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 楊建超
摘要: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建筑工程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業的發展必須服從人們的需求,同時也需要與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相統一,這樣才能保證建筑業的發展總是朝著人們需要的方向前進。建筑工程影響建筑整體質量的關鍵因素是框架結構工程技術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所以,研究建筑工程的框架結構工程技術有利于建筑業的發展。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討了建筑工程框架結構工程技術,以供參閱。
關鍵詞:建筑工程;框架結構;工程技術
引言
我國科技水平在不斷的提高經濟飛速發展,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人們的思想意識也在發生著改變?,F階段的人們對于自身的居住環境越來越重視,建筑行業也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它不僅僅為我國的人們帶來了實質性的好處,與此同時也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增長。在建筑業盛行的當下,建筑工程框架結構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可以說建筑工程框架結構的工程質量決定著整個工程的質量。目前階段根據以往的工作成果來看,建筑工程框架結構工程依然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是制約整體建筑工程質量的重要原因,面對現存問題,需要與之相關的工作者總結以往的工作經驗,結合實際情況,給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為日后建筑工程的總體質量打下基礎,使得建筑工程框架結構工程當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
1建筑工程框架結構的類型分析
目前,建筑工程的框架結構類型主要分為裝配式、裝配整體式、全現澆式、半現澆式這四類。裝配式的建筑工程結構框架主要是指所有的構件都是在現場預制完成并在施工現場進行焊接裝配。裝配式的建筑結構框架具有很短的工期、較少的模板耗量,但是建筑結構框架的整體結構并不強大,具有很差的抗震能力。裝配式整體建筑工程框架在現代建筑工程中運用的非常廣泛,工期也很短、耗量也很小,整體性和抗震性很強,但是施工工作非常復雜。全現澆式建筑工程框架結構主要是對板、柱、梁等承重構件進行澆筑、支模、綁扎和養護等工作,且這些工作都在施工現場完成,整體性、抗震性好,但是工期很長、耗量很大。半現澆式建筑工程框架結構的柱和梁需要現場澆筑,樓板需要預制,盡管混凝土的澆筑量和模板的耗量比較小,使得成本降低了,但是其整體性能和抗震性能非常不好,在建筑工程框架結構基本不被使用。由此可見,在建筑工程框架結構的類型中,裝配式整體建筑工程框架運用的最為普遍和廣泛,且綜合性能比較強,性價比非常高。
2建筑工程框架結構工程技術
2.1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的澆筑過程是混凝土施工的重點環節,因為混凝土中存在著大量的水分,所以,需要控制好混凝土中水分,避免混凝土內部溫度變化過大,導致造成混凝土的內部形成一個大的拉力,從而出現裂縫。首先,施工人員需要控制好混凝土材料的配比管理,應用施工標準來規范混凝土的澆筑步驟,確保澆筑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其次,施工人員在拌制混凝土的過程中,還需要做好混凝土的運輸管理,因為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非常容易發生泄漏好,所以,施工單位需要做好混凝土的運輸管理,保證混凝土的最佳硬化程度。最后,施工單位在進行混凝土振搗作業時,一定要確保澆筑作業和振搗作業是分開進行的,確保振搗過程中,混凝土與柱底部有所接觸。另外,施工作業人員在澆筑混凝土時,還需要確定框架模板外部的網柱位置,避免出現澆筑不規范等操作問題。如果發現澆筑混凝土存在質量問題,需要及時進行整改,以便提升混凝土工程的質量。
