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路橋梁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涉及的操作環節比較多,為了保證我國公路橋梁建設工程的穩定發展,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務必重視工程的施工質量,加大對沉降路段的分析和研究力度,同時還要重視施工工藝技術的提升,以此全面提升公路橋梁的施工質量,促進我國城市化的發展。
關鍵詞: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市政道路橋梁;應用
一、引起道路橋梁沉降的常見原因
1.沉降結構設計
沉降結構設計是決定道路橋梁工程作業質量的首要條件,當前,道路橋梁沉降部位普遍采用的設計方案為粗料填筑和鋼筋混凝土搭板,在具體的工程實施中,有著施工工藝簡單便捷的優點。不僅能控制道路橋梁的沉降差,還可以有效降低道路橋梁的剛度,但也有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現為無法及時緩解橋面、橋頭所受的重量,還無法完全避免消除跳車的問題,并且其中的鋼筋混凝土搭板技術對施工參數精準度要求嚴格。許多項目承包企業在施工過程中,對設計參數的計算精確度不足,容易出現誤差,道路橋梁結構的設計質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臺背地基形變、回填質量不到位
橋梁臺背所處的位置較為惡劣,在竣工后路基易受到影響造成損壞,對整體結構基礎的穩定性造成影響。部分地基因自身的強度限制,在填土高度以及土壤孔隙的影響下,增加地基的含水量,壓縮性也會隨之受到影響,進而導致臺背地基發生形變。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影響施工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場地限制,在回填施工的過程中,無法應用壓實機進行施工作業,無法保證壓實效果,這種情況下容易發生沉降,還有可能使沉降量大于前橋臺結構。
3.橋頭搭板沉降機制
路基支撐落點設在橋臺的牛腿時,在受力條件下,該處出現彈性支撐現象,各部分土體所承受的應力有所區別,其中離橋臺較遠處所受應力更大,較近處的土體雖承受應力但較小,因此存在受力不均的現象。車輛通過搭板末端時,在外部荷載的作用下,路基的縱向應力將達到峰值狀態,此時路基變形現象愈發明顯,可見搭板末端有更大幅度以及更大范圍沉降。
二、對市政道橋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
1.設置搭板
(1)搭板的設置
由于路面承載著行駛中的車輛,在荷載力的作用下致使路面發生變化,后期的相關補救施工程序變得繁瑣而復雜。搭板的設置不僅改善了車輛對路基與橋梁過渡帶的沖擊碾壓破壞,還延長了道路的使用壽命。為了搭板和橋臺的頂面處于齊平狀態下,設置搭板與橋面寬度相等,高度持平。路基要與橋梁很好的銜接,路基與搭板采用齊平式搭建,搭板的頂高和路基面高度一致,同時也確保了搭板和橋臺高度相同且路面順暢。考慮到橋頭路堤沉降引發坡度的問題,按路基沉降值計算坡度,設計搭板坡度與橋頭引道坡度相匹配,并設計出預留反向坡。
(2)搭板與橋臺的銜接
為了防止路基下沉致使搭板的縱向滑移,出現橋臺端下陷現象,在設置了縱向錨栓的同時,也要設置一個水平拉桿進行穩固。設置錨栓的材料是Ф22mm鋼筋,鋼筋間距應掌控在75~80cm,為了有效的防止錨栓獨自在縱向狀態下破壞牛腿和搭板,在錨栓運行狀態時,要保持其水平拉桿和限制位移的一致性,同時防止雨水滲入引發道路質量安全問題,橋臺和搭板連接的地方使用大量的填充物進行填充,最后澆筑瀝青進行封口。設置橋臺搭板支座時,墊層采用油毛氈鋪墊,厚度在1~2cm;采用板式橡膠支座時,尺寸控制在150mm×150mm范圍內,相鄰兩個搭板間距是80cm。設置倒角時,防止搭板在移動時對路面造成損壞,將倒角設置在臺端上部邊緣,以及牛腿邊緣位置。
(3)搭板的具體設置
為確保橋梁工程中澆筑混凝土的適用性以及完整性,在施工設置搭板的過程中要符合相關行業準則,依據國際標準進行設置,從而保證橋梁的質量安全性能。壓路機作為市政道橋施工中的關鍵機械,決定著道路密實程度能否達標,但考慮到在施工中薄弱的路基層會被損壞,在設置搭板時為確保臺背的填筑強度,對相應薄弱路基層采取清理掉提前鋪上的碎石層,再進行瀝青澆筑,混凝土澆筑的搭板頂層和路基層頂面間隔10cm。
2.對地基的處理
