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龍 范彬
摘要:鉆孔灌注樁作為水利施工關鍵技術,施工之前必須做好準備工作,確保施工設備與材料無誤,施工中注意施工細節控制,確保每項施工都能夠順利完成,由此保證水利施工質量,發揮鉆孔灌注樁的施工價值。
關鍵詞:水利施工、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
引言: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尤其重要,鉆孔灌注樁施工數通常會涉及許多施工環節且相對比較復雜,因此在實際施工中必須對施工質量進行嚴格、有效的控制,為充分保障水利工程的穩定性,還需強化控制施工材料。此外,為充分發揮這項施工技術所具有的作用,促進我國水利工程的健康發展,在施工之前有必要結合施工實際情況來選擇恰當的施工技術。
1水利施工中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極易出現的問題
1.1斷樁
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斷樁,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是因為在灌注混凝土的過程中,導管提起的過高,致使導管中的混凝土發生離析現象,再加上后期未落實好封管工作,繼而導致灌注樁發生斷裂現象。另外,在混凝土的灌注中,灌注的時間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施工單位應當仔細地對其實施規劃,如果灌注時間超出了允許范圍內的話,那么混凝土的強度必將大大的減弱,繼而嚴重影響混凝土的使用質量。
1.2縮徑
大部分水利工程在實施鉆孔施工期間,因為施工人員未將鉆孔的力度及速度嚴格把握好,從而造成出現較大的鉆進壓力,導致鉆頭在進入淤泥時,孔內流入了大量的淤泥,再加上受到一定壓力的影響,孔內的水泥漿將會慢慢地趨于平衡。但是在此過程中,還會有某些無法規避的問題出現,而縮徑就是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縮徑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鉆機在穿過淤泥實施鉆孔操作時,因為存在一定的阻力,鉆機的壓力會逐漸減小,最終在無油壓的情形下出現空轉現象。
1.3鋼筋籠上浮
在鉆孔成孔之后,需要對混凝土實施澆筑,在此期間很容易出現鋼筋籠上浮的情況,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清孔工作未做到位,如此一來,便會有許多的泥塊殘留于孔,這樣在對混凝土進行澆筑時就很容易出現混凝土漿面不斷攀升的情況,繼而導致鋼筋籠出現泥漿堵塞情況,進而使混凝土的流動性受到極大的影響。此外,在對鋼筋籠進行制作的過程中,也極有可能存在質量問題,這樣鋼筋籠在使用的過程中就極易出現變形情況,同時,在施工過程中就很容易出現鋼筋籠上浮的現象。
1.4導管進水
在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極易存在導管提起過度的現象,此種情況極易造成接頭部分漏水現象的發生,繼而導致出現混凝土流動或離析等現象。而導致接頭部分發生漏水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夠的灌漿量或者未密封好導管連接處,所以,在施工期間,應當嚴格檢查導管的埋住情況,以確保其密封性良好。
2水利工程鉆孔灌注樁的施工技術要點及質量控制
鉆孔灌注樁的施工技術作為水利工程施工建設中作為常見的一種施工技術,其主要原因是按照泥漿與護壁為基礎進行施工作業。一般都是利用導管方式,直接混凝土進行澆筑施工,不僅可以減少建筑工程施工材料過度的浪費現象,還能確保工程建設整體質量。然而,由于水利工程自身特殊性的特點,極易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致使鉆孔灌注樁施工的質量有所影響。若是施工現場管理的工作不夠,施工人員未按照正確地操作流程施工,勢必會留下較為嚴重地質量病害,嚴重的威脅到周圍居民生活的安全。所以,施工單位應對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的要點進行認真分析,并且對施工質量采取有效控制,保證水利工程整體施工建設質量,進而促使水利工程行業的不斷發展。
