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笑冬 康麗娜 裴洪亮
摘要:倉庫管理是電力物資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電力物資供應和電力系統正常運行的基礎。在倉庫管理中加快庫存物資的周轉,提高庫存資源的利用率,可以提高電力系統的工作效率。21世紀信息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興起,使電力物資倉儲管理有了新的發展,為了對不同地區的電力物資進行集中管理,形成了以地區電力物資調配中心為核心的智能存儲網絡。在智能物料倉庫系統中集中調配物料,可以加快動力物料的流通,簡化管理程序,提高倉儲管理工作效率。本文對電力材料智能存儲網絡的建設進行了研究,在分析電力材料智能存儲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建設策略。
關鍵詞:電力物資;智慧倉儲;網絡建設
智慧化技術在企業的典型應用是智慧企業建設,企業經營的全過程都可實施智慧化運作。現代物流系統中的倉儲,表示一項活動或一個過程,以滿足供應鏈上下游的需求為目的,在特定的有形或無形的場所,運用現代技術對物品的進出、庫存、分揀、包 裝、配 送及 其信息進行有效的計劃、執行和控制的物流活動。只有構建結合倉庫選址布點、運輸配送線路優化而組成的倉儲“網”,才能保障供應鏈一體化下物流系統的高效運行。
1 智慧倉儲網絡的內涵
智慧化的本質是建立“虛擬大腦”系統,使實體具有“智慧”,大大提高“智商”,變得更加“聰明”。物資公司在為需求側提供服務的過程中,通過構筑自適應、自思考、 自調節、自組織、自我維系五大能力,不斷提高倉儲、配送和調配服務過程中的運營智商、組織智商、服務智商,建成具有國家電網公司特色、變被動響應為主動供應、各環節緊密銜接、高效運轉、智慧運行的面向業務全流程的智慧倉儲網絡。
1.1業務全程可視化
以標準化為管理基礎、通過自動化設施設備等設施 基礎和信息化IT基礎,構建基礎支撐平臺和業務運營平臺,實現倉儲、運輸、調配業務全程可視化,不斷構筑物資公司對需求側服務的自適應能力,提升企業的運營智商。
1.2業務全程協同化
打破各業務部門管理墻,構建面向業務的計劃—執行—分析—預警—監控體系,實現跨部門協同;與需求側和供應商進行流程協同;通過協同管理平臺,不斷構筑物資公司的自我組織和自調節能力,提升組織智商。
1.3業務全程決策智能化
實現將信息轉化為知識、知識轉化為行動的快速、動態決策組合;通過經營決策平臺,不斷構筑公司的自思考和自我維系能力,提升服務智商。
2 智慧倉儲網絡建設
2.1 智慧倉儲網絡的基本框架
電力物資智慧倉庫網絡建設的基本框架是以策略標準、信息化、自動化倉庫、平庫作業設施設備為基礎支撐,通過與倉儲、配送、調度及其他相關業務協同實現業務運轉,并通過可視化、考核、分析決策等方法進行監控決策。
2.1.1 基礎支撐
智慧倉儲網絡建設以倉庫節點基礎 能力建設為核心,通過策略標準梳理固化,實現管理標 準化,通過信息化覆蓋,實現業務信息化,通過自動化倉 庫及非自動化倉庫作業設施設備建設與應用,實現作業 自動化。
2.1.2 業務運轉
智慧倉儲網絡建設不僅僅是倉儲能力或倉庫基礎設施建設,其高效運轉依賴于策略和流程的智慧驅動,注重物資倉儲、配送、調度及物資其他業務環節的有效配合,同時注重物資部門與需求側及供應商之間的有效協同。
2.1.3 監控決策
智慧倉儲網絡建設以策略驅動實現業務路徑智能選擇、流程驅動實現業務流程智能監控,并通過可視化技術進行有效的監控和展示,為各環節的業務考核及分析決策提供依據。
2.2 智慧倉儲網絡運營結構
智慧倉儲網絡運營的基本結構是以物資調配中心為“大腦”,以供應商為起點,以項目、運維檢修、應急搶修等各類物資需求側為終點,通過整合中心庫、周轉庫、倉儲點等各級倉儲資源及運輸配送資源,通過物資調配中心進行網絡調度和實時跟蹤監控,確保各類物資高效有序地供向物資需求側。調配中心是智慧倉儲網絡的“大腦”和可視化中心, 各級倉庫是智慧倉儲網絡的中轉吞吐節點,車輛及配送運輸線路是聯通各級節點的脈絡,調配中心通過專用光纖通道及各類移動網絡技術接入將倉儲、運輸配送的實時信息,實時掌握業務數據、作業動態、視頻安防等信息,并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調度、監控、預警、統計,為考核和決策提供依據
2.3 智慧倉儲網絡建設的關鍵
2.3.1 科學存儲揀選策略
一是針對常規物資的存儲 和物流特點,優化存儲揀選策略。二是根據線纜、異型件 的物理和物流特性,制定堆放、搬運、存儲、揀配方案。三是根據物資和業務的特點,設計各種倉儲專用工具。
2.3.2 應用現代物流技術
一是貨架、容器、物資標簽采用 RFID 和條形碼雙模支持,利用RFID通道門,實現物資出入庫校驗和自動記錄。二是采用自動倉儲機,在非自動化立體倉庫實現對體積小、出入頻繁物資的自動化管理。三是利用流利式貨架實現高物動量物資的快速揀選。四是自動化倉庫利用閑時任務自動盤點,非自動化倉庫重點物資實時自動盤點。
2.3.3 信息技術集成
一是倉儲、配送作業全面實現信息化,與 ERP、ECP實現對接。二是調配中心實時掌握倉庫作業信息、流程信息、預警信息、視頻信息等,為監控決策提供可視化支持。
2.3.4 管理優化創新
一是以標準化、自動化、信息化為基礎支撐,強化各相關環節的業務協同,實現智能化運轉、監控、分析、決策。二是建立倉儲物資物動量信息分析與物資存儲聯動機制,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動態優化存儲揀選策略。三是庫存物資按貨主管理,為VMI和寄存物資提供功能擴展,將供應商的資源納入倉儲網絡進行協同統籌。四是發揮調配中心倉儲管理的“大腦” 的作用,實現統一監控、分析和決策。
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要應用各項管理和技術手段,設計了智慧倉儲網絡的軟硬件和運轉機制。通過標準化研究夯實了管理基礎、通過信息化建設實現了業務管控、通過自動化實施提高了作業效率、通過協同化運作集成了業務鏈條、通過智能化分析提供了決策支持,圍繞物力資源的科學調配和高效利用,實現了減員增效、提升物資管理效率和效能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忠. 電力物資智慧倉儲網絡建設探究[J]. 大科技, 2020, 000(007):57-58.
500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