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超
摘要:近些年,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沖突越發嚴重,這直接造成了自然環境、人居環境的惡化,也迫使人類不得不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建筑對能源、環境的影響,基于這個背景,本文對建設設計中生態理念的應用進行分析,旨在助力于我國建筑與生態的和諧發展。在未來,中國建筑不能再走高耗能、高污染的道路,建設生態型建筑發展之路勢在必行。
關鍵詞:建筑行業;生態建筑;設計
引言
生態建筑在我國研究和發展的時間短,但是,國家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對其十分重視,因此,在相關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績。生態建筑主要是利用太陽能、自然通風等有力的自然條件,滿足建筑的采光、通風等需求,進而減少大量的能源消耗,從整體升減少建筑耗能與環境污染,最終實現建筑與生態、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一、生態建筑的涵義分析
生態建筑就是用生態學的觀念去看待建筑與環境的關系,通過對建筑本身和建筑所在的生態環境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組織、設計,達到高效有序循環轉化能源、減少污染的目的。生態建筑屬于建筑的一個生態系統,大量人口被聚集到一起居住在一個超級建筑之中,通過有效的組織設計[1],建筑內外空間的各種物態因素得到了充分利用,物質、能源在建筑生態系統內部井然有序的轉換,整個建筑環境具有高效、低耗、無廢、無污等特點。現有的原生態建筑設計,都是在節約經濟條件下進行生態設計的,雖然具有生態化特點,但是在能源節約方面效果不明顯,并且缺乏可持續性。所以,生態建設設計應該以節約能源為目的,將生態技術運用到一般建筑設計中,進入實現普適性。生態建設設計應該以基本的居住環境要求出發,利用適宜技術,結合實際環境,設計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態建筑,使其可以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二、基于生態設計理念下的建筑設計策略
結合上文對生態建設相關內涵的研究,下面對其在建設設計中的具體應用進行分析:
1合理利用太陽能
太陽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在生態建中合理利用太陽能,不僅可以節約很多能源,還可以降低大量資金投入,具體如下:
1.1太陽能熱水
太陽能熱水系統是生態建筑水循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太陽能進行冷水加熱,可以實現無廢無污,這是一種可持續利用的生態方法。太陽能熱水系統包括太陽能集熱器、水箱、循環管道等幾個部分組成。目前比較常見的太陽能集熱器有兩種,一種是管板式太陽能集熱器,一種是真空管式太陽能集熱器,其中太陽能集熱器比較常見的是管板式太陽能集熱器,其效率非常高,應用也十分廣泛,具有價格便宜、效果顯著等優點;還有一種是真空管式集熱器,這種集熱器又被成為玻璃金屬結構和全玻璃結構集熱器,全玻璃結構技術上更為先進,基本可以實現能量的單向流動,也就是吸收太陽能的過程中沒有熱能的流失,因此,具有效率高、受季節影響小、不易破損、使用時間長等有點。
在生態建筑設計中引入太陽能集熱器,可以為人們提供沐浴、洗滌等生活用熱水需求,并且水溫一般保持在40-80度之間,每天都可以產生熱水,這樣的供水方式,可以有效節約能源,可以有效滿足生態理念的建筑設計需求。
1.2太陽能采暖
