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蛟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水土流失問題較嚴重。應重視生態恢復,采用水土修復技術,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文章對我國水利工程現狀進行闡述,分析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應用策略,旨在提升水利項目的設計質量。
關鍵詞: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技術
引言
生態修復指的是對受破壞的生態系統進行修復,主要是借助生態系統自身的調節能力,適當輔助一定的人工措施,使其能夠有序發展。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被打破,因此,需要遵循和諧共存,循環再生的修復原理,進行科學的生態修復,促進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1我國水利工程現狀
由于水利工程建設是一項大規模的施工建設活動,容易導致水土流失問題,在水土流失區域,大多數植被都無法快速恢復,嚴重時還會導致當地的生態系統徹底崩潰,只有少數物種能夠存活。(1)土壤結構變化。土壤的水分組成出現了明顯變化,導致生活的適應性下降。水利系統運行時會定期截流與泄洪,導致水利壩體下游與上游區域的土壤含水量發生明顯變化,兩個區域土壤含水量的變化引起生物組成結構出現變化,部分植物無法在變化頻率較高的土壤體系中存活,導致植被系統出現崩潰,動物出現遷徙。(2)土壤流失。修建水利工程時,需要挖掘選址區域原有土層,導致區域植物生長環境遭到破壞,影響地底生物的生存。(3)動物缺失。由于植物生長并不是一項單一的生命活動,還需要動物參與整個生命系統,修建水利項目會破壞動物種群結構,影響整個生態圈。為了確保本地區自然資源不遭到破壞,需要優化水利生態修復技術,確保生態結構的可持續性。
2水土保持生態修復作用
2.1推動水利工程發展
水利工程與水土保持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只有保證土壤蓄水能力充足,才可以更好地避免發生水土流失情況。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下,土壤涵水能力較差,正常的水循環過程被影響,也就無法保障水利工程建設和使用意義。因此,在水利工程實施和運行中,需合理進行水土保持,使用生態修復技術維護生態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
2.2提升水利工程的整體經濟效益
在以往的水利工程施工中,經常出現水土流失問題。泥沙隨水流失,水利工程的蓄水功能也隨之降低,不但極大地阻礙了水利工程的正常運行,還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整體經濟效益。應用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新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水土流失問題發生的概率,使水利工程更好地發揮蓄水功能。蓄水量的持續增加不但可以降低水利工程的建設成本,還可以延長水庫的使用年限,有效提升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態修復技術應用措施
3.1水資源保護利用技術
在開展水利工程時,必須要加強河道治理,設置合理的護岸工程,護岸工程的目的是為了對洪水進行有效的預防,因此相關工作人員要采取合理的措施來確保河道具有較高的行洪安全系數,并且對河道生態環境進行改善,讓河岸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有扎實的保障。為了讓河道能夠順暢通行,要增強河道行洪能力,對原有的水質進行改善,通過合理的途徑來治理淤積情況較為嚴重的河段。疏浚工程和河床的演變有著緊密的聯系,要按照河道具體情況來明確實際挖掘范圍,綜合考慮到河道清淤、疏浚縱剖面情況,嚴格遵循不輕易加深河道這一根本原則,按照相關規章制度做好河道斷面清淤設計。
3.2完善相關機制并且加大投入
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之所以常常被忽視,不僅是因為相關人員認識不足,更是因為機制存在缺陷,沒有起到約束作用。因此,要完善水利工程質量監督體系和安全管理體系,嚴格把關建設質量,滿足當前社會、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將“四項制度”貫徹到底,確保工程建設的最終成果達到國家相應的標準與規范。另外,建設水土保持工程需要資金支持,但在過去的水利工程設計中,往往忽視了資金的投入和水土保持工程的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有必要設立專項基金,并在水土流失加劇時加大資金的投入。我國越來越重視防治水土流失,并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所以必須將水土流失治理費用列入工程概算,相關部門要嚴格監督,使用生態修復資金必須專項撥款。
3.3優化邊坡防護設計
在設計和建設水利工程過程中,邊坡防護環節至為關鍵,其設計質量會對工程建設整體效果產生直接影響。設計中,水利工程邊坡防護方式多為鋪設混凝土面板護坡、漿砌石護坡,這種形式有一定防護功能,但不利于植物保護。因此,為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現象,在水利工程邊坡防護中應盡量采取噴混植生植物護坡方法。這種形式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功能更強,創造了周邊植物生長良好空間環境,促進植物正常發育,可有效抑制水土流失過程。同時,這種設計方式還可拓展護坡綠化面積,增強其觀賞性,形成生態景觀,對水利工程持續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3.4提高人員意識
治理水土流失問題應選擇科學的生態修復方法,切實解決生態環境修復中遇到的主要問題,降低生態修復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契合可持續發展理念。進行實際作業時,要求相關人員能夠遵循水土保持政策法規,科學進行施工建設,樹立良好的水土保護意識,從根本上解決水土流失問題。在施工過程中,應盡可能將施工區域受到的破壞影響消除,確保工程區域不存在過多砂礫以及渣土。進行水利工程管理作業時,管理人員應最大限度落實節水工作,防止水資源因為各項施工受到浪費及污染等問題。在項目建設前期,要求承包商能夠全面制定生態保護計劃,通過宣傳教育使施工人員形成良好的水土保護意識,推動水土保護工作開展。部分施工內容進行提前應制定應急措施,有效解決施工中棄渣處理問題,提升邊坡防護質量,滿足水土保護工作的要求,解決水土保護工作中的不足以及缺陷。
3.5提升植被覆蓋的比例
植被除了能發揮一定的生態功能,還有預防水土流失的作用。開展水利工程建設會不可避免地破壞周圍環境。由此可見,使用有效方法減少對周圍環境的破壞意義重大,有利于將水利工程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從水土流失的角度來看,主要原因是水土保持能力持續降低。由此不難看出,提升植被覆蓋的比例,能在原有基礎上提高水土保持效果。另外,不容忽視的是,種植植物也能達到復原地貌的成效,可降低水土流失率。結合當地詳情,選擇品種適宜的植物,可達到提高植被覆蓋占比的成效。
3.6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監測體系
為了更好地修復水利工程破壞的水土,需要結合實際的工作情況采取合理的生態修復技術,建立完善的水土監測體系,保證水土保持工作的順利開展。在實際的工作中,需要做好主干河流的檢測工作,構建完善、全面的監測網絡,提高檢測力度,并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深化水利工程的改革制度,基于平臺的建設方面,提升相應的工作能力,保證生態修復的工作效率。
結束語
總而言之,水土流失問題可能導致諸多自然災害,必須要引起充分關注和重視,在水土保持工程中應用生態修復技術,必須要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靈活制定有針對性地生態修復工作方案,確保生態修復工作實效性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楊遠洋.淺析生態修復技術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運用[J].民營科技,2018(11):99-100.
[2]郭靖.水生態修復技術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8):57-58.
[3]劉秀香.生態水利設計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應用分析[J].河南建材,2018(6):402-403.
[4]劉功純.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技術應用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2020(05):22-23.
152150051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