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內社會經濟發展的加快,現代科學技術水平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計算機科學技術的出現大大促進了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在物聯網的發展過程中,由于需要應用很多技術,它將對社會科學研究的創新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本文深入研究了計算機科學技術與物聯網的關系,并從計算機科學技術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其對物聯網發展的重要影響。從而為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實用價值。
關鍵詞:計算機科學技術;物聯網;發展;推動作用
1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先后進入了計算機時代和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科學技術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物聯網逐漸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通過物聯網的發展,我們應該最終達到“萬物互聯”的目的,從而促進社會水平的提高。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物聯網將在促進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發揮強大的作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作為核心要素之一,需要對其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專業的技術支持。
2計算機科學技術與物聯網之間的聯系
2.1物聯網的結構分析
物聯網作為一種結構,具有很強的系統性。一般來說,物聯網由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組成。從感知層的角度,即通過數據收集,有效整合、總結相關數據信息,并準確定位。感知效用的充分發揮需要依靠有效的信息功能。只有運用計算機科學技術,才能實現感知層的效用。從網絡層的角度來看,即有效利用互聯網技術充分展示通信功能。如果基于物聯網系統的層面,不難看出信息傳輸的實現需要依靠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結合。從應用層的角度來看,就是根據行業的具體需求應用相關的數據信息。例如,在物流系統中,感知層和網絡層分別負責將與表達相關的數據轉化為有效信息,并將其放入系統中進行科學配送。應用層的任務是依靠相關軟件來保證物流跟蹤和快遞查詢的順利進行。
2.2計算機科技與物聯網技術的聯系
建立物聯網系統的核心是有效利用計算機科學技術。如果立足于基礎層面,物聯網系統的順利運行離不開計算機軟硬件的支持。經過不斷的發展,物聯網系統的功能逐漸增強。計算機科學技術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因此,我們不僅要不斷提高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和實力,深入完善軟件功能,而且要促進計算機技術與其他技術的高效連接,從而逐步擴大物聯網的規模,充分展現物聯網的價值。
3計算機科學技術對物聯網的推動作用分析
3.1完善物聯網技術基礎
在這個階段,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數據庫的容量也在不斷的擴大。軟件開發技術的逐步興起,將增強物聯網的信息交換能力。同時,還可以使物聯網系統平穩運行,有效防止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出現。此外,完善物聯網技術不僅是確保各類企業在社會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也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
3.2實現智能家居體系的構建
目前,物聯網技術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從智能家居的角度來看,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快速將電子產品與傳感器連接起來,從而達到智能控制的目的。與家用傳感器一樣,它可以有效地收集溫度、加工數量、濕度等相關數據信息。在智能家居控制設備包括用戶的各種需求,如安全報警設備、環境遙感設備和家用醫療設備,可有效滿足特定用戶的實際需要,顯著改善公眾的生活質量和真正感到更加親密和安全回家的體驗。
3.3促進物聯網發展
目前,我國各行各業都十分重視信息化發展機制,并將物聯網技術作為推動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但從宏觀層面看,國內物聯網技術發展時間較短,整體技術應用水平有待提高。國內計算機科學技術具有一定的優勢,因此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潛力也受到了公眾的特別關注。目前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目標是在計算機科學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物聯網系統的規模,進一步開發相關功能。這樣,我們就可以促進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顯著提高公眾的生活質量。此外,如果計算機科學技術能夠深入提升,物聯網的技術架構將會進一步優化,使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價值得到全方位的體現。
4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社會中,計算機技術、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在此前提下,社會各界對物聯網技術高度重視,對物聯網技術進行全面分析,并將其應用于具體實踐中。從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與發展來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不僅是實現物聯網技術發展的基本要素,也是使物聯網更加多元化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拓展物聯網系統應用空間、提高其穩定性的前提要素。因此,相關企業和研究人員應特別重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進行具體的分析,并建立一個基于層次物聯網的高層次、高層次物聯網系統開發模型。通過以上方式,我們可以促進國民經濟水平的穩步提高,最終促進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一軍.計算機科學技術對物聯網推動作用芻議[J].南方農機,2021,52(23):174-176.
[2]王淋,馬金鳳,左海維.醫工結合背景下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提升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50):96-97.
[3]SanjayKumar.GreenComputingandItsApplications[M].NovaSciencePublishers,Inc.:2021-11-29.
[4]周偉,周芃瑋,譚振江,宋秀萍.計算機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探索[J].福建電腦,2021,37(11):64-66.DOI:10.16707/j.cnki.fjpc.2021.11.015.
[5]王彥東.提升小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的思考[J].新課程,2021(46):155.
[6]呂友波,秦相林,蘇曉東,張必英,潘慶和.面向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培養的Python課程設計[J].計算機教育,2021(11):172-175.DOI:10.16512/j.cnki.jsjjy.2021.11.039.
[7]張智豐,姜靜清,趙琳娜,圖雅,郭麗娜.“四共建一提升”地方民族院校校企共搭大數據實踐創新平臺的探索與實踐——以內蒙古民族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31):39-40+46.DOI:10.14004/j.cnki.ckt.2021.3096.
[8]白青松.淺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現代化運用[J].信息記錄材料,2021,22(11):39-40.DOI:10.16009/j.cnki.cn13-1295/tq.2021.11.015.
[9]PandianVasant.AdvancesofMachineLearninginCleanEnergyandtheTransportationIndustry[M].NovaSciencePublishers,Inc.:2021-11-01.
[10]TonyaRandolph.ArtificialIntelligence:Work,MachinesandHumanInteraction[M].NovaSciencePublishers,Inc.:2021-10-28.
個人簡介:
張淏炟,男,籍貫:遼寧省興城市,學歷:本科,就讀于遼東學院信息工程學院B1806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號:0917418031,研究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