2.1測量定位
在水利工程施工之前,首先應在施工范圍內進行原地形的測量及勘察,結合施工設計的圖紙進行場地的整平及放樣。在施工中應及時將場內積水進行排除,修筑施工的道路及排水的設施,并且提升布置好臨時用電及用水系統的設施。若是在施工中遇到不良土質的地段,還應進行相關的碾壓及地基處理的工作。其次,應該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依據,通過GPS全站儀,在灌注樁的軸線、樁號、高程測量放線處進行挖孔、定樁位。利用木樁及小型的預制混凝土樁,在孔口的外圍處把樁位縱橫軸線標記好,并且注意對保護樁位的縱橫軸線及基準定位。
2.2開鉆成孔
在進行開鉆成孔的過程中,首先應按照鉆機平穩地搭建底架,鉆頭與鉆桿中心應和護筒項目的中心對準,將其偏差控制在50mm以內。其次,進行鉆孔的時候,鉆桿或是吊應垂直地面,在施工期間用線錘隨時進行檢查,避免出現鉆孔傾斜。最后,在鉆孔的過程中,鉆孔的速度應盡可能的慢速均勻,特別是在護筒的出口處,需防止出現失穩及滲漏。在地層極易變形的地方,鉆速及鉆壓都應加強控制,避免出現鉆孔傾斜的問題。在易縮徑土層的部分,應進行相應的復鉆。在硬塑的黏土層處,可采取中高檔鉆速鉆孔。在淤泥及粉砂層處,則是應用低檔鉆速鉆孔。
2.3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在灌注鉆孔樁水下砼前,應對導管進行水密承壓及接頭抗拉性的試驗,水密試驗地水壓應力不能低于孔內水深的1.3倍壓力。承壓試驗水壓力不能小于管壁、焊縫承受地最大承壓力的1.3倍。導管試拼后應編號并標明導管自下端向上的累計尺度,連接后的導管軸線偏斜不得超過其長度的0.1%。灌注水下混凝土清完孔之后,就可將預制的鋼筋籠垂直吊放到孔內,定位后要加以固定,鋼筋籠制作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在骨架箍筋上需裝環型砂漿墊塊或是限位鋼筋,確保滿足設計要求地保護層厚度。之后,用導管灌注混凝土,在灌注混凝土的過程中不能中斷,否之極易出現斷樁的現象。導管的下口至孔底距離應在20-40cm。首批的混凝土灌注之后,導管應埋入砼內不小于1.0米,在灌注的過程中需不斷的探測孔內的砼面位置,及時進行調整導管的埋入深度,導管的埋入深度應在2.0m-6.0m之間;禁止把導管拔出砼面。砼應連續灌注,嚴禁中斷,在導管內砼不滿,及含有空氣時,后續砼要徐徐灌入,不可用量過大過急,避免導管內會形成高壓氣襄,擠出導管節間膠墊,造成漏水。
在孔內砼面上升至鋼筋骨架下端的時候,為有效的避免骨架被混凝土頂托上升,導管應保持一定的埋深度,并且適當的放慢灌注的速度,進而減少砼上升的沖力。在砼進入骨架2m之后,可以適當的減少導管埋置的深度。為了確保砼灌注樁地質量,在灌注樁結束的時候砼頂面高出設計樁頂高程1.0米,待下道工序施工前鑿除。砼鉆孔灌注樁百分之百進行樁檢測,來評定樁的質量。
除此之外,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應連續作業,為進一步的保證工程連續及工程建設的質量,應配備兩套或是更多的混凝土灌注設備,防止因設備故障的問題造成工程建設工期的延誤等出現。
結束語:隨著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愈來愈多,工程規模愈來愈大,越來越廣的運用范圍,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是一種非常有發展前途的混凝土施工技術。在水利施工經過中,因為其自身的特殊性,對于基礎的穩定性與強度要求相對高,而且施工比較困難,這就需要使用特別的施工工藝,對基礎實施處理。鉆孔灌樁技術的運用,在非常大程度上滿足了水利項目的建設需求,其作用是特別巨大的。
參考文獻
[1]駱然.水利施工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方法研究[J].水利技術開發,2018,45(05):31-32.
[2]孫彥明.試論水利施工中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J].中國科技投資,2018,(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