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鵬超
摘要:現階段,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綠色施工理念的影響下,我國建筑產業正逐步從現場施工模式向裝配式建筑施工模式遞進,而在此種施工方式下,建筑給排水設計存在的問題顯著。為滿足低碳節能的建筑施工目標,全面落實節水施工,本文將對比展開設計與研究。
關鍵詞:綠色建筑理念下;裝配式建筑;給排水設計
引言
由于建筑施工環境的不斷變化,其需求設計也增加了多種要求,裝配式建筑作為能適應能耗要求、建設速度的建筑類型,就給排水功能的實行進行建筑整體運作上的技術應用明確,將建筑內的技術功能情況進行適當的設計施工明確,逐步提升建筑在應用中的基礎設施技術情況。
1裝配式建筑的定義及特點
裝配式建筑是工業化和現代化建筑工業發展的產物,主要的裝配式建筑相關的是現場組裝,組合在一起,裝配式建筑,是裝配式建筑的關鍵要素之一,要滿足裝配式建筑的施工要求,通過相應的技術嘗試連接到不同的預制裝配件上,將關鍵框架梁柱節點和樓板復合層就地澆筑,形成整體結構。裝配式施工主要有以下特點:(1)大部分零件都是在工廠車間完成的,生產需要符合統一的標準和規范,早期采用的是造型設計、機械化生產,有效降低了設計、施工工作的難度,可以完全實現工件的規模化和專業化生產。(2)預制構件現場組裝。與傳統的施工作業相比,大大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3)建筑裝配與裝飾同步。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雙方可根據相應的標準和要求,對項目的設計方案和進度進行調整。(4)在設計和施工環節中引入數字化、信息化技術,使整個設計和施工管理更加方便、高效,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促進施工質量的提高。(5)突破了傳統現場鑄造的局限性。裝配式施工具有較好的環保性,施工過程中環境污染和噪聲污染少,人力資源、水電等資源消耗低。
2綠色建筑理念下裝配式建筑給排水設計
2.1給水設計要點
將給水工程內連接的管線和水表進行查看和應用設計,就讀數狀況進行比較,明確給水用量設計,對部分應用IC技術或遠程技術的水表則不需要進行特殊設計,明確建筑內連接用戶管道和各總水口內的設計狀況,就地下或底層的管線安裝情況進行剛度和韌性方面參考,對其建設材料進行各樓層內的不同程度抗壓測試,依據空氣中的對流情況和承載壓力進行限制時間內材料應用,就材料影響情況考慮設計中的給水系統運作,要將管線中影響給水的空氣、雜質進行去除和凈化設計,使給水管道不會由于內部增加壓力形成阻礙影響給水,將管線所能承載的最大壓差范圍控制在閥門調節狀況下,可設定減壓閥通過區域范圍內的壓力舒緩和裝置劃分進行安全設計。
2.2完成裝配式建筑給排水設計
在設計裝配式建筑給排水變頻調節方式的基礎上,由于裝配式建筑給排水過程中,裝配式建筑給排水管道內會產生很大的壓力,導致內襯管強度分布不均勻,因此,必須確定裝配式建筑給排水管道,綠色施工理念下非開挖帶水修復測控要求。建議采用裝配式建筑給排水內襯管材質為:玻璃纖維、熱固性樹脂或不飽和樹脂等不需要工作坑以及注漿的裝配式建筑給排水管道作為設計基礎材料。通過選擇與裝配式建筑給排水管道參數條件相匹配的內襯管,滿足綠色施工理念下的適用范圍和使用條件。面對存在著內襯管直接接入裝配式建筑給排水管道間隙大的難題,可以有效地減小內襯管與原有裝配式建筑給排水管道的間隙。本文通過將內襯管直接接入裝配式建筑給排水管道的方式,提高裝配式建筑給排水管道硬度。本文在綠色建筑理念下,裝配式建筑給排水設計的具體流程為:首先,結合裝配式建筑給排水管道具體參數,分析其是否存在裝配式建筑給排水滲漏情況、錯位現象以及變形特征;而后,根據《裝配式建筑給排水更新工程技術規程》的規定選擇裝配式建筑給排水管道設計參數,以貼合半結構性修復剛度系數為關鍵參數設計內襯管壁厚;最后,通過測試設計后裝配式建筑給排水的過流能力,在測試通過后,即可認為裝配式建筑給排水設計能夠達標。至此,完成綠色建筑理念下裝配式建筑給排水設計。
