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江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提前進入現代化發展階段,各行業有了新的發展方向,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城市道路建設越來越呈現復雜化、多元化的一面。市政道路工程不僅是單獨個體,而且是相關市政配套的載體。但是道路設計往往多注重本身的交通屬性而忽略了與周邊建設條件的結合,工程建設后續推進受阻,造成工程時間和經濟上的浪費。
關鍵詞:市政道路工程;瀝青路面結構設計
引言
道路建設的發展關系到我國整體經濟建設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方向,同時關系到我國人們的出行質量。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各個城市的交通流量正逐漸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正迎來極大的挑戰以及機遇,對于瀝青路面,由于負荷承載因素的影響,其多種性能受到了部分削弱,導致道路交通事故多發,對市政道路的應用造成了負面影響。
1市政道路工程的特點
1.干擾因素多。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的時候會受到施工周期和施工設備、材料等影響,這些影響如果不能及時的控制就會直接影響到市政道路施工的進度。2.交叉作業多。市政道路工程進行的時候會涉及到很多的內容,這些內容經常會出現交叉的情況,這時就對施工項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施工工作在進行的時候一定要做好各工種的配合工作。3.場地流動性大。市政道路施工流程比較復雜,有些工程還需要在地下或者空中進行施工,施工的多樣化也比較明顯,不僅增加了整個工程的復雜性,嚴重的時候還有可能出現安全事故。
2路面裂縫病害
裂縫現象是路面最為常見、最易發生和最早產生的病害之一,會伴隨著道路的整個運營期,并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加重。一般來說,路面裂縫主要有施工裂縫、溫度裂縫、荷載裂縫、沉陷裂縫等。具體原因如下。2.施工因素: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不到位,瀝青的品質和等級、瀝青混合料的配比不合理,攤鋪施工不到位及忽視后續養護工作等,均會使路面產生裂縫。3.溫度因素:隨著氣候的變化,路面表面溫度也會隨之變化,瀝青混合料會因熱脹冷縮而產生一定的拉應力,一旦這種拉應力超過瀝青混合料承載力時,就會產生路面裂縫。此外,瀝青混凝土攤鋪施工溫度控制不到位,如夏季路面施工時,忽視對粗細骨料采取降溫措施,容易導致裂縫產生。3.荷載因素:道路施工完成后使用過程中,來往車輛數量增多,有時會在交通管制方面有所疏忽,重載車輛過多甚至超載車輛通行,會加大公路本身負荷,容易導致裂縫的產生。4.設計因素:設計不合理、面層厚度不合規,導致路面結構不穩定,容易出現沉陷現象,從而引發路面裂縫的產生。
3市政道路工程瀝青路面結構設計
3.1總體設計思路
綜合考慮項目自身特點、養護經驗等多項因素,制定如下設計思路:先對路面破損狀況、路面平整度、路面車轍、路面抗滑性能和路面結構強度五大指標進行宏觀檢測與分析;同時,針對不同路面病害類型分別進行鉆芯取樣,分析其病害產生原因與破損層位。在此基礎上,制定了針對性的養護設計方案,最后在施工階段,根據病害的發展情況進行動態設計。
3.2路面厚度設計
要想合理設計路面厚度,需要仔細思考并計量運算。在對市政道路工程展開實際設計的過程中,會提供道路的整體結構圖紙,在其中能夠明確道路瀝青層的整體厚度。設計過程中,關于路段結構的參數同樣能夠輔助確認瀝青的厚度。道路應用時長會影響路面的應用,將大幅度影響瀝青整體厚度的設定。
3.3與擬建綜合管廊交叉設計
擬建市政道路工程在雨水工程和污水工程設計時,充分考慮與綜合管廊平面交叉關系,并表明交叉節點的控制性標高,做好道路管線與管廊的銜接設計工作。要求管廊工程先行施工建設,管廊結構施工完成后,回填至原地面標高,交由后續道路繼續進行填筑至路基設計標高。建議建設單位在項目準備階段考慮將道路工程與管廊工程統一施工招標,避免實施界面混亂,便于施工管理。