對地基開展科學的施工作業,能夠很大程度上解決工程中可能存在的一定問題,例如橋頭跳車、橋背過軟等。具體而言,施工人員應當依據現場實際情況、工程的實際需要以及工程的方案,做好地基施工,分析地基性能并對地基實施一定的改善,通過強化地基承載能力來降低沉降問題發生的可能性。地基側向移位現象,在實際的市政道橋施工建設中也較為常見,這一問題通常會在增大基礎壓力的基礎上導致支座、伸縮縫受到損傷。為提升橋臺、橋面的穩定性,工作人員應當切實分析地基發生側向移位的原因,進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從根源上杜絕這一問題,一般是通過回填作業提升地基的剛性來避免地基側向移位問題,在展開回填作業時,工作人員應當科學選擇回填材料。另外,通常情況下,位于溝壑路段的土壤具有很強的壓縮性,含水量、孔隙率都很大,對于這一部分土壤,工作人員應當換填處理,測量好軟層的深度,選擇最為科學的材料展開換填工作,另外還應當在結合填土的高度的基礎上,開展一定的開挖作業,通常情況下,對于高度4米之內的填土,應盡量將開挖深度控制在0.6米以內,而對于高度在4米之上的填土,應當保證開挖深度在一米以上。應當在回填厚度達到標準后再進行壓實工作,保證壓實力度,進而保證回填作業的質量。
3.填筑后臺
在實際的市政道橋工程建設中,路堤沉降類型較為多變,造成路堤沉降這一現象的原因通常也具有一定復雜性,但主要可集中于以下兩類:地基沉降、路基本體壓縮變形。為減少這一問題的發生幾率,工作人員可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導致工程發生路基路面沉降問題的具體原因,并保證橋頭搭板、填料的選擇與施工這幾個環節的質量,完善質量把控工作。另外,還應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取最為先進的施工工藝,嚴格遵照施工方案與相應的技術規程開展工作,同時保證各機械的配合水平,例如保證夯實機、壓路機配合的有效性,利用這兩種機械在與路基頂相隔1米處,加強壓實作業,同時還應當保證填筑材料的合理性。同時,工作人員也可以修建盲溝來保障工程的排水,并選取質量較輕便的原材料,減少變形問題的發生概率,進而實現對路基路面沉降問題的控制。
4.對排水設施的建設
一般情況下,當市政道橋工程位于雨水容易積聚的環境中時,路段的土壤結構會遭到一定的破壞,進而導致各類施工中選用的填充物的性能下降,造成路基路面強度、穩定性、堅固性的下降。因此,工作人員應當在市政道橋施工中做好排水設施建設,對市政道橋工程沿線地帶的降水量、地表水、土壤中的地下水等因素展開勘察與分析,提升溝槽、排水管道設置的科學性,若出現問題,如滲水不暢、積水等,技術人員應當第一時間查看情況,并結合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做好對排水溝與暗溝的設置,讓積水能夠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被順利排出,保證市政道橋工程的質量。
結束語
道路橋梁建設過程中如果不符合國家標準將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目前在我國的道路和橋梁工程建設中,很容易出現沉降問題。根據實際情況對沉降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后期再具有針對性的使用沉降技術進行問題的改進,沉降問題的改進方法有利于為實際建設過程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參考文獻
[1]晏曉光.道路橋梁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的應用[J].四川建材,2018,44(1):96-97.
[2]王愛華.道路橋梁工程項目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淺述[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5):31-33.
[3]代珊珊.公路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設計要點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20,5(11):227-228.
作者簡介:趙信榮(1983年12月21日),身份證:330282198312219211,性別:男,籍貫:浙江慈溪,現有職稱:工程師
200850170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