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兵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在經濟領域面臨著巨大的變革。而建筑行業的迅猛發展也側面印證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其在施工過程中所運用的材料也更加豐富。最近幾年,在我國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發揮著極為顯著的作用。由此可見,對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與治理研究這一課題進行全面探究是尤為必要的。本篇文章將從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類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成因、應對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方法三方面展開論述,力求降低混凝土裂縫的影響性,保障工程質量。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縫;成因;治理
引言
在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廣大居民對于建筑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1]。因而建筑行業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對人們的現實需求進行迎合。越來越多的新型材料在現代建筑工程中被廣泛應用,混凝土就是其中之一[2]。但在混凝土應用過程中一個極為突出的問題就是混凝土裂縫。故而在建筑工程建設過程中混凝土裂縫儼然已經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3]。所以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混凝土裂縫成因的探究力度,并尋求與之相對應的治理手段,為建筑行業的迅速發展提供客觀保障。
1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類型
1.1 干縮裂縫
干縮裂縫通常會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的一周左右出現[4]。出現干縮裂縫的原因是混凝土中的水分會隨時間推移而不斷蒸發,且不同強度的光照會對墻面產生影響,進而使得不同處的混凝土水分不均勻分布,最終引發混凝土干縮。由此可見,不可逆是干縮裂縫極為顯著的特點。此外,混凝土通常是由不同材料依照一定配比而形成的。如若各成分之間比例不科學也會導致干縮裂縫的出現。
1.2 溫度裂縫
溫度是導致混凝土裂縫出現的一大原因。由于溫度具有較大的影響性,故而因溫度而產生的裂縫其體積會較大。因熱脹冷縮原理,混凝土在整體上會出現一定的變化,最終就會導致裂縫的出現。故而因溫度所形成的裂縫并沒有規律性,裂縫往往大小不一,且交叉縱橫。
1.3 微觀裂縫
不是所有類型的裂縫都肉眼可見。微觀裂縫在建筑過程中就被認為是一種肉眼所觀看不到的裂縫。微觀裂縫主要產生于混凝土內部,且其寬度往往低于0.05mm[5]。如若將材料的荷載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則微觀裂縫并不會對工程質量產生影響。但相關工作人員若想對微觀裂縫進行有效測量,則需更多借助超聲波探測儀。除此之外,微觀裂縫還可通過滲水的方式測得。當水壓超過一定范圍時裂縫中就會滲出水來。
2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成因
2.1 材料因素
構成混凝土的材料不是單一的,而是復合的,既包括沙粒、水泥,也包括鋼筋、精細骨等[6]。因而合成材料時所占的比例與材料的質量能夠對混凝土質量的優劣起到決定性作用。相關人員在對制作混凝土材料選擇過程中應率先考慮其是否處于保質期內。同時也應注重觀察材料的品種,材料質量越好,則其制作出的混凝土質量也會越高。且在進行混凝土合成時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嚴格依照比例合成各種材料,切忌擅自更改材料的成分。一旦在合成混凝土過程中出現誤差,則會導致最終形成的混凝土不合乎標準。在合成混凝土時應避免鋼筋含量過高,以降低混凝土出現裂縫的概率。
2.2 設計因素
設計環節是建筑工程最為重要的一環。設計圖紙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施工方案的客觀依據,且設計環節也會對建筑地質勘查產生影響。由此可見,一旦設計環節出現問題,則會對后續所有環節都產生不利影響,出現混凝土裂縫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所以在設計環節應當充分考量易導致混凝土裂縫的原因,并加以避免,為施工有序進行提供保障。
2.3 環境因素
