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治浪 郭浩洋
摘要: 水能源作為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得到廣泛應用。水電項目的數量正在迅速增加。。在開發和利用水資源的同時,還能夠對水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進行解決。但是,有部分水利水電工程在設計環節缺乏對各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引發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問題,將生態理念應用到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能夠很好地迎合自然發展規律,實現水利水電工程與自然生態環境的和諧共處。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生態理念;應用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水利水電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生態友好的概念已經被大多數人接受。許多工作都要求在環境友好的前提下開展,相關人員必須提高對水利水電設計當中貫徹生態理念的重視程度,優化設計方案,處理好環境與建設之間的關系,盡可能達到環境與水利水電事業雙贏的最終目的。
1水利工程設計中的生態理念模式
遵守自然規律,保護生態。由于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與周邊生態密不可分,因此在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需要更加關注自然環境,避免造成環境不可逆的破壞。水利水電工程作為國家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本身具有的常規功能外,還具有公共屬性,考慮社會價值,也就是在防洪抗災、航運發電中的巨大作用。①在進行水利工程施工建設設計的時候,需要相關人員對生態環境和水利工程建設之間的關系進行全面的探討,對整個工程遭受破壞的程度有所了解;②水利工程設計對整個工程建設有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優化生態理念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能夠更好地發揮出水利工程的效能;③將生態理念和水利設計融合在一起能夠實現水利工程和生態環境的共同發展。
2生態理念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2.1提高人員生態意識
將生態理念應用于水利水電工程設計,可以有效減少其對區域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也能很好地促進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在實際操作中應做到以下幾點:1)應加強設計人員的生態環保意識,確保其能夠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對自身的設計理念進行創新,在進行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的過程中,考慮工程本身功能需求的同時,應盡可能地降低工程施工和運行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2)設計人員應對自身的環境保護意識進行強化,使專業知識和實際需求相結合,避免一味沿用傳統設計方法的情況,也不能僅關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是應該從實際需求出發進行靈活思考,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貫徹到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2.2水利工程結構設計
水利工程設計的主體是其工程結構的設計,也是整個水利工程發展的中心思想。因此,其結構設計應積極滲透生態理念,嚴格按照生態系統的發展規律進行設計分析和強化,遵循生態環境的標準。在水利工程設計中,要結合實際明確其設計的重心和側重點,凸顯出結構設計的優勢,進而發揮出水利工程的最大價值。對于整個水利設計結構來說,其中主要是對于堤岸結構的設計,良好的堤岸設計不僅可以防災減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生態結構。所以要求在堤岸設計中要結合實際,把重點放在環境勘探上,以環境勘探的結果為主要依據和依托,對堤岸設計進行改進和完善。比如:當地的降雨量、水位的走向以及當地的生態環境都是可以參考的要素,只有做到全面規劃,才能在實踐中凸顯出設計的有效性和穩定性。在生態理念下進行堤岸結構的設計要實現經濟與環境方面的有效銜接,在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實現對環境的保護。
2.3注重河流自然演變規律
水利設計中生態理念的融入要尊重和理解河流,即關注河流的自然演變規律。這些年,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惡化等問題比較嚴重,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開始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認識到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性。所以需要針對實際情況,在設計過程中,要符合自然規律,發揮好生態水利工程的價值與最用。在水利工程設計期間,需要關注水利工程與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與相互影響,在水利工程設計期間,要關注河流的自我修復能力,這樣才能在生態理念堅持下,對水災害、水環境等各類問題進行有效解決。水利工程設計全過程,要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的基本原則,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水利工程的作用,降低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
2.4使用新興技術與新型環保材料
在技術層面,應采用環保施工技術,保護水利水電工程周邊的植被和土地,可采用裝配式施工方案。以減輕施工負擔、減小施工壓力,盡可能減輕施工噪聲、廢土等對環境的影響。在材料層面,應選擇不含重金屬的環境友好材料,確保材料無毒無害,嚴禁使用環保等級不合格的施工材料,防止水體污染、土地污染等情況的出現。
2.5促進工程與生態的協調融合
根據相關設計要求和生態理念,當前水利水電設計工作應融合生態理念、科學理念和技術,優勢互補。除此之外,還應重視工程的整合,實現對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在河道整治工作階段,建設蓄水壩的過程中可能產生有害氣體造成大氣污染,還有可能受到臺風、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干擾。針對上述風險,在整治河道的過程中,應針對性分析所有預估到的風險,并根據風險制定相應的預防計劃與解決辦法,保障整治河道階段工作的順利實行。在河流改造過程中,應抓住細節,針對綠化、治水等方面采取措施進行改造,確保改造后河流仍能健康運行。還應注意施工方案與周圍環境相適應,方案應具備合理性與可行性 。
2.6 水利工程中的灌溉設計
灌溉設計在水利工程的建設和實施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具體的設計實踐中,有必要及時進行整體規劃。合理安排灌溉的時間以及方式,以保障農作物都可以得到水分吸收,尤其是在旱季,更好科學地對灌溉進行設計。同時,在雨季來臨時,灌溉設計還要幫助及時的排出多余的水分,避免出現旱澇情況,還要明確作物的生長習性,避免對作物造成人為傷害,讓灌溉設計更具合理化和科學化。
2.7 從污染源入手提升施工機械設備的生產技術
從水利工程建設源頭控制入手,將相關環保指標納入生產標準,優化建設步驟。基于環境保護理念的水利工程施工要做好機械設備的管理工作,就一些噪聲比較大的設備,類似打樁機、水泵、沖擊鉆、柴油發動機等要安裝防震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需要在設備上安裝消音裝置。在處理水利工程垃圾的過程中需要積極發展建筑材料二次生產利用技術,在二次材料利用技術的情況下來提升建筑材料的二次利用率,將原本水利工程中所使用的舊材料進行二次加工處理,加工處理之后使用到新的建筑工程中,為建筑工程的順利施工保駕護航。
2.8注重水文化建設
生態理念下的水利工程設計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在與生態環境相一致的同時,與當地文化建設緊密結合。通過與文化建設的聯系,讓水利工程建成之后,成為當地科教宣傳等的重要場所,肩負起科普的重責。同時,在宣傳教育工作開展期間,也能讓當地群眾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及生態水利工程的重要性。生態理念下的水利工程設計,需要兼顧文化建設,滿足時代發展需求。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利水電設計中環保意識的融入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可以提高相關水利設施的承載能力,實現了環境友好,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提升了水利水電工程的環境友好程度,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并將新型技術與設備應用到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中,增強水利水電設計階段的環保意識,促進環境改善及治理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呂賀.生態理念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陜西水利,2021(08):225-226+230.
[2]劉慶紅.生態理念在水利水電設計中的滲透路徑[J].智能城市,2021,7(14):163-164.
[3]徐杰.水利水電工程設計過程中生態理念的應用分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1(12):87-89.
1061500520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