2.3生活給水系統的設計
在實際設計工作中,為了便于完成給排水管線的安裝工作,給排水管線設計工作務必要做到精準設計,從而使管道定位更加準確,進而降低管線的敷設難度。待結束安裝工作后,預留管槽中管線的位置要符合圖紙要求,否則需要開展補救工作,影響施工效率。與此同時,在設計時,盡可能在預制構件中完成管線的預埋工作,現場只需要完成接口的拼接即可。但是,如果預埋管線出現質量問題,將會大大增加修補難度,而且會使施工成本增加。
2.4預留洞和預埋套管設計
給排水管道預留洞及預埋套管是裝配式建筑給排水系統設計的關鍵之一,因此,在進行裝配式建筑給排水系統設計時,首先需要找到布置有給排水系統穿越樓板、屋面、地下室外墻、基礎、梁及承重墻的準確定位,避免出現后期無法對接或連接的情況,從而造成施工上的失誤,導致施工成本的浪費和施工工期的延誤。實際設計中,對于給排水管道穿越樓板、屋面和地下室外墻時,應預埋剛性或柔性防水套管,且應按照《防水套管》相關的規定進行套管選型;對于給排水管道穿越基礎、梁及承重墻時,應預留洞口或加設套管,洞口或套管一般應大于管道外徑50~100mm,且管頂上部凈空高度不得比建筑物的沉降量低。
3裝配式建筑未來發展
當前,在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趨勢下,BIM技術在很多的工程領域得到了有效的應用,裝配式建筑業逐步增多,因此,未來裝配式建筑與BIM技術的結合將是一大趨勢,再加上其他先進技術的融入,必將有效轉變建筑行業的發展趨勢,形成更長的建筑產業鏈。國家和地方政府在規范建筑行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逐步出臺裝配式建筑的標準規范和體系,來指導裝配式建筑的發展,使得在裝配式建筑的實施過程中,有統一技術標準的指導。未來裝配式建筑給排水系統設計方面,需注意以下要點。(1)在設計施工時,要加強不同參與主體、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就設計標準做好前期的對接工作;(2)在給排水管道的總體設計過程中,盡量對管道穿梁、穿樓板留洞和預埋件等現象加以有效控制,盡量在預制構件的生產中控制預埋件、預留孔數量,簡化構件生產,提升預制構件的生產效率與質量。
結語
建筑內的給排水需要結合系統功能與設計要點進行研究確認,將建筑涉及到的設計、施工等運作內容進行技術應用探索,對施工中的要點進行技術明確,就裝配式技術而言內部的給排水功能要連接許多內置板塊,就板塊功能和價值進行設計要點的分析與施工中的技術結合,對工程設計進行適當質量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守立.預制裝配式建筑給水排水系統的設計[J].建筑技術開發,2017(10):91-92.
[2]陳海洲.裝配式住宅建筑給排水管線的設計研究[J].低碳世界,2019(03):120-121.
[3]張文文,高冉,彭鵬.裝配式住宅建筑給排水系統設計與應用研究[J].節能,2019(09):25-29.
[4]黨瀟音.某公共建筑中綠色建筑給排水設計要點的應用與分析[J].科學技術創新,2020(15):109-110.
[5]胡青芳.裝配式住宅建筑給排水管線的設計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09):68-70.
[6]鄒飛.裝配式綠色建筑給排水設計管窺———以上海浦東新區某地塊住房項目為例[J].建筑節能,2019(11):123-126.
197450051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