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坤
摘要:當前,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對整個工程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國內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新技術和新建材的引進,為建筑混凝土施工帶來了新的施工設備和施工工藝。施工過程中必須制定嚴格的科學施工規范,全面掌握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提升混凝土施工質量,滿足建筑工程的實際需要。本文在此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對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做了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混凝土施工;質量;建筑工程
前言:
混凝土技術對整個房屋建筑有著重要的地位,其質量好壞關系著整個房屋建筑的質量。它對于建筑物的結構完整性以及日后的使用安全性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做好混凝土的施工,要嚴格的執行混凝土施工工藝和技術,通過整個施工過程的控制來給予保障。
一、做好混凝土施工前的工程設計工作
為達到預定的結構混凝土的各項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應重視結構的設計。避免復雜形狀結構和密集的配筋是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的關鍵,因為易于施工的混凝土設計結構,其施工質量就易于得到保證,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好。在相同斷面的結構構件中,應避免過多的縱向鋼筋突變性截斷,以防在該斷面處形成過寬裂縫。
二、采取措施科學選擇混凝土施工的材料
要科學選擇混凝土的施工材料,需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科學的選擇骨料,即在選擇粗骨料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骨料的質地、針片狀顆粒的含量、級配以及最大顆粒的直徑等,最為合適的粗骨料直徑為一到四厘米,在選擇細骨料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骨料的細度模數、質地、有害物質的含量以及級配等,細度模數需要控制在0.7-1.5之間,而有害物質的含量需要控制在2.1%之內;二是要科學的選擇水泥,根據建筑工程的施工標準與要求以及對水泥強度的要求,選擇適合的品種與型號,一般情況下普通的混凝土多選擇硅酸鹽性質的水泥,但在施工之前需要對水泥的質量與性質進行試驗檢測;三是科學的選擇外加劑,在選擇外加劑的過程中需要對生產廠家的生產資質與質量合格證書進行檢驗,并選取一部分樣本送到專門的實驗室進行質量檢測,以保障外加劑的質量安全。
三、做好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幾個技術要點
1、優化混凝土配合比
根據實用的原材料進行配合比設計,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試驗方法等標準進行試驗、試配,以滿足施工要求的強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一般情況下,不得采用經驗配比;應注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減少泌水,避免離析,混凝土生產時,砂石的實際含水率可能與配合比設計存在差異,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應測定砂、石含水率,同時,應提高混凝土作為非均質材料的宏觀均勻性,避免產生薄弱區域;最后,可以通過摻入合適的摻合料,用性能優越的外加劑,改善水泥基體與集料的界面結構狀態,提高界面粘結強度,從而提高混凝土抗拉極限強度提高混凝土構筑物的整體抗變形能力。
2、混凝土運輸與泵送
在運送的過程中,運送時間的長短會影響混凝土的強度,所以我們在對混凝土的運送中要對混凝土運送的距離和運送的時間一定要有一套完整的計劃,確?;炷吝\送到施工的位置不會影響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如果混凝土在運送的過程中時間過長,就會使混凝土出現凝固的現象,造成卸料的困難,影響施工的速度,為了避免混凝土在運送的過程中出現凝固的現象,我們可以采用在運輸的過程中進行桶內的攪拌,確?;炷猎谶\輸的過程中結構上保持均勻,有時候也可以采用現場進行二次攪拌的方式,保證混凝土的結構上的均勻。
3、混凝土澆筑
