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振濤
摘要: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田水利灌溉占據十分重要的作用,與人們的生產生活聯系密切。為了促進現代農業的穩定發展,節約水資源,應在農田種植期間合理應用水利灌溉技術。基于此,本文將對提高農田水利灌溉質量的有效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農田水利;灌溉質量;有效措施
1 提高農田水利灌溉質量必要性
1.1 促進節水,保護自然資源
水資源分布不均勻,南部水資源多,北部水資源少。要推動節水,為農田灌溉管理作出貢獻,必須提高農田水利灌溉質量,實施梯度型水價模型,減少水資源流失和浪費。與此同時,通過引進先進灌溉技術和節水灌溉,實現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
1.2 維護用水秩序,促進社會和諧
水利工程建設必須合理分配農田用水,統一管理保護與灌溉。與此同時,為了使水資源管理更加明晰,減少爭議,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實行公開、透明、明晰的管理。
1.3 提高農業收益,保證生活質量
隨著氣候變化,氣候問題日益嚴峻,為了幫助農民增加產量和收入,改變“靠天吃飯”的現狀,要加大地方灌溉基礎設施建設,采取健全科學的經營方式,實行節水灌溉。建立合理的水費標準,減少農民的“水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2 當前農田水利灌溉技術存在的問題
2.1 管理方式粗獷
在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到落后的管理體制的影響,很多水利工程都存在著管理不到位的情況,各項水利設施的利用效率普遍較低,無法發揮節水灌溉、防洪蓄水的作用,整體的灌溉管理節水效益較低。在不少基層地區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盲目擴大建設規模,各種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推廣應用效率較低,經常應用傳統的灌溉模式,使得大量的淡水資源被浪費。目前,大部分基層地區的農田水利灌溉設施的建設和功能發揮完全不相匹配,制約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2.2 各種新型農田水利灌溉技術運用不足
各類新型農田水利灌溉技術應用不充分,目前溝渠灌是一種較為普遍的農田水利灌溉方式,但運河灌溉最突出的問題是滲水問題嚴重,水資源浪費嚴重。隨著各類新型農用灌溉技術成本較高,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還不普及,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極為不利。
2.3 管理體制不健全
現階段在廣大基層地區還沒有構建完善的農田水利灌溉管理體系和管理規章制度,即便是構建了相應的管理體系和規章制度,也普遍存在著操作性較差、流于形式的現象,造成責任分工不明確、分工不明晰、監管空白的現象,再加上區域之間淡水資源供給不平衡使得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供水問題進一步加劇。由于缺乏科學的管理機制,使得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很大的隨意性。管理機制不健全,無法進行有效的監督,水資源嚴重浪費,各項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無法在廣大基層地區得以深入推廣和應用。
2.4 資金投入不足
現代農業理念對整個農業生產體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作出動態化調整。在現代農業發展背景下,國家每年出臺了一系列的支農惠農政策,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基層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但由于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是一個十分系統并且周期較長的工作,需要投入充足的資金,國家投入的有限資金暫時無法滿足實際需求。
3 提高農田水利灌溉質量的有效措施
3.1 增加投入資金
一方面,管理部門應積極向上級部門反映當前農田水利灌溉工作的成本問題,結合實際申請專項貸款,補充更多運營資金,為農田水利灌溉過程中各項工作的運行提供專項資金渠道。同時,管理部門也可以引入社會資金,利用社會資金實現農田水利灌溉設施的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各項灌溉設施作用。另一方面,管理部門應加大農田水利灌溉功能的宣傳工作,覆蓋全部農民群眾,提高農民參與農田水利灌溉的參與度,使農民充分認識到灌溉的意義與價值,調動生產積極性,自愿加入資金籌集工作,引入更多民間資本,保證不同區域農民群眾可以在農田灌溉工作中獲得更多利益,促進農業經濟的均衡發展,推動社會和諧穩定。
3.2 完善灌溉制度
為了有效提高農田水利灌溉質量,相關部門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建立完善可行的灌溉管理運行機制。一方面,應做好當地農田水利灌溉的調查工作,結合實際需求建立完善的農田水利灌溉管理體系,因地制宜運行水利灌溉服務機制,分層次開展管理工作,明確管理責任,有效解決農田水利灌溉多頭管理問題,全面提高灌溉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應結合農田水利灌溉重點項目,完善制度設計,尤其注重節水灌溉工作。為了增強種植人員的節水灌溉意識,相關部門還應定期組織開展水利灌溉培訓工作,并執行階梯水價制度,根據不同灌溉量確定不同用水價格,有效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達到節約用水的效果。
3.3 強化管理人員素質,全面提高灌溉管理水平
農田水利工程實施需要一定的技術能力,以更客觀地判斷監督。運用經濟手段,提高施工人員素質,加強技術人員管理,確保節水灌溉工程的實施,保證節水灌溉項目運行。目前,傳統的灌溉方法主要是溝渠灌,其缺點主要表現為:一方面浪費水資源,另一方面不能滿足不同生長期作物的需要。精確灌溉技術的優勢在于能夠根據作物生長階段的特點和需要,確定灌溉用水的消耗。實踐證明,合理應用該技術,不僅可顯著提高灌溉質量,而且可為節約水資源奠定良好基礎。日益完善的自動化設備有助于調控灌溉技術的發展。很明顯,自動化設備的作用主要是分析土壤狀況、水和肥料。控制灌溉技術既能改善灌溉質量,又能保證作物的質量和產量。預測灌溉技術是精密灌溉技術的延伸,需要借助感知設備和分析儀器來完成作物狀況分析,將氣象預報作為農田用水預測的依據,確保有水可得。
3.4 加大宣傳力度
為了有效改變以往水利灌溉模式,解決水資源浪費問題,相關部門應加大對農田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與普及力度,指派專業技術人員與村委會合作,實地考察了解農村實際情況,在村干部的帶領下,技術人員挨家挨戶的全面調查,并宣傳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引導農民了解到以往粗放式灌溉技術的缺陷,并指導農民適時使用新型灌溉技術,節約水資源,降低種植成本,由農民自身利益出發,調動其參與積極性。為了達到預期的推廣宣傳效果,相關部門還應在農村地區建設高質量的節水灌溉工程,有效應用現代化的灌溉管理技術,保證節水的有效性,充分發揮節水灌溉功能的節水效果,促進我國農業面向現代化、科學化方向發展。除此之外,還應在農田水利灌溉過程中引入高科技技術,提高灌溉的科技化水平,保證灌溉質量。相關部門應設立自動化灌區,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自動化技術的應用,與灌區形成高度融合。為了實時監控農田水利灌溉情況,還應建立渠道水閘自動控制與信息采集運輸系統,從而精確計量灌水量,實現準確調節,通過高效的農田水利灌溉體系,保證灌溉管理效果。
4 結束語
在新時期,水資源的供給問題日益突出,為了保證和促進農業的持續發展,必須進行水資源的合理配置。灌溉質量在農村水利和灌溉管理方面,必須找到優化農業制度、增加農民收入、奠定農業發展基礎的有效途徑。農田灌溉質量的目標是節約用水、提高農田管理質量、方便農民經營、減輕農民負擔。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設與管理十分重要,優化農業系統,實現增加農民收入,為農業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黨勝利.農田水利工程中高效節水灌溉發展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1(20):116-117.
[2]黃潔.提高農田水利灌溉質量的有效措施[J].農家參謀,2021(21):189-190.
[3]劉宇.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運用探究[J].農家參謀,2021(21):191-192.
146650052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