2.2鋼筋工程施工技術
在鋼筋建筑工程框架施工中,針對具體施工中遇到的問題,首先應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在建筑施工中,鋼筋是保證建筑堅固性的重要材料。要對鋼筋的型號和數量等進行嚴格的管理,使其符合施工標準要求。同時對置于高空的材料要進行集中管理和分類,按其用途進行歸類捆綁、固定。以免發生高空墜物或者影響正常施工。其次,在鋼筋工程施工中,要準備好焊接工序的準備工作。焊接工序是確保焊接質量的重要部分。絕對不能忽視。在焊接前要審查施工焊接技術,并進行相應的檢驗,對不合格的鋼筋材料要堅決杜絕。同時做好力學實驗工作,對鋼筋進行復檢,確保鋼筋在焊接時能夠確保焊接工藝和焊接質量。對于焊接人員的焊接技術也要進行相關的培訓。提高焊接人員的施工技術和專業素質,使其能夠確保焊接工作的順利完成。第三,鋼筋籠施工。鋼筋在焊接、測量和控制、安裝和拆卸方面具有一定的技術要求。在建筑框架的施工初期,需要使用加固框架來制作最初形成的建筑主體,然后通過核心墻等,使整個建筑主體達到穩定的效果。在安裝鋼筋框架時,主要應用是加入強力鋼成型法。需要做好加固環,然后與鋼條對準焊接。焊接完成后,它需要儲存在干燥涼爽的環境中。當鋼筋骨架完成后,上部結構需要連接到下部結構的鋼筋籠。在焊接工作完成后,為了防止工程框架出現收縮變形,需要對放樣與下料施工進行嚴格的控制。施工時要預留一定的空隙,為收縮留出足夠的空間。
2.3模板施工技術
(1)基礎模板安裝施工技術。在模板施工之前,需要進行墊層施工,墊層施工完成之后,要對水平基礎進行測量,測量的標準是軸線,在測量時,測量人員要使用基礎的平面尺,測量的主要對象是各個需要的邊線,測量時要做好暗柱角的標記,這樣做能夠為模板的安裝與固定提供支持?;诖?,可以進行模板的安裝,第一步是固定材料支柱,通過標記號的暗柱角可以更加科學的進行固定,能夠滿足工程施工對模板硬度和穩固性的要求。此外,還能夠不斷提高模板的承載力。在安裝基礎側模時,施工人員需要加強對安裝角度的控制,確保垂直角度合理,在安裝的整個過程中,都要關注安裝偏差,在工程標準要求下,安裝偏差需要控制在小于3mm的范圍內。在模板安裝完成之后,要對模板和墊層之間的縫隙進行處理,一般要采取水泥砂漿對其進行密封處理,這樣做的目的在于避免出現漏漿現象。模板的安裝應確保邊線順直,因此需要對模板上口進行校直,校直時采取通線進行。(2)主體結構模板施工技術。在該施工過程中,需要將立桿立在堅固的平面上,因為其是支撐整個建筑結構的關鍵,因此需要保障在施工完成后,能夠承受荷載后不會被壓垮。一旦該步驟不符合標準,便會造成下層的支撐構件不能去除,必須要對前一個固定好,才能進行后續的步驟,因此會對整個項目的施工造成影響,使工期延長,成本增加。因此需要嚴格按照相應的規范來進行主體結構模塊的施工。(3)模板的拆除。在拆除模板的過程中,也有相應的標準與規范,需要先拆除后續立起的模板,最后拆除先立的模板;先拆除承重少甚至不承重的,而后拆除承重大的模板。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框架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我們發現工程框架結構工程技術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鋼筋、混凝土以及模板等都會影響框架結構的穩定性以及安全性,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提高建筑工程框架結構以及工程技術水平。建筑工程質量需要有高質量的建筑材料、完善建筑框架,并且各個環節的問題都要予以重視,建筑結構工程師必須要進行科學的框架結構設計,這樣才能夠確保建筑行業在市場中長效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孟小鵬.建筑工程框架結構工程技術[J].產城:上半月.2021(08):0182-0183
[2]劉高俊,徐宇熙.建筑工程框架結構工程技術[J].華東科技:綜合.2021(06):0075-0075
[3]李大攀.建筑工程框架結構工程技術[J].電子樂園.2019(15):0053-0053
1211500520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