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往往還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溫度就是環境的一種。通常情況下,幾乎所有的物質都會被溫度所影響,進而發生熱脹冷縮的情況。即便是混凝土這種特殊的化學材料也會被溫度影響。混凝土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一旦其被溫度所影響,則會導致建筑物整體因溫度的改變而發生變化。
2.4施工因素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由于混凝土水分的蒸發和混凝土的收縮,在攪拌、運輸、澆筑、振搗等施工環節,都容易遇到混凝土開裂的可能,影響建筑工程的質量。例如,當澆注混凝土時,模板的支撐剛度不足或結構不合理,模板過早移除,混凝土振動不充分都會使混凝土的開裂[7]。
3 應對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方法
3.1 改善結構設計
為了對混凝土裂縫的出現進行有效避免,施工單位應當注重改善建筑工程結構設計。且在選擇材料時應做出相應的改變,應當注意的是并不是越好的材料才能組成更高質量的混凝土[8]。所以在材料選擇時應著重選擇中低強度相結合的材料。此外,還應在承臺表面增加鋼筋的使用量,以提高其承載力。為了降低溫度對混凝土產生的影響性,在施工過程中可更多運用永久性伸縮方式。
3.2 加強施工過程中的監管力度
施工單位應派遣專業人員對混凝土施工展開監護,以降低混凝土裂縫出現的概率。混凝土可一次澆筑多個,但施工人員應對數量進行嚴格把控,避免因數量過多導致裂縫現象的出現。此外,還應對混凝土之間的距離加強控制,避免混凝土距離過近,否則混凝土會受到熱脹冷縮原理的影響而出現裂縫。在運輸混凝土過程中相關人員也應給予高度注意,因為混凝土在遭受震動時易被破壞。此外,由于混凝土存在泌水性。因而應當注重二次壓抹處理混凝土,避免其出現裂縫。
3.3 加強工程后期養護
在建筑工程施工完畢后也應注重對其展開養護。定期養護是治理混凝土裂縫的重要手段。施工單位應以建筑工程實際情況為客觀依據派遣專業人員進行工程養護,以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在開展養護工作時應著重針對對混凝土。為了避免因水分蒸發而導致混凝土裂縫,養護工作人員可將塑料膜或草簾覆蓋于混凝土表面。且在實際養護過程中養護人員也可定期將水分噴灑于混凝土墻體表面,這既能夠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濕潤度,同時也會提升混凝土材料內部核載力,降低形成混凝土裂縫的幾率。
3.4 對現存裂縫進行修補
一旦建筑工程在施工完畢后出現混凝土裂縫,施工單位也并不可能將建筑物拆除進行重新建設。為了降低混凝土裂縫帶來的危害性,建筑單位應當致力于修補現存混凝土裂縫。通過對混凝土裂縫的修補,不僅能夠增加建筑物的美觀性,還能夠提升建筑物的耐用性、安全性。常用的修補混凝土裂縫的物理方法為灌漿法。通過對灌漿法的利用能夠封堵裂縫,增加建筑物的密實性。與此同時,在修補裂縫時,還可借助化學方法例如,毛細作用,以保障居民的居住權益。
結束語:
混凝土裂縫現象是建筑工程中一種常見情況。混凝土裂縫的出現不僅會影響建筑物質量,還會降低居民居住體驗感。因而為了保證建筑物的美觀性、安全性,建筑單位應當對混凝土裂縫給予高度重視。在建筑過程中可通過改善結構設計、加強加強監管力度等方式降低裂縫出現的概率。在建筑完成后應當注重養護與修補,以降低裂縫的危害性,提升建筑工程整體效益。
參考文獻:
[1] 張小強.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與對策分析[J]. 廣西城鎮建設,2021,19(1):96-97,101.
[2] 李宏.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縫的施工處理技術分析[J]. 建材與裝飾,2021,17(1):9-10.
[3] 崔琳.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治理方法研究[J]. 磚瓦世界,2021,21(11):35.
[4] 高虹. 探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與治理[J]. 建筑與裝飾,2021,20(4):148,152.
[5] 龐琳.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與對策淺析[J]. 城鎮建設,2021,31(7):63.
[6] 張俊琦.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與對策分析[J]. 磚瓦世界,2021,15(5):85.
[7]李明.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縫滲透成因及有效預防措施[J].黑龍江科學,2019,6(12):56-57.
[8]相曉宇.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與治理[J].居業,2020(01):123-124.
[9] 劉小賓. 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及施工技術管理的探討構架[J]. 中國室內裝飾裝修天地, 2020, (03):296.
131650078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