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機技術被應用于人類生活、學習和創造的過程中,以提高人類生活的便利性。正是計算機技術的適用性功能推動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影響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的因素,提出了信息與計算機科學應用的未來發展趨勢,希望本文的寫作能對計算機的發展有所貢獻。關鍵詞:信息;計算機科學;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一直與信息技術密切相關,它們首先是相互關聯的。計算機技術發展的目的是處理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使用必須依靠計算機技術。為了實現信息技術為人類提供服務,必須不斷地學習計算機技術。因此,研究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趨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因素分析
1.1經常性、連續性創造活動是計算機發展迅速的原因之一
持續的發展需要由需求驅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發的計算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信息技術支持的迫切需求,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沒有創新阻力。隨著計算機技術在軍事應用中的成熟,該技術又被應用于教育、管理、醫療和工業等領域。由于計算機的廣泛使用,存在著許多自身的限制因素,如存儲容量小,運輸運行速度低,這些都限制了計算機的使用。為了更有效地發揮計算機的功能,人們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創新計算機,從而導致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
信息時代促進了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從誕生之日起就與信息技術有著直接的關系。隨著社會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需要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作為支撐。特別是在信息共享方面,人們索取信息非常方便,為人們提供了方便。然而,信息的存儲和傳輸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為了滿足信息技術的需要,要求計算機技術具有更高的性能。正是在這種需求的前提下,更多的人力和財力投入到計算機研究中,促進了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
1.2市場競爭機制促使計算機技術發展
無論我們采用資本主義市場機制還是社會主義市場機制,市場機制都需要競爭,而同樣的競爭推動著各種事物的創新和發展。計算機的發展也需要參與市場競爭。例如,聯想,一個著名的計算機企業,主要從事計算機的生產和研究。在市場競爭機制的作用下,聯想要想獲得市場競爭力,在市場上占據更多的資源,唯一的辦法就是研究包括計算機技術在內的主要產品,不斷創新計算機技術。因此,采用市場競爭機制也是促進計算機快速發展的一個因素。
2.信息與計算機科學運用發展趨勢
2.1生物計算機技術
生物計算機技術主要采用以蛋白質分子為原料研究生物工程技術在計算機技術領域的應用的設計原則。這種計算機技術主要解決了傳統計算機半導體存儲的缺陷,利用生物計算機技術可以實現對數據的大規模有效存儲。生物計算機不僅在數據存儲方面具有優勢,而且在運算速度方面也具有優勢。如果這項技術研究成功,生物計算機技術的運行速度將比現有的計算機更快。除了存儲容量大、運行速度快的優點外,生物計算機的另一個優點是運行所需的能量少。與現有計算機所消耗的能量相比,生物計算機所消耗的能量是現有計算機的10億倍。生物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它的抗干擾能力強。生物計算機在將來會被廣泛使用。例如,生物計算機技術與仿生學相結合,可以有效利用生物計算機的主動功能,將這種功能與人體組織相結合,可以幫助人腦控制人體功能。將生物計算機技術應用于人體控制領域,可以實現對人體細胞的能量補充功能。然而,生物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還不夠成熟,性能也較差。因此,研究人員需要繼續研究它,使其為人類服務。
2.2納米計算機技術
納米技術已經發展了很長一段時間,并且應用廣泛。例如,納米技術被用于玻璃生產和服裝布料生產。納米技術的使用給人類帶來了許多便利。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已經發現納米技術可以應用于計算機領域。利用納米技術制造計算機芯片具有體積小、運行速度快的優點。因此,納米技術被用于計算機領域。主要研究方向是計算機零件的生產。使用納米科技制造電腦,可以減少電腦的體積和方便電腦的攜帶。特別是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如果電腦可以隨身攜帶,它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納米技術在計算機應用研究中的應用,在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確實處于起步階段。
2.3光計算機技術
光計算機技術的研究主要應用于半導體芯片。使用光學計算機技術可以把電子轉換成光子,以光代替線,并制造出數字計算機。光計算機技術具有海量數據分析的能力,在信息的傳輸中,不會因為傳輸而造成信息的丟失。例如在天氣預報中,由于天氣變化的特點,在使用普通計算機處理信息時,普通計算機很難準確預測天氣變化。而利用光學計算機技術,可以對天氣預報中的大量信息進行分析,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分析結果呈現給人們,從而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性。但目前這項技術還處于研究的初級階段。為了實現光計算機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研究者需要加強研究。
結束語:
總之,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對人類的變化有很大的影響。以上兩種技術的使用將給人類生活帶來便利。同樣,通過研究計算機未來的發展趨勢,可以根據發展趨勢得出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研究者可以根據分析結果明確研究方向,從而實現計算機技術更有效的人性化服務。
參考文獻:
[1]呂友波,秦相林,蘇曉東,張必英,潘慶和.面向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培養的Python課程設計[J].計算機教育,2021(11):172-175.
[2]孫銳,謝紅.地方普通院校文本挖掘課程的教學實施和探索[J].計算機教育,2021(10):170-173+178.
[3]劉志鋒,魏振華,張軍,丁成龍,王福靈,劉偉真.基于G-KPR模式的三維一體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究[J].計算機教育,2021(10):94-98.
[4]邵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21,18(18):131-132+148.
[5]雷斌.新形勢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分析[J].無線互聯科技,2021,18(17):130-131.
[6]唐智勇.大數據背景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應用現狀與發展對策[J].中國新通信,2021,23(17):91-92.
[7]王建芳.工程建設項目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運用研究[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21,5(07):140-141.
[8]金傳奇.關于計算機科學技術對物聯網發展的推動作用探討[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21,5(07):245-246.
[9]楊遠智.解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應用及發展趨向[J].新型工業化,2020,10(11):112-113.
[10]李光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現代化運用[J].南方農機,2019,50(23):235.
個人簡介:
孫徐童,女,籍貫:山東省平度縣,學歷:本科,就讀于遼東學院信息工程學院B1805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號:0914418030 ,研究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339750190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