在混凝土將要初凝時,對混凝土進行澆筑,如果在澆筑之前,混凝土已經出現初凝現象的話,那么還要對其進行一次強力攪拌,待到混凝土的流動性恢復之后,才可以入模。如果混凝土在澆筑之前,已經發生離析現象的話,那么也要對混凝土進行重新攪拌,這樣以后才可以對混凝土進行澆筑。為了避免在澆筑過程中產生離析現象,那么對于混凝土的自由傾落高度,就要保證在2m以內。在對樓板混凝土進行澆筑時,對于混凝土的自由傾落高度保保持在1m以內,不能出現太大偏差。如果混凝土的自由傾落高度都超過上述規定的高度,下料時,就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進行施工;一般都是采用木板釘成溜槽,在表面包上鐵皮,在使用過程中,要保證其水平傾角在30°以內;一般來說,串筒的每節筒長大約在70cm,采用鉤環連接每節筒,采用薄鋼板制成串筒,并且在串筒內加設緩沖擋板。在對混凝土進行澆筑時,要分層進行澆搗,還要保證能夠隨澆隨搗。
4、混凝土振搗
在混凝土振搗時應當將進行三道振搗,三道設置要求為:第一道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為混凝土的坡中間,第三道為混凝土的坡頂。只有三道設置的位置符合要求,并進行合理地配合才可保證振搗援蓋整個坡面,達到預期的效果。在采用振搗棒振搗時必須要把握好振搗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搗時間,將振搗棒插入下層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搗棒移動的間距控制在400mm左右,振搗棒要快插慢拔。當混凝土振搗密實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25mm碎石,終凝前用木抹搓平,次數最好在兩遍以上。
5、溫度控制
選擇干硬性混凝土,加入混合料,這樣可以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除此措施外,在拌和混凝土時,采取加水或用水將碎石冷卻的方法,也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澆筑溫度。在采取措施的過程中,也要隨時準備好溫度散發,創造更多的散熱途徑控制混凝土溫厚。
6、混凝土養護
混凝土澆筑后12h內可采用薄膜加麻袋覆蓋,淋水保濕,對于普通混凝土澆筑完后要不少于7d的保養,對于添加緩凝外加劑的混凝土或者抗滲混凝土要有不少于14d的保養。澆筑后72h內,不可以在上面進行任何活動。應減輕堆放重物對現澆混凝土板的沖擊影響。施工過程中臨時荷載應在設計規定的荷載限值內。
養護的目的是使混凝土在結硬過程中得到適當的保護,按規定期間達到要求的強度,減少收縮,防止出現開裂或受凍等現象。現場施工由于條件限制,在常溫季節可采用自然養護的辦法。為避免混凝土成型后水分蒸發過快,保證水泥水化過程正常進行,防止混凝土干裂,應于灌筑后一定時期內加以覆蓋,及時澆水,使之經常處于濕潤狀態。對于大面積的外露結構,如地坪、樓板、屋面等以及拆模后仍需澆水養護的結構,也可采用乳膠、樹脂溶劑等化學品調制的溶液進行噴灑,在混凝土的表面形成一層塑料薄膜,阻止水分蒸發,以達到養護的目的。在炎熱和寒冷的氣候條件下,則須另設保護措施。
四、混凝土裂縫處理
一旦出現裂縫,要分析產生裂縫的原因,并采取相應合適的策略,對裂縫進行修復和填充,避免出現一系列連鎖反應而導致工程質量黑洞。常見的方法有樹脂灌注法,灌漿法,附加鋼筋法以及自閉合法。環氧樹脂是最常見的裂縫灌注材料。它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并能抵抗混凝土所遇到的大多數化學侵蝕,樹脂可以灌入到0.05mm的裂縫。除某些特殊的環氧樹脂之外,當裂縫是活動的、有滲漏的、不能干透的或者裂縫數量極多時,通常不易采用樹脂灌注法。對于體積水壩、厚混凝土墻、或者水工結構的巖石基礎上的裂縫,有時通過注入硅酸鹽水泥砂漿來密閉。采取附加鋼筋法修復裂縫時,在修復初始階段對裂縫進行隔離,在裂縫貫穿平面90°方向進行鉆孔,將鋼筋插入孔內的過程中同時注入環氧樹脂,使鋼筋與裂縫合為一體。自封閉方法主要基于水泥漿中氫氧化鈣炭化的原理,形成具有機械粘連作用的氫氧化鈣與碳酸鈣的晶體,這種修復手法使用的條件是潮濕的環境。
結語
綜上,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做好混凝土的施工工作對于確保整個建筑工程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實際施工過程中要根據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環境采用有效的措施,掌握施工過程中每個環節的技術要點及強化措施,從而有效控制施工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李俊生.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探討[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8(1):32-35.
[2]吳洋.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24):153-154.
[3]尚擁.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探究[J].建材與裝飾,2018(6).
281450170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