3.4動態設計
1.瀝青面層動態設計,路面病害是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導致養護設計很難像新建項目那樣做到按圖施工。因此,在施工階段,需要重新調查路面病害,確定面層病害的位置,對施工圖設計進行優化。2.半剛性基層動態設計,結合市政道路工程瀝青路面大修工程經驗及研究成果,半剛性基層裂縫塊度(裂縫間距)位于3m以下時,基層模量出現明顯下降;而裂縫塊度位于3m以上時,基層模量與新建基層模量相近。
3.5控制攤鋪接縫
與傳統攤鋪方式相比,雙層攤鋪施工工藝的攤鋪厚度明顯增高,這就造成接縫的高度比較大,因此應當盡可能控制連接及接縫。攤鋪時,寬度宜覆蓋路面全寬。當需要縱向接縫時,這時可以對上層熨平板的收縮邊進行調整,讓中上面層的攤鋪厚度錯開約10cm,讓前后攤鋪接縫部位實現錯縫搭接。雙層攤鋪機的中上熨平板間隔距離超過30cm,因此啟動時會無法避免地出現一個厚度不一、縱向寬度約30cm的橫接縫,這個橫向接縫處理時要比傳統工藝的攤鋪橫縫接頭更加麻煩。為了避免橫向接縫的產生,所以要盡可能地控制產生數量,攤鋪機要盡可能避免頻繁啟動或停止。當路段中存在較多構造物時,為了減少橋頭處理的繁瑣程度,要盡量結合路面結構層的設計來確定橋面的鋪裝厚度。當完成攤鋪碾壓后,為了預防路面變形,開放交通之前路面應當冷卻36h以上。
3.6做好市政道路施工的材料檢查工作
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的時候,施工材料的檢查工作質量會直接影響到市政道路施工的質量。在檢查施工材料的時候可以從以下幾步出發:首先,控制好施工現場的材料和設備,在選擇材料和設備的時候要先了解施工現場的環境和地質地貌等信息,盡可能降低環境對施工材料和設備的影響,材料和設備的選擇可以為市政道路施工質量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其次,城市市政道路在長期使用之后可能會出現裂縫和坍塌的情況,嚴重的時候還會造成安全事故發生,為此一定要讓相關部門認識到材料和設備的重要性,做到科學、謹慎選擇,這樣才能為施工工程的質量提供更多的保障。
3.7路面防裂設計
在市政道路工程瀝青路面設計過程中,需要關注道路的防裂設計,設計的優化會決定路面的品質以及應用年限。路面的防裂設計需要關注如下應對措施:適量的應力集中吸能層的常規厚度通常在20-25mm間,并且要符合相應規范,針對此種建設基本原料,需要選取改性瀝青等,以降低在鋪管期間,裂縫的出現機率。
3.8路基施工質量的控制措施
控制城市道路建設質量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路基施工。路基施工質量主要通過運輸、碾壓、檢測質量來完成。具體操作內容為:首先,在裝料之前要計算好路基填料的壓實量,通過挖掘機的方式來保證運輸工作順利的完成。在運輸的過程中要注意減少大粒徑集中運輸的情況發生;其次在修復道路路基的時候,要先確定好所有的參數數據,通過振動壓路機的幫助來完成碾壓工作,碾壓的順序要做到先邊緣后兩邊,最終提高碾壓的壓實度。
結語
綜上所述,對市政道路瀝青路面工程結構設計要點展開研究,可以切實提升市政道路瀝青路面工程的品質,提高路面結構穩定性。
參考文獻
[1]袁照杰.分析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改造工程病害處治及加鋪結構設計[J].低碳世界,2019,9(6):200-201.
[2]彭瑞汪.分析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改造工程病害處治及加鋪結構設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8):125.
[3]沈世鑫.市政道路工程中瀝青混凝土路面改造技術分析[J].廣西城鎮建設,2021(5):82-83.
[4]蔡偉紅.探討整體性分析思維在城市道路設計中的運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6):67–68.
253350118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