在生態建筑設計中還可以利用太陽能進行采暖,生態建筑設計中的太陽能采暖系統包括管道、集熱器、散熱器、風機以及泵、儲熱裝置等,這種太陽能采暖系統具有強制循環功能,調節方便靈活,能夠有效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在過去,依舊有很對地區開始建設太陽房,除了住宅之外,還包括很多公共建筑和生產廠房,經過多年實踐,人們開始意識到,太陽房的一次性投資比極高,并且技術復雜、維修管理困難,并且也會消耗一定的常規資源。因此,目前,利用太陽能采暖的方式已經有了很大進步,應用于生態建筑中主要有兩種形式,分別是被動式采暖和主動式采暖。被動式采暖就是利用房屋結構本身完成太陽能集熱、蓄熱和放熱;主動式系統則是利用太陽能集熱器對太陽能進行收集,之后再利用電泵等耗電裝置將熱能輸送到各家各戶。
2合理利用風能
2.1利用風能供熱
除了有效利用太陽能之外,在生態建筑設計中還可以利用自然風實現建筑的通風、發電,風力發電系統可以集中布置,也可以進行分散布置。集中布置風力發電系統一般以建筑群或者小區為單位,設計中可以在小區上風處設置風車組,這樣既可以豐富小區景觀,又可以實現能源供應,通過風塵組風力發電可以為小組住宅提供大部分用電,進而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但是這種風能利用系統是將電力輸送到電網,建筑物再從電網中獲得電力,在住宅中不需要設置專門的技術系統。在生態建筑不斷發展的過程,風能被直接利用到建筑物供能之中,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建筑的發電需求[2]。
2.2實現自然通風
利用自然通風可以有效滿足人們的通風需求,自然通風的合理實際,可以減少電扇、空調等機械設備的利用,在保障室內空氣質量的同時,也大大減少了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自然通風利用空氣對流和循環,使室內溫度保持恒定,通過散熱換氣進行溫度調節。因此,設計中,要考慮創造利于熱壓、風壓通風的條件,盡可能避免阻隘通風的障隘因素,甚至可以通過導流板引導自然通風;此外,周圍建筑形式、密度等環境條件對建筑外圍護結構的風壓分布產生影響。
考慮到季節變化的影響,夏季,建筑借助通風散熱構造可以避免建筑內墻面、內頂面被太陽光直射,還可以利用風壓促進室內空氣的不斷流動,將熱空氣帶走,幫助室內散熱;冬季,則關閉通風孔,利用空氣間層作保溫層,減少室內外溫度的傳遞。
可為住宅提供大
3利用保溫及外墻節能
建筑保溫與隔熱是生態建設實際的重要方面,長期以來,建筑設計師在設計時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因此,多年來,設計師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比如:爭取良好朝向,防夕曬,南面大面積開窗或者遮陽,以實現光照的調節。隨著生態建設的發展和普及,設計師已經開始采用充分考量建筑的生態保溫與外墻節能,設計中通常會將建筑物設計在避風、向陽的低段,這樣可以盡可能多的爭取房建日照時間。具體分析如下:
3.1復合節能墻體的利用
目前,設計中會采用符合技能墻體來實現節能保溫需求。復合節能墻體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生態節能設計,這種墻體通常是由絕熱材料與傳統墻體材料、新型墻體材料復合形成的。如果絕熱材料復合在建筑外墻內側,就可以將其成為內保溫復合墻體。
3.2墻體結構層
可以采用緩凝土現澆或者預制品的外墻,內澆外砌或者磚混結構的外磚墻,既可以達到承重的目的,又可以節約成本和能源[3]。
3.3保溫隔熱層
設計中要設置保溫隔熱層,這是節能墻體的主要部分,一般在這部分設計中會采用大量的絕熱材料,比較常見的絕熱材料有有機、無機、金屬等三類,處于導熱系數、抗壓強度、整齊滲透率、燃燒性能等方面的考慮,一般會選擇選用擠塑型聚苯板(XPS)為保溫材料。
結束語
隨著生態節能建筑的普及,與其相關的設計也逐漸受到更多關注,本文針對建筑設計中的生態建筑設計要點進行討論,旨在更好的促進我國建筑與生態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敬滔.綠色生態校園建筑設計探討[J].低碳世界,2021,11(11):65-66.
[2]張寧.生態建筑設計在城鄉規劃中的應用分析[J].城市住宅,2021,28(11):142-143.
[3]蔡俊林.綠色建筑設計與生態小區規劃探討[J].城市住宅,2021,28(11):162-163.
2164501186343