臺大數據處理運算,接入重大危險源企業42家,涉及88個重大危險源,1587個監測指標,252路監控視頻,完成企業、園區及周邊共16平方公里的三維傾斜攝影建模,加速推進全市高危行業自動化管理、機械化換人進度,實現安全生產監管的一網共治、自然災害風險智能辨識研判和應急救援全流程數字化處置。2020年10月,在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期間,首次啟用平臺應急保障系統,建立活動區域三維模型及場館內部平面圖,實現多部門聯動和信息交互,圓滿完成展會的應急保障任務。

培育吹哨群體。為進一步提升應急文化普及效率和覆蓋面,提升全民安全生產意識,以打造官方微信公眾號“古楚平安哨”為突破口,先后通過開展“全市企業員工安全素質測試”“50強示范企業線上踐諾滿意度評比”“雙節小長假、安全不放假”等活動,有效發揮了新媒體在提升安全意識、普及安全知識方面擴音器的功效,力求把安全意識“植入560萬淮安人基因”。截止目前,“古楚平安哨”微信公眾號擁有粉絲達68萬。
打造吹哨尖兵。充分借鑒網格員隊伍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在安全生產領域既培育專業精通的“深喉”,發揮“啄木鳥”作用,以專業的眼光去發現企業安全隱患;又發展最前端感知單元的“吹哨人”,鼓勵企業職工和社會公眾舉報企業違法違規行為,將安全生產主動融入社會管理大防控體系,打造10萬人規模的安全志愿者隊伍。
拓寬吹哨渠道。進一步拓寬解民意、聽民聲的安全生產舉報渠道,該局將“12350”舉報電話納入“12345”平臺,并在“古楚平安哨”微信公眾號搭設“吹哨有獎”平臺,開通“微信+隨手拍”“微信+吹哨有獎”功能,對舉報各類安全隱患與事故的“吹哨人”予以獎勵,形成良性互動模式,從而吸引更多群眾參與安全生產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