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策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各種環境問題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建立有效的監測體系。生態環境的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是矛盾消長的關系。在加速過度開發自然的過程中,人們對自然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環境監測是運用科學手段監視和檢測環境質量狀況指標來確定生態環境污染的狀況和質量。生態環境監測從科學治理的角度出發,也是環境保護的必要工作任務之一。本文對大氣環境監測對農業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了深刻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高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的有效策略,從根源上減少或杜絕污染,為農業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大氣環境監測;農業生態環境;影響
引言:大氣環境是影響農業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在開展大氣環境治理工作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對環境的檢測技術,對大氣污染的種類和濃度等相關信息進行有效的獲取。開展大氣環境監測工作,對污染物的濃度實現有效的觀測和分析,對環境影響的過程進行檢測,能讓大氣污染對農業生態環境的危害持續降低。根據相關的監測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讓大氣環境對農業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點。
1 大氣環境對農業生態系統的影響
1.1 大氣氮沉降對農業生態系統的影響
大氣氮沉降與農業生態系統有著極其密切復雜的關系。近年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對化石燃料的消費需求急劇增加。農業科技日新月異。農業土壤中化肥和農藥的供應量增加,人類排放的活性氮量不斷增加。我國東南部是世界三大氮沉降集中區之一,但近20年來,我國高氮沉降區逐漸由東南向西北蔓延。農業生態系統與大氣氮沉降有著密切的聯系,直接影響土壤的肥力和微生物活動。隨著氮肥供給量的增加,氣態氮的流失量越來越大,大氣氮沉降量也顯著增加,大氣氮沉降已成為農業上彌補氮流失的主要方式之一。土壤生態系統。通過沉淀和化肥進入陸地生態系統的氮素不斷上升,中國成為最大的化肥消費國。人類活動產生的氮進入陸地生態系統,會促進植物的生長,產生過多的氮,最終以淋溶和微量氣體排放的形式增加氮的流失。氮在土壤中沉積后,土壤的理化性質和作物的生物量都會發生變化。氮沉降可以促進植物生長,增加植物生物量,改變土壤透氣性,增加土壤呼吸速率。但過量施氮會引起土壤酸化,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反之降低土壤呼吸速率。
1.2 大氣磷沉降對農業生態系統的影響
磷是植物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植物體內所需要的磷主要從土壤磷庫中獲得。大氣沉降是土壤中磷的重要來源。隨著人類活動向環境排放的含磷化合物激增,大氣磷沉降呈迅猛增加趨勢,對農業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加重。適當的磷能增加花生等作物的根瘤固氮供氮量及供氮比例,降低對肥料氮和土壤氮的依賴,但過量的磷沉降不利于氮、磷利用效率和產量的提高。磷沉降可以提高耕層土壤磷素的有效性,增加有效磷含量,使有效磷在土壤耕層大量累積。但是土壤中有效磷的存儲量并不會隨磷沉降的增加而增加,而是保持在某一個特定的水平。土壤中磷在供需方面要達到平衡。過量的磷沉降只能增加土壤無機磷和有機磷含量,并不能增加土壤有效磷庫。不合理的超量施肥,不僅會造成巨大的浪費,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對磷養分資源的綜合管理,成為協調作物高產和農業生態環境環境友好的關鍵所在。
1.3 二氧化硫對農業生態系統的影響
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是形成酸雨、酸霧的主要原因之一,對社會環境和人類健康產生巨大威脅。二氧化硫的主要來源與能源消耗有關,它的排放首先污染大氣,然后降落到地面,從而污染土壤。二氧化硫進入土壤后會使土壤pH值下降,但土壤較強的緩沖性能使pH值維持在一定范圍內。二氧化硫進入土壤后被吸收、轉化,其在旱土中以SO42-形態穩定存在,并在濕土中進一步轉化為其他形態或者被微生物利用。二氧化硫的刺激作用使土壤微生物在短時間內增加,但在長時間高濃度二氧化硫的脅迫下則會改變微生物的數量和結構。
2 提高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的有效策略
2.1 完善環境監測預警系統
環境監測信息預警系統的有效建立,對于實現環境污染問題快速預防和及時處理具有積極意義,尤其是針對長期存在且尚未處理的嚴重環境污染區域,當地相關部門需要及時結合這個地區的實際環境情況盡快建立環境預警處理體系。例如:首先建立各級環保部門污染源排放監測通信中心,利用網絡實時連接環保污染源排放監測中心設備,實現對污染源排放的連續實時監控。然后建立一套完善的監控崗位管理責任制度,促進環保數據中心統計管理體系的逐步形成。完整的環境監測系統不僅能夠及時幫助各區域獲取監測數據,有效排查治理被污染的環境,而且能夠為我國的各種科學研究提供真實有效的環境數據。建立可實時監測的監控數據中心,將污染源監測端口、監控數據中心和智能聯網監控技術三大部分集于一身,在污染源排放監測點安裝一套相應的實時監控設備,可實現實時監控的過程自動化和數據全方位化,工作人員可以結合之前獲取的監控設備統計數據,實現環保污染源排放分析。
2.2 加大環境監測技術監督職能
第一,調查分析當地建設工程項目質量是否會對當地環境影響帶來不良影響。工作人員應當隨時進行檢查,獲取相關監測地區的現狀以及評價等資料,需要注意防止通過其他連接渠道進行相關資料的獲取,以此來確保數據信息的真實性;第二,當某個工程項目已經在前期完成了相關管理工作之后,相關管理人員往往需要及時檢查該工程項目是否已經具有關于監測站排污治理情況以及設備正常運行管理情況的分析報告,再把每個監測站所提出的相關分析數據作為當前開展城市排污服務收費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以達到這種收費方式具有較強的市場合理性;第三,通過對環境監測站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對轄區污染事件處理和解決污染責任糾紛等管理工作的開展進行評價,以此結果來判斷轄區環境資源保護管理工作能否持續順利開展。
2.3 構建專業的環境監測隊伍
要想有效創新監測環境體系,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給予一定的技術支撐。所以,在企業環境資源保護管理工作當中,要在企業工作崗位中適時安排一些技術水平較高的相關專業人員一并參與到企業環境資源保護中,以此方式來加強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組建高素質環境監測梯隊,對于各級環保監管單位來說,組建高層次素質城市環境監測人才梯隊,是政府開展高質量企業環境監測專項管理工作的重要人力資源保障。為此,需要各級環保部門重視吸納及培養這一方面的專業性人才,實施優化完善人才、吸納人才培養戰略計劃等等。可以定期規劃組織高素質專業人才培訓,促使他們不僅擁有較高的環境資源保護專業理論知識,而且每一個重點地區的環境監測站,都需要在內部規劃創設一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技術水平高且監測能力較強,從而培養出一支專業的地區環境監測人才隊伍,確保該監測隊伍的工作人員能夠及時針對重大環境污染事件及時加以排查、預防和整改。
結語:
綜上所述,環境監測可以反饋環境污染治理的成果,促進生態平衡建設。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進一步加強環境監測,將對生態環境的起到更好保護作用。而大氣環境不僅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也是農作物生長的必備條件。加強對大氣環境的監測和治理工作,能夠有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參考文獻:
[1]蘇偉.大氣環境監測對農業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J].河南農業,2020(10):29-30.
[2]孫東立.農業生態環境污染監測技術及措施[J].中國果菜,2018,38(06):69-71.
[3]王儉.農業生態環境污染監測技術探討[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22(06):22-24.
10245005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